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作者:由 博史通今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08-03

密封的蠟丸毫無破綻是什麼意思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聖祖康熙駕崩於暢春園,皇四子胤禛繼承大統,是為雍正帝。雍正是一位比較有個性的帝王,他登基不久,突然和一位72歲的老臣過不去。雍正下旨將這位老臣趕出京城,流放到黑龍江,讓眾臣非常詫異。

這位72歲的老臣,名叫

陳夢雷

,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人。

雍正在諭旨上說:

“陳夢雷原叛附耿精忠之人,皇考寬仁免戮,發往關東,後冬巡時,以其平日稍知學問帶回京師,交誠親王處行走。累年以後,招搖無忌,不法甚多,京師斷不可留!”

上述這段話出自《清世宗實錄》,雍正的意思是說,陳夢雷在三藩之亂時曾投奔耿精忠,康熙將他發配遼東,饒他不死,後來又讓他回京城幫誠親王允祉(康熙第三子)編書。但是,陳夢雷為人招搖,在京城多行不法之事,這樣的人萬萬不可留在京城!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公平地說,雍正皇帝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但他也有瑕眥必報的性格,陳夢雷已經72歲高齡,雍正還要如此對待陳夢雷,

難道他和陳夢雷有仇?

答案是否定的,雍正和陳夢雷不熟,也沒有仇恨,他之所以這麼做另有原因。

只是,雍正沒有想到,陳夢雷雖然被流放到黑龍江,但他“命硬”,13年後,雍正駕崩,陳夢雷還活著。陳夢雷一直活到90歲。不僅如此,陳夢雷給中華民族留下的遺產,非常珍貴。本文,筆者將帶大家瞭解陳夢雷,透過這位悲情的老人,瞭解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一、被康熙流放

陳夢雷,字則震,號省齋,福建閩縣人。他出生於順治七年,12歲就考中了秀才,是閩縣遠近聞名的神童。康熙九年,20歲的陳夢雷進京趕考,一舉考中進士,位列二甲第三十名。因為殿試時表現優異,陳夢雷被選中庶吉士。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注意,和陳夢雷同榜的進士榜中,還有兩人後世比較出名,一人是當時的“探花郎”

徐乾學

,此人是清代名臣,後來官至刑部尚書。另一人是當時的二甲第二名的李光地,此人後來官居文淵閣大學士,是康熙最為寵信的漢臣,沒有之一。

我為什麼要提徐乾學和李光地呢,因為接下來這二人還會出現,尤其是李光地。

《清史稿·李光地傳》雲:

李光地,字晉卿,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二年,乞省親歸。

陳夢雷是福建閩縣人,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二人既是福建老鄉,又是同榜進士,還同在翰林院做了三年同事。在封建社會,官場上最注重三個關係,分別是“同鄉、同科、同事”,這三個關係,李光地和陳夢雷都佔全了。因此,不用想也知道,二人關係匪淺。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康熙十二年,三年的庶吉士散館,陳夢雷向翰林院請假,要回福建探親。巧合的是,李光地也請假回鄉,二人攜手回鄉,不亦樂乎。然而,就在這一年,二人的命運發生了重大改變,因為三藩之亂爆發了。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造反,以迅雷之勢控制了雲貴兩省,由於訊息對外封鎖,康熙等十二月底才得到訊息。第二年春天,就在康熙倉皇派兵鎮壓吳三桂的同時,遠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舉兵造反,和吳三桂遙相呼應。

很不巧,耿精忠造反的時候,陳夢雷和李光地正好在福建。耿精忠為了讓更多的人才為自己所用,下令在福建蒐羅名士,抓捕朝廷官員,李光地逃到山上才得以倖免,但陳夢雷因為父母被耿精忠抓獲,只得束手就擒,他被“請”到了靖南王府,成了耿精忠的幕僚。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後來,李光地將

耿精忠造反的訊息

以及福

建叛軍的軍事部署情報

全部密封在一個蠟丸裡,派心腹之人翻越山林,送往京師,康熙這才知道耿精忠已反,於是派康親王傑書親自出兵福建,鎮壓叛軍。

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亂平定後,論功行賞,李光地因提供情報貢獻卓著,從此得到康熙的寵信。而陳夢雷因為攀附逆賊,被康熙判處死刑,這一年,陳夢雷32歲。

