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作者:由 小鄺說事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24

千想萬想什麼意思

乾隆治國最關鍵的就倆字“愛民”用他的原話說“民之所與,即天之所與”,這老百姓回饋給你了。其實不是老百姓給,那是上天透過百姓之手賜予你的,所以“是以人君祈天永命,莫先於愛民”。有些皇上,老想著自己怎麼長生不老,拼命的向上天禱告或者煉丹什麼,這都沒用,你就往死裡對老百姓好就行了。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接下來乾隆幹了個啥事呢?頒賞直省督撫御筆仿李迪雞雛待飼圖墨刻各一份,這句話寫的又繞又長。啥意思呢?這幅畫是我們國家南宋一個叫李迪的畫家畫的。畫的是雞雛待飼圖,雞雛小雞,這是小雞不是小鴨子,嘴是尖的。雞雛待飼小雞餓了,等著人為喂,看到這個餓了的表情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就這麼一幅圖,乾隆把它臨摹下來,自己畫了一份,然後又把它墨刻複製成很多份,給全國各省的總督巡撫人手一份。發這個幹嘛呢?“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庶幾視民如子,克稱父母斯民之責”就是你們每天對這畫,你們就反省吧,每天給朕看半個時辰,看的時候你就要想,你治下的百姓就像這小雞一樣,正嗷嗷待哺。所以你們要愛民如子,要不怎麼管你們叫父母官呢?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而且你光自己看不行,要照式多為摹刻,遍及藩臬道府、各州縣等,就是你要把這畫繼續複製,複製完了往下發,讓你的手下的藩臺、臬臺、道臺、知府、知州、知縣等等這些官員人手一份都要看,跟你們一樣反省。要讓他們留心民瘼,免揍循良,這些話說的挺漂亮,但這都屬於表態,你要針對百姓好,那你就要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困難。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乾隆那個時候,老百姓的實際困難是什麼呢?那個時候百姓最大的困難,總結成8個字,就是“人多地少,糧價飛漲”。說這個問題,要先從我們國家那個時候的人口變化說起。萬曆年間,明朝的那個時候我們國家人口6000多萬,然後到順治8年的時候少了,變成了4000多萬,經歷了明末清初的大戰亂,打仗死了不少人,再往後到了康熙中年,康熙21年的時候,恢復到7000多萬了。再往後到康熙朝結束的時候,康熙61年已經突破了一個億。再到乾隆朝結束的時候,乾隆59年,突破了三個億。

這5個數據,一頭一尾這兩個數,這是史料裡的原始資料。中間這三個數估算的,怎麼估算呢?史料沒有全國人口的數字,只有丁的數字,丁是什麼意思?有勞動力的成年男子,女性不能算,然後男的裡面年紀太小的,年齡太大的都不能算,所以丁的數字乘以了4,就估算成全國人口。這當然不準確,但是人口飛速增長的趨勢,這是一樣的。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人口飛速增長帶來了很多的社會問題,這個事一直困擾著乾隆一輩子,一直到乾隆59年,這時候乾隆都80多了,還在為這個事發愁。他當時寫的聖旨說,這天下戶口之數,比以往多了十餘倍,這相當於現在一個人耕種,要供十數人吃飯。而且民戶既日益繁多,則廬舍所佔,田土不啻倍徙,生之者寡,食之者眾。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你說這人多了,這麼多人住哪?他不得住房子裡?那這房子也要佔土地,所以住房面積的增加,變相的就擠壓了耕地,這相當於什麼呢?長糧食的耕地面積相對有所減少,吃糧食這人飛速增長,那這不是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嗎?益形拮据,朕甚憂之。這形勢一天比一天嚴峻。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咱們總結起來,其實就倆詞,生齒日繁和地不加廣之間的矛盾。人口越來越多,耕地面積別看清初幾任皇帝都大力的開荒,實際上大清的耕地面積比明朝其實多不了太多。這耕地沒漲,人口老漲,對應的糧價也瘋狂的上漲。當時雲貴總督張允隨,在給乾隆的一封奏摺裡,就詳細地描述了這個問題。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天下沃野,首稱巴蜀。咱們這大清國最肥沃的耕地在哪?在巴蜀四川重慶這一帶。這過去田多人少,所以這糧食便宜。在雍正八九年的時候,每一擔糧食也就四五錢銀子,現在動不動就是一兩多銀子。最便宜的最差的糧食也要八九錢。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人口從乾隆8年到現在,廣東、湖南兩個省遷到四川這個地方來的,這些外來戶就有二十四萬三千餘口。從陝西湖北來的,更不知凡幾。這沒統計過,但是人數也非常的多。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國家定蜀百餘年,四川這塊地盤歸屬大清統治,這差不多有100來年了。這100來年,往這遷的新增加的人口不下數十百萬,多了幾百萬人,而本地生聚尚不在此數。剛才說的都是外來戶,本地人也在繁衍生息,這新增的人口這都沒算進去。一省如此,天下可知。全國的人口都這麼漲,此時勢之不得不貴者,那這糧食的價格能不貴嗎?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這糧食貴了,對應的產糧的耕地價格自然也要上漲。湖南巡撫叫楊錫紱,他的奏摺這麼寫。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說這大清建國初期,地餘於人則地價賤,那時候地多人少,所以這土地價格特別的便宜。承平以後,地足養人則地價平。慢慢天下太平了,不打仗了,這人口慢慢恢復過來,這時候人口跟土地匹配了,這土地的價格也就恢復到正常了。承平既久,人餘於地,則地價貴。現在太平日子過長了,這人口飛速的增長,人多地少了,地價當然就貴了。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過去每畝就賣一二兩的,現在這土地要買七八兩。過去就賣七八兩的,現在要買20餘兩。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舉個例子,湖南平江縣有這麼一位叫朱謙益,他在康熙57年的時候,買了良田35畝,花了多少錢呢?銀35兩,正好一兩一畝。等到乾隆10年的時候,他賣了,賣了多少錢呢?得銀五百四十兩,這相當於27年這土地價格翻了15倍。這帶來了什麼問題呢?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貧而後賣即賣無力復買。富而後買,已買不復賣。就說窮人哪天遇到難事了,急需用錢。怎麼辦呢?就把這土地給賣了,賣完了等這困難時期熬過去了,想把土地再買回來,買不回來了。這地價不停的往上漲,現在太貴了買不起了。相反,富人他有錢,這錢留著幹嘛使呢?他要投資,正好買地。買了地以後,這地的價格瘋狂的上漲,那我當然不賣了,這優質資產我留著,我還得再多買。

乾隆時期面臨最大的問題,人多地少物價飛漲!

要照這麼下去,近日田歸富戶者,大約十之五六。這土地慢慢的,這不都像富人集中嗎?你看現在,這土地裡差不多有五六成,都集中到那些大富戶、大地主家裡去了。舊時有田之人,今俱為佃戶。過去的人他不管多窮,他自己還有塊地。現在好了,全給人當了佃戶了,給人打工去了。

這麼下去,這貧富差距這不是越來越嚴重嗎?乾隆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乾隆說了,咱要打破這個惡性迴圈,把這窮人從這裡面拯救出來。怎麼拯救呢?乾隆想了一招減稅。這稅要怎麼減呢?減稅又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