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作者:由 正觀新聞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3

鴨子為什麼屬陰

不知不覺,十月已過半,氣溫驟降,大地蕭然。風落木歸山,冉冉歲華晚,霜降猶如秋風的最後一縷回聲,宣告著秋去冬來。

唐代詩人元稹有詩《霜降九月中》雲:

風捲清雲盡,空天萬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今日霜降,我們邀請到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老師,為我們講述“霜降”節氣背後的文化內涵。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霜降:氣肅而凝,露結為霜。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秋天最後一個節氣,位近西北。

許慎《說文解字》雲:“霜:喪也。成物者。從雨相聲。”霜,殺也,成也,一有秋殺之意,二有成物之德。霜露降而嘉禾熟,萬物之種子成於此時,這是秋實成熟的重要季節,是為成物之德。而伴隨著天氣漸冷、初霜出現,萬物也將從喧囂歸於沉寂,是為秋殺之意。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時空一體的觀念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早有體現。古人將一年想象成一個360度的天盤,春夏秋冬四季,在這個天盤上分別被標誌為青紅白黑四種色塊。每個色塊被均分成六個刻度,每個刻度對應一個節氣。霜降位於白色塊,是秋天的最後一格。一年四季之中,春秋相對,夏冬相對,在天盤上與霜降對應的節氣,是春天的穀雨。春雨秋霜,遙相呼應,一生一殺,標誌出春秋兩季完全不同的自然特質。

古人用陰陽兩氣來理解一年的變化,具體呈現在水和氣的關係上。《大戴禮記》雲:“陰陽之氣,各從其所,則靜矣;偏則風,俱則雷,交則電,亂則霧,和則雨;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陽之專氣為雹,陰之專氣為霰,霰雹者,一氣之化也。”雨和霜相對,古人用水的兩種不同形態來表達節氣的變化,雨是液態的水,霜是結晶的水,到了霜降,水終於徹底凍凝成冰晶。秋天的六個節氣中,處暑的“處”,是處刑之“處”。標明暑氣已被置於殺的位置,此後白露、寒露,冷氣寒氣漸漸深入秋天,霜為陰氣勝的結果。陰氣已盛,萬物的變化自然都按這個趨勢發展。寒氣結晶,就是霜降。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攝/清華大學學生記者團 李德維)

天地肅殺,草木黃,露微霜,古人在詩詞中對霜降時節的自然現象有細緻的觀察描摹。皇甫冉“山行朝復夕,水宿露為霜”,歐陽詹“歲晚樹無葉,夜寒霜滿枝”都描繪了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的景象。“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 ”,水岸沾了白霜的蘆葦與迎霜盛放的菊是顏粲眼中的霜降。劉長卿則以蕭瑟景襯秋思情,“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由氣候變化,人生境遇引發的情感也如秋日那濃得化不開的霧與霜一般,凝結在了詩歌的抑揚頓挫、峰迴路轉之中。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攝/清華大學學生記者團 王濤)

霜降三候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鹹俯。

初候,豺乃祭獸。

關於這一物候最早的記載見於《逸周書·時訓》,書雲:“霜降之日,豺乃祭獸。”霜降時節,豺狼開始大量捕獵小獸,補充體內養分以度過不易覓食的冬天。“祭”有陳列之意,豺殺獸而陳之若祭。春有獺祭魚,秋有豺乃祭獸。一水一山,是兩個季節的呼應。古人樸素而完整的時空觀在此得以完滿。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豺祭獸,猶人祭天,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透過祭祀傳達天生萬物的感恩之義,以祈求風調雨順、豐衣足食。這一物候從人的視角出發賦予萬物以靈氣,人與萬物相通,與天相合,展現了“和合”的自然境界。

二候,草木黃落。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天氣轉寒,大地也感知深秋寒意,樹葉紛紛開始枯黃掉落。萬物蕭瑟,預示著凜冬將至。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攝/清華大學學生記者團 張宇軒)