好在,陳夢雷的另一位同科進士徐乾學多方奔走,為陳夢雷求情,最終,陳夢雷僥倖留的性命,被流放到奉天尚陽堡。

陳夢雷被流放後,他的父母承受不了打擊,先後去世。他的妻子跟隨他到了奉天,也病死在了那裡。陳夢雷家破人亡,在遼陽孤苦伶仃。他在孤寂中開始沉澱自己,他著書立說,先後編纂了《周易淺述》《盛京通志》《承德縣誌》《海城縣誌》《蓋平縣誌》五部著作,得到了奉天官員的一致認可。16年後,陳夢雷的境遇終於改變了。

二、被李光地陷害

16年後,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巡視盛京,偶然間見到一首文采俱佳的詩,便問作者是誰。有人答是陳夢雷。康熙早已對陳夢雷沒有印象,便召陳夢雷來見。此時,陳夢雷骨瘦如柴,康熙瞭解陳夢雷的過往後,覺得此人有大才,便讓三皇子胤祉帶他回京城。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在古代,被流放的犯人,沒有聖旨恩赦是不能離開戍地的,康熙這麼做,其實就是赦免了陳夢雷之罪。

讓康熙沒想到的是,陳夢雷看似低調,他來到京城後,卻立即掀起一場驚濤駭浪,因為陳夢雷直接攻擊他昔日的老鄉李光地,讓李光地顏面掃地。

此時的李光地,正擔任直隸巡撫,可以說炙手可熱。陳夢雷公然寫了一封與李光地的《絕交書》,在絕交書中,他言辭犀利,憤然寫李光地“賣友求榮”。

按照陳夢雷的說法,當年三藩之亂,他因為父母被捉,只得委身於耿精忠。雖然他身在叛軍,但卻一直心向朝廷。後來,李光地為了收集耿精忠叛軍的情報,秘密來找過陳夢雷,約定由陳夢雷在靖南王府中拿到情報,再由李光地負責送往京師。二人合力,為朝廷效忠。

第二次秘密見面時,陳夢雷不辱使命,把自己從叛軍那裡得到的全部訊息密密麻麻地寫在紙上,交給了李光地。李光地果然將訊息送往京城。陳夢雷在文中斥責李光地:

“挨延半載,始肯遣人。則盡易臣疏,削去臣名!”

意思是,李光地為了貪功,說訊息都是他一人蒐集的,壓根沒有提陳夢雷的名字。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所以,等耿精忠覆滅,論功行賞時,陳夢雷不是功臣,而是叛軍同黨,最終被流放到奉天。

陳夢雷入獄前,曾多次要求李光地為自己作證,李光地都不發一言。若不是徐乾學極力為陳夢雷求情,陳夢雷早就身首異處了。

陳夢雷的這份控告,言辭鑿鑿,讓當時炙手可熱的李光地陷入輿論漩渦,李光地最終只得反咬一口說:

“臣上蠟丸書是他定的稿,實實無此事!他落難時,臣曾派人持書於福州見他,邀他共謀,他一字不答!”

李光地的意思是,當初我提供的情報絕對沒有陳夢雷什麼事。福州兵亂時,我曾經派人拿著書信去找陳夢雷,希望陳夢雷和自己合作,但陳夢雷沒有答應。

李光地不愧是後來做大學士的人,他的言語看似為自己辯駁,實際上非常狠辣。陳夢雷說李光地“賣友求榮”,李光地的這番話,分明是說陳夢雷對叛軍忠心耿耿。

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李光地的文章,裡面詳細介紹了這件事情。整體來說,陳夢雷和李光地當年的事情,只有他二人知道,現在二人各執一詞,無從分辨真假。所以,這毫無疑問是歷史公案。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但是,筆者的觀點是傾向於陳夢雷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陳夢雷被流放了16年,落魄半生,歸來已經不是少年。而李光地是直隸巡撫,康熙面前的紅人。按理說,陳夢雷巴結李光地還來不及。

