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作者:由 素弦讀書品歷史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2

心之苦為俗物迷下一句是什麼意思

談到中華文化的精華,古詩詞是不可或缺的鮮活寶藏,它裹挾在穿越千古而來的繁雜書文之中,它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結晶和底蘊,它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底氣和資本,

它是再也無法複製的瑰寶,是一種格調,是一種精神,是一座寶庫。

而在現存於世的浩瀚詩詞中,有寫蒼茫大漠的邊塞詩,有寫詩情畫意的田園詩,有憶古思今的懷古詩,有詠物言志的詠物詩……在這豐富多樣的詩詞種類中,有一個特殊的類別,它有別於傳統詩歌的家國大義,而是鍾情於兒女情長,它的作者並非王侯將相,而是尋常婦人,它沒有豪邁壯闊的辭藻,反而以細膩哀婉見長。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它就是閨怨詩。

閨怨詩的出現,印證了古代苦守在家待夫歸來的女子數量之多,足以形成一個流派,這些女子或為遠征的丈夫擔驚受怕,或為趕考的情郎惴惴不安,既不想與愛人離分,又盼著愛人建立豐功偉績程,從此平步青雲——“悔教夫婿覓封侯”。

她們這種矛盾的心理催生了閨怨詩的誕生。

但凡對閨怨詩稍有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古代閨怨詩的頂峰之作——《寄外》,一句“日歸日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字字泣血,行行落淚,即使在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可以從詩中感受到作者的殷切希冀與哀哀哭泣。

這首《寄外》的作者,同樣聞名遐邇,她與卓文君、薛濤和花蕊夫人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曾憑自己的無邊才情獲“詞工散曲折夫婿”之美名,而她與丈夫楊慎至死不渝的感人愛情更是流傳千古——她就是黃峨,承受分離之苦35年,寫下閨怨詩巔峰之作的蜀中才女。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一、出生書香世家,才華可比班昭

巴山蜀水的風氣養人,蜀中才女,多有錦繡,來自巴蜀之地的才女大多都是至情至性之人,她們才名遠揚,率真直爽,是中國古代才女中最出類拔萃的翹楚。

黃峨也不例外。

大明正德年間,黃峨出生於四川遂寧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父親乃當朝工部尚書黃珂,母親則同是出身名門的聶氏。

從小,書房裡一排排的文史典籍就深深地吸引著小小的黃峨,加上父母的悉心栽培,黃峨從小便遠超同齡孩童,卓然不凡、才情過人,任何美好的詞彙用來形容黃峨都不為過。

母親聶氏精通文墨,閒暇時間喜歡陪小女捧書研學,母女兩人雖然年紀不同眼界不同,卻總能引經據典討論詩詞,院子裡總是傳出小黃峨與母親爭論的稚嫩童言。

有一次,聶氏想考考女兒,便命黃峨即興作詩,黃峨四下打量,看到了昨日被自己的金釵戳破的窗欞紙和在地上爬來爬去的螞蟻,稍作思索,一首《閨中即事》已經脫口而出,引得母親連連讚歎。

這首七言律詩《閨中即事》以妙趣橫生的寫實風格流傳於外,不少達官顯貴都為之嘖嘖稱奇,對年僅11歲的小黃峨更是驚歎不已,盛讚高門貴女黃峨可與東漢著名才女班昭比肩。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朝中那些正在為自家公子物色佳人的官員,也都開始紛紛打探黃珂家小女的情況,只等到黃峨到婚配年紀便紛紛上門提親,欲將這位年紀輕輕便聞名蜀中的才女,求娶回家。

面對紛至沓來的青年才俊,黃峨卻並不動心,她的心氣頗高,尋常俗物又怎麼會入她眼?

她在等,她在等那個能與她比肩而立的人。

二、少時鐘情才子,多年終成眷屬

其實,黃峨早就心有所屬,她中意的如意郎君便是當朝新科狀元楊慎。

新科狀元楊慎初入仕途,按例應持帖一一拜訪朝中前輩,黃珂作為楊父的同僚,自然也在拜訪之列。

當得知新科狀元要來家中拜會父親時,12歲的小黃峨心裡便泛起漣漪,不知這位打敗層層選拔者脫穎而出的狀元郎,是怎樣一位光風霽月,風流俊逸的公子呢?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帶著半分好奇半分憧憬,黃峨躲在廳堂側窗下,悄悄窺視新科狀元郎,含情脈脈的少女驚鴻一瞥,從此便將那一抹清俊背影銘記於心,無限愛慕之情在黃峨心中萌芽——我黃峨此生要嫁,便要嫁楊慎這般的男子!

也是因為如此,黃峨對前來提親的達官顯貴們一一謝絕了,黃父察覺了女兒的心思,便旁敲側擊地問了一問,這果然問出了一些女兒家的小心思。

原來自己這向來豁達通透的女兒,也有暗戀的少年郎啊。

黃父心中先是欣慰,可隨後便是五味陳雜——遺憾啊,遺憾啊,陰差陽錯的遺憾總是這世間常態,小女與楊慎家世相當,才貌相當,本應該是天作之合。

可偏偏,這楊慎早已迎娶了禮部侍郎長女為妻啊。

心性高傲的黃峨斷斷不會為人妾室,黃父也著手以楊慎為標準為女兒尋覓夫婿,可一個人心裡既然有了念想,其他人又怎麼會入她的眼呢?

