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中國人口迎來負增長,怎麼看?啥影響?

作者: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23

什麼時候稱中國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17日釋出的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人口總量有所減少。

具體資料顯示,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

這意味著中國人口迎來了負增長。

怎麼看?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表明,中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聯合國近期釋出的一項關於人口數量的預測顯示,印度人口數量將在今年4月中旬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表示,人口負增長是人口轉變之後長期低生育率條件下的必然結果。同處東亞地區的日本和韓國近幾年先後進入人口負增長。從人口發展規律來看,後人口轉變時代低生育率持續背景下,人口負增長不可避免。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許穎指出,人口負增長是中國人口變遷過程中的重大趨勢性變化。面對人口負增長,迫切需要把握人口負增長的起始條件、內在邏輯和趨勢特徵,客觀看待、主動適應、積極應對人口負增長。

張許穎指出,人口眾多,經濟總量大,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人力資源稟賦優勢、人口城鎮化、人口發展地區差異大等是我國人口負增長的起始條件。

啥影響?

“人口負增長將改變我國人口數量壓力的結構。”張許穎認為,中國人口眾多的壓力中,少兒人口的壓力將減小,老年人口快速增長的壓力將不斷增大。

張許穎表示,隨著人口總量進入負增長,中國人口空間分佈呈現“聚集”和“收縮”都被強化的馬太效應。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和城市群等人口持續增長,而農村、東北、部分城市地區的人口可能會加速收縮。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920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9104萬人,減少731萬人。

此外,張許穎指出,伴隨人口負增長,家庭小型化、家庭結構多元化特徵更加突出,一人戶、獨居老人家庭佔比不斷上升。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表示,人口負增長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是硬幣的兩個面,最為重要的是,在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程序中,要創新促進潛在人口機會轉化為現實人口紅利的新機制和新路徑。

原新認為,本世紀七十年代之前,中國依然是全球兩個十億級以上的人口大國之一,潛在市場規模巨大,伴隨經濟持續發展,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能力強勁,帶來現實的超大市場規模不可估量。

中國人口迎來負增長,怎麼看?啥影響?

資料圖

怎麼辦?

張許穎指出,我國人口規模巨大,人口稟賦優勢明顯,挖掘人口支撐經濟發展的潛能仍有較大空間。要建立生育支援政策體系,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可以持續最佳化人口結構。

張許穎建議,適應人口負增長態勢,實施0-3歲嬰幼兒“強勢開端”國家行動,促進人力資本投資從生命早期開始,提高人力資本投入產出效益,持續提高人口競爭力。進一步最佳化人口與空間資源配置,可以釋放新的制度紅利。

宋健指出,加強家庭發展是建設生育支援政策體系的重要內容。面對生育主導型人口負增長,提升生育率是抑制人口長期嚴重負增長的唯一選擇。在建設生育支援體系過程中,要關注家庭發展,減輕家庭負擔,解除家庭後顧之憂,提升家庭發展能力,為扭轉低生育率困境創造必要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陶濤表示,鼓勵生育是各國應對人口負增長的基本策略之一。首先,人口負增長國家會透過為婦女和家庭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幫助其實現理想的子女數量、生育間隔及時間。其次,各國也重點關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透過實施產假制度、採用彈性工作制、興建托育機構等方式來促進就業領域的性別平等。此外,瑞典、韓國等國家還會透過津貼補助、減租減稅、減免子女大學學費等措施來降低生育成本。

“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引擎。”原新指出,人口質量替代人口數量是發達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通行做法。我國正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本大國轉型,質量型人口機會厚積薄發,成為新時代經濟發展更加強勁和更加持久的新動力源。

中新網首席財經記者:李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