若不是心中有莫大的冤屈,陳夢雷根本沒有必要去得罪李光地。

第二,陳、李之爭過後,康熙的態度非常微妙。陳夢雷沒有遭到任何處罰,而李光地雖然深陷輿論漩渦,但依然被康熙重用,多年後還做到了文淵閣大學士。按理說,李光地身處高位,陳夢雷身無官職,如果他誣陷李光地,這屬於構陷朝廷命官,是重罪,康熙放任陳夢雷,又沒有為難李光地,只有一個解釋:

康熙是相信陳夢雷的,但因為李光地是康熙的寵臣,對康熙忠心耿耿,康熙不願意為了一個書生而損失一位朝廷肱股,更不願意輕易推翻自己昔日的判決。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清史稿》其實也有偏向陳夢雷的意思,曰:

精忠亂作,光地使日蠁潛詣夢雷探訊息,得虛實,約並具疏密陳破賊狀,光地獨上之,由是大受寵眷。及精忠敗,夢雷以附逆逮京師,下獄論斬。

綜上所述,陳夢雷註定是個悲情人物,他的委屈,只能打碎牙齒往肚裡咽!

三、被雍正收拾

且說陳夢雷控告李光地不成,此後數年,他和李光地徹底絕交,潛心在胤祉府中編書,由於他學識淵博,此前又有著書的經驗,因此很得胤祉的重用。

在康熙的諸位年長的皇子中,大阿哥胤褆性格張揚,二阿哥胤礽乃當朝太子,四阿哥胤禛低調內斂,只有三阿哥胤祉的性格最為斯文,也最像文人。因此,胤祉平日結交的文人才子較多,陳夢雷在胤祉府中,倒也是還算愜意。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康熙四十年,陳夢雷見胤祉府中書籍龐雜,便有心編著一部收攬其他書籍資料的類書。胤祉覺得這個建議甚好,便上奏給康熙。康熙一直想造就文化盛世,他龍顏大悅,撥給胤祉5000兩白銀,讓陳夢雷來完成這個文化高峰,並且親自給這部鉅著命名為《古今圖書整合》。

關於這部書的意義,我下面還會講到。

陳夢雷接到任務後,兢兢業業,伏案疾書21年之久,在康熙駕崩前已經快完成了。但遺憾的是,這部書在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註上陳夢雷的名字,因為雍正不允許。

其實,在康熙四十五年,陳夢雷把自己編撰未完的《古今圖書整合》呈給康熙看,康熙就對這部書讚不絕口,還賞賜陳夢雷一座宅邸,並且給陳夢雷題字。由於這部書實在太過宏大,儘管三阿哥胤祉僱傭了大量文人來幫助陳夢雷,但還是未能在康熙有生之年編撰完成。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雍正登基後,《古今圖書整合》還有少部分沒有完成,但雍正卻好像和陳夢雷過不去,剛登基就把陳夢雷流放到黑龍江。正如本文開篇提到的那樣,雍正認為陳夢雷此人是耿精忠的餘黨,這麼多年不知收斂,因此一紙聖旨,把陳夢雷流放到了苦寒之地。

可憐陳夢雷,此時已經72歲,默默無聞地編書21年,連行禮都沒來得及收拾,就被雍正派人從書案前拉走,流放黑龍江。

接下來,雍正立即派戶部尚書蔣廷錫重新編撰和校對《古今圖書整合》,待書成後,抹掉了陳夢雷的名字,作者成了蔣廷錫。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陳夢雷一介文士,只想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雍正為何要和他過這個古稀老人不去呢?

其實,雍正並非針對陳夢雷,雍正針對之人,乃是陳夢雷背後的胤祉。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其中,最先倒臺的是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後來,在舉薦新太子之事上,八阿哥胤禩太過冒進,遭到康熙的忌憚,從此從候選人名單中踢出。待太子第二次被廢后,三阿哥胤祉成了康熙名義上的長子,再加上胤祉背後的文人眾多,胤祉奪嫡之念昭然若揭,這讓雍正頗為不滿。

因此,雍正登基後,立即幹了三件事,第一是召十四阿哥胤禵火速回京奔喪,第二是封八阿哥胤禩為廉親王,讓他和胤祥、馬齊、隆科多總理事務,第三件事就是讓三阿哥胤祉去守皇陵。第二年又抓住胤祉之子弘晟的錯處,繼續削弱胤祉。《清史稿·諸王傳》雲:

