首頁 > 俗語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作者:由 阿斗不傻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18

貪婪之島死了會怎麼樣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1815年的法國,是悲催的多事之秋時代,那年的6月18日,偷渡回來重新帶領法國的拿破崙大帝,在滑鐵盧帶領精銳法軍,慘敗在反法同盟聯軍手中,就此失去了恢復帝國的機會。

拿破崙悲劇了,英國人威靈頓公爵成了英雄,俄國人亞歷山大一世成了聯軍主心骨。

一場人心錯落的差異之後,百日王朝落下帷幕,拿破崙也在王朝落幕後,選擇婉拒依舊支援自己的法國人。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皇帝的驕傲)

不願犧牲法國利益的他,帶著遺憾宣佈退位。

一看拿破崙又一次退位,吃過流放太近虧的英國人立馬動手,將這個瘟神遠遠地送到了聖赫勒拿島,住在了一個鳥不拉屎的噴泉邊。

做完這一切後,歐洲所有君主國都鬆了一口氣,這禍害終於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但拿破崙走遠了法國還在啊。

留下的爛攤子也還在啊?

如何處理法國,成了一個大難題,也讓歐洲列強糾結不已,不知該如何辦。

為啥咧?因為拿破崙虎倒雄風在。

法國人那個時候也還沒有又浪又慢。

反而是一群瘋子。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維也納會議)

看似歌舞昇平的維也納會議現場,無數人閒暇之餘,都在訴說拿破崙的神勇。

在這場持續20多年,接連7次的反法同盟戰爭中,他們屢戰屢敗,一個個都有了恐法症,也引發了一系列惡果。

英國人深陷拿破崙戰爭的同時,還在頭疼北美問題,不肖子孫美國在獨立之後安分沒幾天,就開始尋思吞併加拿大,從1812年開始搞事,最近才消停點,英國苦啊。

歐洲迎戰拿破崙,北美洲還要戰美。

普魯士在舔砥傷口,耶拿戰役的慘敗記憶猶新,帶傷堅持戰鬥的布呂歇爾也處於脆弱狀態,一直心神不寧,害怕一早上醒來,就聽見拿破崙回來的訊息。

跟普魯士一樣,奧地利外相梅特涅一邊在尋思如何拿回帝國皇冠,一邊在想咋讓弱勢的奧地利收穫勝利果實。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冬將軍)

這群人各有各的苦楚,而其中最苦的人非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莫屬。

1812年50萬法軍的遠征,讓沙皇陛下心有餘悸,莫斯科的大火,慘敗的灰色大軍,逃亡路上無盡戰死凍死者的屍體,鑄造成的人牆,成了沙皇噩夢的源頭。

那個苦寒冬日,沙皇用堅壁清野熬過了拿破崙的進攻,也逆轉了整個戰局。

可這恐怖的記憶,依舊是永恆的。

永恆記憶之後,是歐洲皇室的顫抖,拿破崙太厲害了。

隨這感嘆而來的,還有法國人的革命精神太過犀利,太過致命,太過離經叛道。

歐洲長久地分封制,讓歐洲的戰爭擁有所謂的騎士精神和王不殺王的傳統。

貴族和國王被俘了,都是可以用錢弄回來的,大家祖上都是親戚嗎。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帝王斷頭臺)

但法國大革命完全不一樣啊。

一場革命之後,路易十六夫婦死在屠刀之下,等於破壞了歐洲封建王國和帝王之間的遊戲規則。

這才是讓歐洲君主們最害怕的事情。

自己主導的國際規則,在大革命之後,面對精神法國人時,失效了。

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答案是革命啊。

那麼滅亡法國,能防範大革命嗎?答案是不能。因為被肢解和分裂的法國,將成為歐洲暴風眼。

這暴風眼還實力不俗。

它是歐洲人口最多,本土領土最大,民眾意志最強的國家。

這樣的法國,即便戰敗也不是一個可以輕視的國度,一個甘為魚肉的國度,一個容不得刺激的國度,一個刺激了就會發狂的國度。

這也是有歷史教訓在前的。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法國民眾)

大革命和拿破崙為何會出現?就跟英國的打壓還有普魯士的切身威脅有關。

在這威脅之下,法國從獨霸歐洲的路易十四時代,走進了需要找盟友制衡歐陸,以便爭奪世界殖民地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法國轉而選擇同神羅哈布斯堡王朝聯盟,在歐陸藉助奧地利力量制衡新崛起的普魯士威脅,順帶跟普魯士背後的金主和支持者英國爭霸海洋。

可是這基於霸權爭奪而起的外交政策轉向,卻給法國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跟英國競爭,法國因為陸權、海權兼顧,一直力有不逮,反而漸漸有壓制不住普魯士的勢頭。

簡言之,要壓制的普魯士沒有壓制住,反而讓普魯士跟沙皇俄國和奧地利一起瓜分了波蘭,獲得了連線東西普魯士的波蘭走廊,完成了國土的整合。

跟英國爭霸戰果不俗,路易十五的全情投入,讓美國收穫了獨立,成了美國國父,也讓英國失去了北美。

但是這成果,也讓法國深陷戰爭之中,掏空了身體,財政狀況危險。

最後這財政困境,還讓法國失去了干涉荷蘭內亂的機會,讓普魯士撿了便宜,也讓法國威望掃地。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法國王室)

