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

作者:由 珠心社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12

夢見中央大領導有什麼預兆

引言

如果說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代表著新時代音樂教育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觀點,那麼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則代表了傳統的教育觀念——智力的培育。因此,音樂的學習要知識技能與情感體驗並重,即審美與智力共同發展。“傳統智力理論認為,智力通常指人順利地解決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認知能力的有機結合”,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其中智力發展水平的核心是抽象思維的發展。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

根據人們以往的認知,智力的培育都是透過傳統課程(如語文、數學等)學習進行的,音樂課程對於人的智力開發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而一個專案的出現,則讓人類對智力的認知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專案就是我們熟知的“零點計劃”。該專案由美國哲學家納爾遜·古德曼發起,他打破了以往人類從單純心理學角度對智力的探究,而是轉換方式,從藝術與科學與人心理的關聯出發,對人的智力進行研究。

零點計劃的理論基礎是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核心觀點是:人的行為產生不是傳統的刺激-反應模式中產生簡單的“條件反射”式的連結,而是透過人腦的不斷思考(也就是認知主義代表性的S-O-R中O)來學習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刺激與形成肢體動作間的連線。認知主義更加強調心靈與大腦活動的重要性,而對於音樂學科而言,心靈是最重要的。因為根據認知主義的觀點,包括音樂活動在內的藝術活動,必須要在人的心靈中開展,並且在心靈中建立一定的符號體系,將各種抽象的材料運用到各個場景中。

1

983年,作為“零點計劃”的傑出代表,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這一理論也是影響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該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絕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邏輯推理、抽象思維能力,而是包含人們以前從未想過的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內省智力、人際關係智力等8種,不僅涵蓋了日常學習的科目,更包含了學習這些科目的能力。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

其中,具體到音樂學科,音樂智力是指人感知、表現、鑑賞、創造音樂的能力。多元智慧理論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國內外教育界的重大關注,因為多元智力理論為人類提供了一種與傳統智力測驗完全不同而又獨具風格的智力理論,它確認了音樂是人類智力的一種存在形式,認為以音樂等藝術符號作為實驗刺激,來替代傳統的實驗室心理學研究,不僅能夠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甚至能夠從另一方面解釋一些傳統心理學無法解釋的現象。

因此,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對我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教育影響是巨大的。該理論的提出,首先影響了西方音樂教育界,致使西方音樂教育由“情感單行道”走上了“智力情感並行線”;而後我國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音樂教育改革,2001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版)的誕生與2011年的再次修訂標誌著音樂教育方向的巨大轉變,三維目標的出現則給音樂教育教學方向帶來了一個質的飛躍,它將智力培育、審美體驗融為一體,給我國的音樂教育帶來了無限活力。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

至此,國內外音樂教育界達成了共識——音樂學習是不可替代的。就我國國情而言,原因在於:第一,從政策層面上看,音樂課程是國家規定的中小學必修課程;第二,從學生髮展層面上看,學習音樂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智力,更能夠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一點是其他學科無法做到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智力水平更多地反映在學習效率與學習成績中。

林崇德在其所編著的《發展心理學》中提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成績,注意發展更完善的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要明顯高於注意力較弱的學生,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開始作為一種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成績的手段被提了出來。小學對於人的一生髮展而言是一個相對比較重要的階段,此時人的神經系統發展較為平穩,心理處於快速、協調發展時期,是促進智力發展、培養良好心理品質與學習習慣的好時機。

進入學校後,學生的主要活動不再像幼兒園裡以娛樂、遊戲為主,學習開始成為兒童主要的活動,對兒童心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一個培養學生認知發展的黃金時期,而注意作為一個貫穿整個認知過程的心理狀態,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注意力是一種心理活動能力的表述,同樣也是注意的“核心”,對學生注意水平的判斷與提升通常都集中在對其注意力的判斷與提升中。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

透過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雖然已經被證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但是依然是建立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以視覺為先導,根本上還是受傳統智力理論的影響,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音樂作為一門人文類的、以聽覺為先導的課程,培養的目的更傾向於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不僅與現代的素質教育理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相接,也能夠符合基於“多元智慧理論”下的我國中小學課程教學理論。