世宗即位,命允祉守護景陵。雍正二年,弘晟得罪,削世子,為閒散宗室。

其實,雍正做的這三件事大有深意,召胤禵奔喪,是為了奪走他的兵權;加封胤禩,是因為胤禩背後的力量太過強大,雍正要籠絡和分化這些人。而讓胤祉去守皇陵,很明顯是打壓胤祉。因為胤祉背後有許多文人,他們沒有胤禩背後的力量強大,但需要提防,因此雍正必須捏住他們的“七寸”。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打壓胤祉還不夠,陳夢雷是胤祉的招牌,陳夢雷編撰的《古今圖書整合》是胤祉奉了康熙的旨意主持編修的,若這部書完成,功勞必然會被記載胤祉頭上。

因此,雍正為了削弱胤祉的影響力,決定把陳夢雷貶到黑龍江,派翰林院講官、戶部尚書蔣廷錫來主持編修。這樣一來,這部鴻篇鉅著的功勞,就落在雍正朝了。

所以,陳夢雷被貶,始終都是雍正打壓三哥胤祉的手段之一。

可憐陳夢雷,年輕時被李光地陷害,流放盛京,後來終於回京,沒想到到了72歲,卻再次成為犧牲品。人生悲劇,莫過於此。

四、被歷史銘記

雍正雖然剝奪了陳夢雷在《古今圖書整合》上的署名權,但歷史沒有否認陳夢雷,這部鉅著的首功,

還屬於陳夢雷。那麼,這部書的到底有什麼價值呢?

《古今圖書整合》是類書,“類書”的概念可能不常用,舉個例子,宋朝的《太平御覽》,明朝的《永樂大典》都是類書,而清朝的《四庫全書》卻不是。

所謂的“類書”,相當於資料性的書籍,把古往今來書中的某一類記載進行集中收錄,註明出處。例如,把《周易》《禮記》《論語》《春秋》等古書中關於“天文”的記載全部摘錄下來,按照一定規律分析和對比,最後還要說出自己的結論。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當然,筆者所說的“天文”是一個比較籠統的範疇,實際上,類書的分類比較細緻,他不僅可以按照門類,還可以按照韻律、字形等分類,每一個大類(比如天文)還可以分為許多小類(比如日月星時)等。

筆者之所以要寫這麼多文字來說“類書”,

是因為陳夢雷主編的這部《古今圖書整合》意義非凡,它是現存規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類書,也是清朝及以前圖書的集大成者,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研究,意義太過重大。

《古今圖書整合》有一萬卷,42萬個筒子頁,它的科學性和學術性都非常強,收集的內容也非常豐富,相當於是一本古代最全面的百科全書。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民間大儒提出120個問題,這些問題非常偏僻,連自稱大才子的

紀昀

袁枚

加起來只回答上來20條,

後來,人們在《古今圖書整合》中找到了另外100條的答案。可見,這部書有多全面。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晚清時期,康有為曾評價說:

“《古今圖書整合》為清朝第一大書,與明之《永樂大典》競宏富者……誠中國之瑰寶也,願為中國之文明儲存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撰寫《中國五千年來的氣候變遷》時,對《古今圖書整合》非常推崇,大量引用該書的內容資料。

從以上的評價可以看出,《古今圖書整合》可謂是中華歷史和文化的至寶。

清朝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在圓明園駕崩。彼時,在遙遠的黑龍江,骨瘦如柴的陳夢雷還活著。乾隆六年,陳夢雷病逝於黑龍江,享年90歲。

雍正死了,陳夢雷還活著;清朝滅亡了,陳夢雷的著作還活著。

陳夢雷:32歲觸犯康熙,72歲得罪雍正,90歲去世,為中華留下至寶

人的偉大有很多種,有些人,一生高居廟堂,風光一時,對後世卻毫無貢獻。有些人一世蹉跎,落拓半生,仍能名留青史。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句話: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意思是,古代成功人生的三大標準,是

立德、立功、立言。

陳夢雷一生都在背鍋,歲月蹉跎,在耄耋之年葬身邊關,何其不幸。然而,他卻完成了“立言”,他的著作被後人認可,成為中華的瑰寶。

《道德經》說:“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意思是:我之所以和別人不同,是我能拋開功名利祿,來探求最本源的追求。陳夢雷的人生看似悲情,但他的人生價值,卻值得後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