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扁擔的一頭是辛勞,一頭是鄉愁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13

扁擔有什麼用

文 | 李積廷

在革命老區沂蒙山區,有許多往昔的工具令人難忘,如石碾、石磨、小推車、扁擔等,其中,扁擔使用率較高,當年家家都有一條或幾條。小小扁擔,承擔起歷史賦予它的重任,也見證了老一輩沂蒙人的辛勞、擔當和奉獻。

在長年的挑擔過程中,老一輩鄉親們練就了一副鐵肩膀。挑莊稼,挑肥料,挑水、挑柴、挑蔬菜、挑小孩等,無所不挑。在坎坷的道路上,肩挑沉重的擔子,挺直的扁擔被壓得彎曲起伏,好似一張拉開的硬弓,又宛若一鉤彎彎的月牙。沉甸甸的扁擔上,挑的是勞苦,挑的是希望,挑的是長輩的期待,挑的是子女的夢想。

在革命戰爭年代,扁擔為沂蒙人民支前發揮了重要作用。孟良崮戰役中,扁擔隊隨著小推車隊,浩浩蕩蕩奔赴前線,給子弟兵及時送來了軍糧、彈藥、軍鞋等,為勝利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淮海戰役時,沂蒙支前民工挑起扁擔,冒著槍林彈雨,給前方將士送去所需物資,戰場在哪裡,扁擔就挑到那裡。可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既是小推車推出來的,也有扁擔的一份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扁擔為社會主義建設再立新功。在建水庫、修水渠、造梯田、築道路等建設工地上,到處都有扁擔那修長而顫動的身影,緊緊伴隨著揮汗如雨的主人。在農田基本建設隊伍中,不僅有身強力壯的男子漢,也有巾幗不讓鬚眉的“鐵姑娘”,還有老人和少年,真是男女老少齊參戰,人人爭先挑重擔。

在戰天鬥地的歲月裡,儘管農活繁重,勞動工具落後,生活水平不高,然而家鄉人的精神狀態值得讚美。你看那些挑莊稼的小夥子們,扁擔被壓得彎彎,汗水溼透衣衫,但他們卻有說有笑,昂首闊步向前;你看那些姑娘們,挑著沉重的農家肥料,在又高又陡的山坡上負重前行,一路歡聲笑語不斷,有的還唱起歌來:“我的那家鄉沂蒙山,高高的山峰入雲端…。。。梯田層層綠,水庫銀光閃…。。。我的那家鄉多麼好,山區的美景唱不完。” 她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勞動,這種任勞任怨,堅強樂觀的精神面貌,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我參加挑扁擔勞動的時候,已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那時剛高中畢業,就扛起扁擔投入到火熱的整山治水勞動中。與常挑擔的同齡夥伴比,我的表現比他們差多了。一開始還不會換肩,雙手抓著扁擔,步履蹣跚,肩膀壓得有紅又腫,疼痛難忍,過了一段時間才慢慢適應。在老支書帶領下,我參與村裡多個大會戰,使原來荒山野嶺變成了一片片良田,其中也有我挑擔灑下的滴滴汗水。

後來,我透過高考之路走出了大山,放下了扁擔,拿起了筆桿和教鞭,在教書育人崗位上奮鬥了幾十年。時光如河水一樣流淌,我離家鄉也越來越遠,如今扁擔早已被各種農用車所取代,完成了其歷史使命,但扁擔的往事卻經常浮現在腦海,彷彿就在昨天。每當我回到故鄉,看到路旁那大片希望的田野時,就會想起當年那熱火朝天的挑土整田場景,心海不禁湧起了波瀾。

家鄉的扁擔,你是父老鄉親長期相伴的得力助手,承擔了生產、生活的多少重任;你是當年支前隊伍不可或缺的親密夥伴,革命勝利的功勞簿上記錄著你的一份奉獻;你體現了一種吃苦耐勞、自強不息、勇於擔當,默默奉獻的扁擔精神,這與沂蒙精神相一致,激勵著沂蒙兒女在新徵程上奮勇向前;你是一種鄉愁,每當想起你,我就對家鄉深深地眷戀。

難忘生我養我的家鄉,難忘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難忘承載濃濃鄉情的扁擔。

扁擔的一頭是辛勞,一頭是鄉愁

作者簡介:李積廷

,山東省費縣實驗中學原副校長,高階教師,現居濟南。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其作品在《山東文學》《安徽文學》《老年教育》《中國鄉村》《文學百花苑》《奔流》《當代散文》《河南科技報》 《齊魯晚報》等報刊雜誌、《當代散文家美文日曆》及多家網路上發表。

壹點號山東金融文學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