研究現狀

注意力是判斷學生注意水平的核心因素,對其的培養研究在當今是一個較為熱門的話題。最初,人們將研究重點放在醫學上,重點研究如何鑑別與篩選注意力缺陷兒童,並使用相關醫學手段對其進行復健,使患者注意力迴歸正常水平。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不斷髮展,人們意識到正常兒童之間也會存在注意力的差異,這種差異雖然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但是卻可能會造成學習效率的差異,從而最終導致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因此,無論是注重理論研究的心理學,還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學,研究者們都逐漸將研究的重點轉移到了對正常學生的注意力的培養研究中。而在基礎研究中,很少將注意力作為獨立因素進行單獨研究,都將其包含在注意的研究中。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

心理學中關於注意的研究現狀

注意與人的情緒、情感、意志一起,共同構成了人的心理過程。而注意又與以上概念不同,它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心理現象,而是貫穿於所有心理過程始終,幾乎所有心理現象的發生都會與其存在重要的關聯。因此在普通心理學中注意一般不作單獨研究,基本都與智力、思維、記憶等緊密聯絡在一起。

187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馮特在萊比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從此心理學正式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以下本文將對這些流派的發展進行詳細闡述。(1)構造主義該流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創立心理學的馮特以及他的學生鐵欽納。此時心理學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應用內省法,即透過被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描述,來對被試進行基本研究。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的研究,核心在於學會“分解”,透過肢解人的心理,從而理解人的行為。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

2)機能主義機能主義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和杜威,與構造主義理論研究不同,其研究更偏向於應用。他們透過研究意識的功能,提出調整行為的方式,以適應新出現的生活與工作環境。(3)行為主義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是華生,它反對內省法,因此成就了心理學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它否認了意識的存在,強調研究人的行為,主張採用觀察、實驗等方式研究人的行為;華生提出了S-R這一公式,這裡的S指的是“刺激”而R指的則是“行為”;研究者的目的找到刺激與反應間存在的關係,並採取措施對這個關係進行強化,最終目的是讓刺激和反應之間形成一個聯結,用以預測人的行為。

(4)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幾乎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是在同一時期出現的,“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譯音,即“完形”、“完整”的意思,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它的代表人物有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德裔美國心理學家科勒、美裔德籍心理學家考夫卡等。格式塔心理學不贊同構造主義“肢解式”的研究方式,因此它更重視知覺得整體層次對事物的研究。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

(5)精神分析學派精神分析學派是心理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創始人不是傳統心理學家,而是是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在日常的診療中發現,想要治療精神病人,需要從無意識的研究入手;而根據這一發現創立的精神分析學派就是用各種方法發現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識中存在的問題。如今,精神分析的方法不僅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中起作用,對正常人心理學的研究也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6)認知主義認知主義是心理學歷史上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也較大的流派,同時也是心理學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它的代表人物是皮亞傑和加涅等。認知心理學家否認了行為主義的觀點,認為研究人的心理不是簡單的研究人的行為,而是要研究刺激-反應中間的聯結,讓人腦的反應不再成為一個黑箱,而成為一個可以研究的內容。到認知主義的後期,計算機出現後,加涅更是將人腦比成計算機,人腦的加工等同於計算機的行為。現代認知心理學以資訊加工觀點、依據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探討和解釋人的心理活動規律。

自心理學獨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七大流派

7)人本主義人本主義被譽為心理學發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它的代表人物是提出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的馬斯洛,以及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人本主義與其他流派採用實驗、觀察、內省的方式不同,獨到地運用了思辨的方法,闡釋了人的需要與本性。它將動物與人的心理完全區分開,不認為二者之間存在聯絡,認為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人的行為主要受自我意識的支配,研究人類行為的前提是瞭解個人需要。

結語

從以上七個影響較大的心理學流派可以發現,心理學的研究從最初的研究意識、走向

了研究具象化的行為、再走向了研究人的心理發展過程,最後走到了當今研究發展人的創造力與滿足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