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這首詩的語言樸實卻內涵深遠,一起來鑑賞吧

作者:由 浮世中的那抹光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19

題西林壁作者看到了幾座山

點選上方的藍字關注,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意鑑賞

看到這首詩,我們不由自主的會想到這樣的畫面:作者蘇軾爬上了廬山,靜靜地欣賞風景,在側頭的一瞬間,突然發現橫著看山是山嶺,側著看像是山峰,後來再從不同的距離來觀看,發現從遠處、近處、高處和低處看廬山,景象都有所不同。再細細思考,他發現自己從未對廬山的真實樣子有全面認識,是因為他身處在這座山裡,視線受到限制。簡單的二十八個字就全面、詳細地描述出了這個畫面,而且每個字都通俗易懂,可見詞人的文化功底之深。

這首詩的語言樸實卻內涵深遠,一起來鑑賞吧

詩歌手法

前兩句主要是寫景,寥寥幾筆描述了廬山的不同形態,後兩句是哲理闡述。這首詩是一篇哲理詩,大多數的哲理詩都是借景說理,情理結合,發人深省,此詩中,詩人把欣賞廬山這件事詩歌化、生動化,與此同時總結人生智慧,傳達理趣,易於理解接受。

這首詩的語言樸實卻內涵深遠,一起來鑑賞吧

哲理內涵

一是看事物時角度不同,看到的內容也不同。我們在觀賞風景時,要想有不同的感受就應該從多個角度來看,以此類推到其他領域,我們在評價某件事或某個人時要從多個角度來看,比如說今天曝出的廣告宣傳單亂丟事件,除了培訓機構要負主要責任外,是否還有機制不健全、行人未勸導等方面的因素呢,這樣全面思考,才發現事件背後還有許多問題,如此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也能夠拓寬我們的思維廣度,提升思考能力。

這首詩的語言樸實卻內涵深遠,一起來鑑賞吧

二是外部環境會影響我們的認知。作者受到廬山的約束而無法認識它的全貌,只能得到片面的認識。就比如說我們很難認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因為我們更喜歡欣賞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炫耀,而不會同別人講自己的缺點,我們只有跳出自己的世界,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才能夠得到全面認識。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待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就會有主觀性的成見,我們需要擺脫狹小範圍的限制,擁有更加廣闊的心胸。

看完本文,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留言評論。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百家號——浮世中的那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