三候,蟄蟲鹹俯。

隨著天氣漸寒,蟲子們都躲進地下安全的環境中。漫漫嚴冬,唯有躲得好才能活下去。蟲鹹俯與驚蟄相互對應,蟲兒蟄伏以待來年驚蟄的滾滾春雷。面對巨大危機,學會躲藏,等待時機,這是蟄蟲的智慧,更是自然傳授給人類的生命智慧。

霜降三候,一說動物,一說植物,一說昆蟲。古人參照周邊物候變化觀察季節,以此來準確地把握大自然一年內的變化特徵,展現季節輪轉。寒來暑往,秋去冬來,物候成為古人理解自然,理解生命,理解天的視窗。草榮草枯,雁來雁往,自然依天理而行,從容淡然,人世間一程有一程的收穫,一歲也有一歲的遺憾。在自然與人生的變與不變間,古人以最淳樸的智慧,將個體生命融入自然無盡的生生不息之中。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攝/清華大學學生記者團 廖歆語)

霜降習俗

古代霜降為嫁女之時節,這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

《周易》履卦雲:“十五許室,柔順有德。霜降既嫁,文以為合。”

《荀子》雲:“霜降逆女,冰泮殺止。”

《孔子家語》載:“霜降而婦功成,嫁娵者行焉。冰泮而農桑起,婚禮而殺於此。”

霜降嫁女與農業社會的生產週期相吻合,春秋時期隨著農業社會發展,婚嫁等社會活動均以農業生產為中心展開。春日播種,為農忙時期,且春耕之時舉家遷至農田附近以便利耕作,居處分散,不易舉辦社會活動。至於霜降,早已過了秋收的忙碌時刻,人們有大量空閒時間,同時也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婚嫁等社會活動。

另外,董仲舒《春秋繁露》雲:“天之道,向秋冬而陰來,向春夏而陰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冰泮而殺內,與陰俱近,與陽遠也。天地之氣,不致盛滿,不交陰陽。”以陰陽觀念解釋霜降婚嫁的道理,同樣符合當時百姓的思想信仰,這也呼應了秋天有成實之德的特質。唐真子飛霜鏡就是霜降嫁女的嫁妝,佐證了霜降時節這一古老的習俗。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除此之外,各地也有不同的風俗,如打霜降、祭旗神、送芋鬼,秋獵等,也多在霜降時節進行。

霜降養生

民間說“補冬不如補霜降”,按照中醫養生觀,秋補是有科學道理的。為了迎接寒冬,動物會在秋天換毛,並努力儲存脂肪。而霜降萬物成實,食物營養最足,此時動物最易吸收營養而成長,俗稱抓秋膘。人也如是,這是一年中藉助飲食強壯身體最後也是最好的一段日子。過去北方人吃羊肉進補,會在霜降煲羊肉喝羊湯食羊頭,羊與陽諧音,意在吸收陽氣。吃鴨子也是這個季節,此時的鴨子肉最是肥美。在食物烹調上,霜降進補的食物多以中式五味調和,其中的飲食文化精神,便是這一“和”字。調和是手段,核心則在於吸收油脂養分以對抗寒冷。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除寒冷外,霜降同樣要防秋燥。中國古代認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維持著最基本的自然生態平衡與人體生理平衡。霜降處深秋,五行中屬金,對應五臟中的肺。滋陰潤肺宜“平補”,霜降秋燥偏盛,人體肺陰易受損,適合用湯水滋養,還可多食百合、秋梨、葡萄、蜂蜜、荸薺等潤肺食物,緩解秋燥。

霜降氣溫驟降,還應注意防秋寒,抵抗力差的人應注意保暖,避免寒氣、溼氣入侵,引發疾病。另外,晚秋草木枯黃,萬物蕭瑟,愁思易隨之而起,防秋鬱成為晚秋一個特別的關注點。可用喜樂情緒來戰勝悲秋,晴朗時登高遠眺,靜坐時收斂心神,都有益於保持良好的心情,迎接冬日的到來。

霜降,為什麼古人喜歡在這一天結婚

(攝/清華大學學生記者團 張宇軒)

一朝秋暮,遍地霜華,願大家珍藏晚秋的落葉,連同那些美好的時光。

(作者 張筱帆 來源 人文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