這個太高那個太矮,這個太粗俗那個太木訥,挑來挑去,黃峨固守標準不肯將就,把自己拖成了20多歲待字閨中的“老姑娘”。

可她還是固執地等待著,等待著那個像如楊慎一般的男子。

大抵是世間因緣早有定數,兩年後,楊慎髮妻突發惡疾,匆匆離世,媒人趁機替黃峨打探說合,楊慎得知黃峨多年等待,雖然對髮妻依舊思念,可斯人已逝,他不能再辜負另一個女子。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順利迎娶蜀中才女之一黃峨為繼室。

雖然黃峨與楊慎有11歲的年齡差,可黃峨早就屬意楊慎,楊慎也被新婚妻子的才學所折服,夫妻倆恩愛異常,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可謂是隻羨鴛鴦不羨仙。

黃峨從未曾屈就,亦未曾將就,始終堅守自己對配偶的標準,才等來了心儀的婚姻。

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很快,她便迎來了人生最大的磨難。

三、分離三十五年,隻身迎回靈柩

舉案齊眉的幸福婚姻僅僅持續了五年,一場浩劫便降臨到楊慎頭上。一向敢於直言的楊慎在“議大禮”一事中惹得明世宗震怒,龍顏大怒的世宗諭旨,將忤逆他的臣子全部治罪,楊慎被貶到雲南邊陲地帶。

而楊慎因為直言敢諫,尤其惹世宗生氣,世宗特意下詔,命楊慎終生居於雲南,不得調離。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這一紙皇命粉碎的不只是楊慎的仕途生涯,更是黃峨的美滿生活,此時的黃峨年僅26歲,才剛剛享受到愛情的美好,就要面臨與夫君的生生分離,她不願夫君一個人遠赴雲南受苦,立刻就要收拾包袱細軟與楊慎一起動身。

可楊慎卻按住了她。

黃峨親眷都在京中,楊慎父母年事已高,楊慎府中事務龐雜,一切都需要她這個主母來坐鎮打理。

黃峨冷靜下來後,想到丈夫如今得罪佞臣必會遭到迫害,便決定帶人護送丈夫至雲南,她提前趕到天津口與丈夫回合,夫妻兩人一路上膽戰心驚,如履薄冰,黃峨以柔弱身軀擔起了保護丈夫的重任,一直護送楊慎至江陵,基本擺脫了危險。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楊慎身戴枷鎖,看著妻子風塵僕僕,心疼不已,便強制命令黃峨立刻返京,黃峨與楊慎淚灑江陵,返回京中照顧公婆。

楊慎到雲南後,常與黃峨互通書信,這對痴男怨女靠書信表達情義,互訴衷腸。

經年離別,唯有魚腸尺素傳情,卻寫不盡幽幽離愁。

公元1526年,楊慎父親病重,世宗暫準楊慎回京探望病重的父親,夫妻兩人得以暫時團聚,可團圓的時光太短暫了,幾日後,楊父痊癒,楊慎需依詔立即返回雲南,可他與黃峨難分難捨,遲遲不願動身。

黃峨思忖良久,決定親自送夫君回到雲南,這樣,兩人又得以在返程路上溫存幾日,可這多得的幾日,又怎麼能緩解多年相思之苦呢,到雲南後,黃峨幾度延遲歸期,只為與丈夫再多聚幾日。

最後,黃峨乾脆選擇留在雲南繼續陪伴楊慎,她知道這樣的選擇很自私,也很任性,可他們都再也受不了生離之苦了。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就這樣,夫妻倆得以短暫的共度了三年時光,而這也是夫妻兩人的最後一面。

公元1529年冬,京中的一家老小讓黃峨不得不返京,在此後的三十年時光裡,朝廷曾6次大赦天下,可楊慎始終沒有得到赦免。

楊慎唯一的希望便是明律規定的,獲罪者年滿60歲便可獲得赦免,可這一年冬天,滿鬢斑白的60歲老人,依舊沒有等到來自京城的詔書。

公元1559年,72歲的楊慎病逝,直到死,他都沒有能夠回到京城,回到妻子身邊。

而與丈夫已經分離整整35年的黃峨,已是白髮蒼蒼的婦人,驚聞丈夫病逝訊息的她,幾欲昏厥,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她始終沒有等到丈夫歸來。

悲痛之餘,這位老嫗親赴雲南,曾經意氣風發的蜀中才女,在萬分悲痛中,獨自一人迎回了丈夫的靈柩。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漂泊多年的孤魂,在死後才得以魂歸故里。

公元1565年,明穆宗繼位,他親政後第一件事便是寬赦了曾在“議大禮”一事中獲罪的大臣,他們中很多都已在異鄉病故,這其中便包括當年的“刺兒頭”楊慎。

因為楊慎已病逝六年,皇帝追諡他為文憲公,又賞賜銀錢撫卹其家人。

可這遲來的寬恕,對黃峨來說又有什麼用處呢?

只因龍顏一怒,黃峨與丈夫被迫分離大半生,她這三十多年的委屈、苦澀、悽楚,又能拿什麼來彌補呢?

蜀中才女黃峨下嫁二婚男,婚後獨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來一副靈柩

寫在最後

黃峨與丈夫訴的是相思苦,為後世留下的卻是無盡寶藏,黃峨一生留下的詩詞不到百首,卻是篇篇佳作,尤其是《寄外》一詩,紙短情長,一往情深。

三十多年,愛會消失,人會作古,一切在時間面前都會改變,黃峨卻始終相信楊慎會歸來,即便是遙遙不知歸期,她依舊在等待,在期盼,儘管她也會感慨自己是“三春花柳妾薄命”,也會訴說自己的“六詔風煙君斷腸”,可最終,她還是將滿腔離愁和深深無力都化作一句“何日金雞下夜郎?”

楊慎與黃峨鴛鴦命苦,半生離別,死後榮光不能抵消生前苦難,才子佳人也不能寫盡郎情妾意,唯有那桂湖公園的連理古藤在漫漫時光裡,始終頑強生長在曾經的狀元府邸,替他們完成連理枝的半生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