爭霸不利,財政虧空,威信掃地。

這三重打擊,讓驕傲的法國人受不了。

新興的城市資產階級,開始蠢蠢欲動。

最後在三級會議的不公,還有皇室的貪婪之後,終於引發了大革命,也為歐洲放出了致命的洪水猛獸。

洪水猛獸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法國國王夫婦走上斷頭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交出皇冠,自降成奧地利國王,普魯士被打得差點亡國,割地賠款成了病貓。

封建制和分封體系,也在這衝擊之下搖搖欲墜,還要時刻擔憂國內的紛繁問題。

得不償失啊,得不償失。

思索過後,不在刺激法國,讓還沒浪漫的法國人別發瘋才是正經事。

自覺找到問題根源的四大國,就這麼心照不宣地踐行了,“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的法國處理意見。

弄了一個穩妥的,不刺激法國的方案,目的是,別打了,消停點,這樣最安全。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戰爭狂飆)

基於此建立的維也納體系,也成了拿破崙戰爭後的國際新格局。

這個格局的主導國則是沙皇俄國。

成了主導國之後,沙皇俄國為了找隊友,還跟打邊鼓的奧地利和普魯士結成了:神聖同盟。

神聖同盟締結的當年,英國也覺得弄個大革命防線很有必要,就參與了神聖同盟,弄了“四國同盟條約”。

四大國聯合遏制大革命的風潮,這其中作為主力軍的沙皇俄國,也就有了歐洲憲兵的稱號,進入了羅曼洛夫王朝在歐洲世界最風光的30年。

那麼四大國對法國領土真的沒想法?為了防範法國死灰復燃,他們又做了啥努力?

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再看應對了。

當時主導反法同盟的四大國中,最大的金主當然是英國,除了給錢,英國還出兵。

話語權無疑最大,其次就是在決定性戰役中付出巨大貢獻,兵員多到沒邊的沙俄。

至於奧地利和普魯士,這兩個德意志邦國,話語權受限於國家體量,小了很多。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皇帝陰影)

這就讓四大國有了錯位差異。

貢獻大的對法國領土沒需要,貢獻小的看老大、老二不拿,自己好意思拿嗎?

英國是長久的離岸國家,跟法國糾結幾百年,最後選擇了徹底退出歐洲大陸,致力於海軍建設和海外擴充套件。

這個政策反而讓英國擺脫了歐陸鬥爭,收穫了超然世外的歐陸裁決者角色。

用攪屎棍政策就能牽扯歐洲主要對手,這個時候讓他們提出對法國的領土訴求,除了對殖民地有點興趣,法國本土,英國沒興趣,也不願意要這樣的燙手山芋。

至於沙皇俄國。

有土地收集癖好的俄國人當然有興趣,但現實條件卻不允許啊。

這點看地圖就懂了,法國跟沙皇俄國隔的距離可不近,橫跨了整個中歐的神羅版圖(德意志邦國包含奧地利和普魯士),還有英國的小弟低地國家荷蘭夾在中間。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你說他咋過去?咋開口吞併?

在歐洲大陸戰爭不斷的時候,弄一個飛地在遠方,不是找抽是啥?

於是,俄國也有了不訴求法國本土的必要條件,管不了,過不去。

那麼普魯士和奧地利咧?或許有胃口,可是各有各的問題。

奧地利是牙口不好。

本來就是透過聯姻獲得的國土,向心力不咋滴,這時候要是加一塊喜歡鬧事的法國人為主的領土,不等於給自己的國土種降頭嗎。

真要乾了這事,帶歪了自己國土上的少數民族,自己估計也要喝一壺?

這樣的虧本買賣,奧地利肯定不幹。

給普魯士也有問題。

中歐不能出現強權,是當時歐洲大國共識,要是壓制了法國,卻促成了普魯士強大,英國和俄國,甚至奧地利也會擔憂。

軍人國度的強悍必須有上限,不能讓普魯士擴張太快。

這各有算計的大國眾生相,就讓法國曾經的波旁王朝復活了。

共和國不可取,強人不能要,還是原來的法國皇室來吧。

可波旁王朝雖然復辟了,但不防範也是不行的。

於是,後手來了。

法國上面,有四大國扶持起來的中等強國荷蘭聯合王國,法國下面也有一個實力不俗的撒丁王國。

這兩個國家上下配合,成了戰略緩衝。除了這兩個中等強國之外,四強中最弱的普魯士,也有遏制法國的使命。

三國夾擊,就是為了防範法國,這個滅不了的頑強國度。

1815年法國戰敗,含淚送別拿破崙等待清算,為何逃過一劫

(時局)

由此可見,《維也納合約》明面上看,似乎是為了清算拿破崙懲罰法國,實質上看其實是為了終結自1792年開始,持續 23年的革命烽火。

一個妥協後的合約,用不算苛刻的方式,換來所有國家的諒解,進而讓飽經磨難的歐洲君主國休息,才是最終目的。

正因為這合約的溫和性,才讓歐洲在,“維也納體系”下,維護了近一個世紀的相對和平時期。

這體系,從效果上看,跟一戰結束後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比,高明瞭不知多少倍。

最後總結就是:讓法國獲得寬大處理的,是法國人的奮戰,是拿破崙的英武,也是四大國恐懼之後的知止。

而知止的根源,跟一個著名的話語有關。

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因為法國英雄來過,他帶來了新思想,也帶來了一個時代無與倫比的銳氣。

唯一可惜的是,這銳氣再後來沒了。

拿破崙之後法國再無拿破崙。

唯一的半個真男人,只有戴高樂,直到今日依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