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建築給排水基礎知識彙總(12):建築中水系統

作者:由 張工註冊工程師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08-07

中水可以洗手洗臉嗎

(PS:《建築給排水基礎知識彙總》共71頁、65829字,涵蓋以下16個方面內容,需要本文全部文件的考友,可以關注本號+轉發本文後,私信留言“全套”領取。)

衛生器具及衛生間

建築內部給水系統

建築給水裝置

建築消防給水管道計算

建築消防給水系統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建築內部排水系統

建築內部排水管道計算

建築雨水排水系統

汙廢水抽升與區域性汙水處理

建築內部熱水及飲水供應

建築中水系統(本文內容為第十二章部分內容)

居住小區給系統

居住小區排水系統

特殊地區給排水管道

12—1 建築中水系統的任務及組成

一、建築中水系統的任務

所謂“中水”,是相對於“上水(給水)”和“下水”(排水)而言的。建築中水系統是指民用建築或建築小區使用後的各種汙、廢水,經處理回用於建築或建築小區作為雜用水。如用於衝廁、綠化、洗車等。

二、建築中水系統的組成

1、中水原水系統

指確定為中水水源的建築物原排水的收集系統。它分為汙、廢水合流系統和汙、廢水分流系統。一般情況下,推薦採用汙、廢水分流系統。

2、中水處理設施

⑴預處理設施

化糞池:以生活汙水為原水的中水系統,必須在建築物的糞便排水系統中設定化糞池,使汙水得到初級處理。

格 柵:其作用是截流中水原水中漂浮和懸浮的機械雜質,如毛髮、布頭和紙屑等。

調節池:其作用是對原水流量和水質起調節均化作用,保證後續處理裝置的穩定和高效執行。

⑵主要處理設施

沉澱池:透過自然沉澱或投加混凝劑,使汙水中懸浮物借重力沉降作用從水中分離。

氣浮池:透過進入汙水後的壓縮空氣在水中析出的微波氣泡,將水中比重接近於水的微小顆粒粘附,並隨氣泡上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

生物接觸氧化池: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設定填料,填料上長滿生物膜,汙水與生物膜相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流經其表面的汙水中的有機物,使汙水得到淨化。

生物轉盤:其作用機理與生物接觸氧化池基本相同,生物轉盤每轉動一週,即進行一次吸附—吸氧—氧化—分解過程,衰老的生物膜在二沉池中被截留。

⑶後處理設施

當中水水質要求高於雜用水時,應根據需要增加深度處理,即中水再經過後處理設施處理,如過濾、消毒等。

消毒裝置主要有加氯裝置和臭氧發生器。

3、中水管道系統

⑴中水原水集水系統是指建築內部排水系統排放的汙廢水進入中水處理站,同時設有超越管線,以便出現事故,可直接排放。

⑵中水供應系統:原水經中水處理設施處理後成為中水,首先流入中水貯水池,再經水泵提升後與建築內部的中水供水系統連線,建築物內部的中水供水管網與給水系統相似。

三、小區中水系統的組成

小區中水系統適用於缺水城市的小區建築物、分佈較集中的新建住宅小區和高層建築群。

12—2中水水源及水質標準

一、中水水源

1、中水水源的選擇

中水水源一般為生活汙水、冷卻水、雨水等。醫院汙水不宜用作中水水源。優先選用優質雜排水,可按下列順序進行取捨:冷卻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

2、中水供應物件

沖洗廁所用水、噴灑用水(噴灑道路、花草、樹木)、空調冷卻水(補給水)、娛樂用水(水池、噴泉)。

3、原排水水質與水量

洗臉、洗手、沐浴的排水比廚房排水和廁所排水汙染程度低,為優質雜排水,應首先選用。

二、中水水質

基本要求

1、衛生上安全可靠:無有害物質,其主要衡量指標是大腸菌群指數、細菌總數、餘氯量、懸浮物量、生化需氧量及化學需氧量。

2、外觀上無使人不快的感覺:其主要衡量指標有濁度、色度、臭氣、表面活性劑和油脂等。

3、不引起裝置、管道等的嚴重腐蝕、結垢和不造成維護管理困難:其主要衡量指標pH值、硬度、蒸發殘留物、溶解性物質等。

12—3 中水管道的佈置與敷設

中水管道系統分中水原水集水系統和中水供水系統。

一、中水原水集水系統

1、合流制集水系統

即將生活汙水和生活廢水用一套排水管道排出的系統。集水系統的立管、支管均同建築內部排水設計。集流乾管可設計為室內和室外集流乾管。

2分流集水系統

適於設定分流管道的建築

有洗浴裝置且和廁所分開設定的住宅;有集中盥洗裝置的辦公樓、教學樓、旅館、招待所、集體宿舍;公共浴室、洗衣房;大型賓館、飯店。

分流管道佈置和敷設:

⑴便器與洗浴設定最好分設或分側佈置,以便用單獨支管、立管排出。

⑵多層建築洗浴裝置宜上下對應佈置,以便接入單獨立管。

⑶高層公共建築的排水宜採用汙水、廢水、通氣三管組合系統。

⑷明裝汙廢水立管宜在不同牆角佈設以利美觀,汙廢水支管不宜交叉,以免橫支管標高降低過大。

⑸室內外原水集水管及附屬構築物均應防滲、防漏,井蓋應做“中”字標準。

⑹中水原水系統分設分流、溢流設施和超越管,其標高應能滿足重力排放要求。設定這些設施具有如下功能:既能把原水引入處理系統,又能把多餘水量或事故停運時的原水排水排水系統而不影響原建築排水系統的使用,又不能產生倒灌。

⑺其他設定、敷設有關要求同排水管道。

二、中水供水系統

1、對中水管道和裝置的要求

⑴中水供水系統必須獨立設定。

⑵中水管道必須具有耐腐蝕性,因為中水保持有餘氯和多種鹽類,產生多種生物和電化腐蝕,採用塑膠管、襯塑複合管和玻璃鋼管比較適宜。

⑶不能採用耐腐蝕材料的管道和裝置,應做好防腐蝕處理,使其表面光滑,易於清洗結垢。

⑷中水供水系統應根據使用要求安裝計量裝置。

⑸中水管道不得裝設取水龍頭,便器沖洗宜採用密閉型裝置和器具。綠化、澆酒、汽車沖洗宜採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給水栓。

⑹中水管道、裝置及受水器具應按規定著淺綠色,以免引起誤用。

2、中水供水系統型式

餘壓給水系統、水泵水箱供水系統、氣壓給水系統

三、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即中水原水量、處理量與中水用量、給水補水量等透過計算、調整使其達到總量和時序上的穩定和一致。即使中水產量與中水用量在一日中逐時內的不均勻變化,以及一年內各季的變化得到調節。

1、水量平衡措施

前貯存式:即將汙水或廢水在處理前貯存,將不均勻的排水集中起來再經處理裝置進行連續穩定的處理。汙廢水在前貯存池的沉澱和厭氧腐敗問題需解決,適用於中水集中、用量較大的情況。

預處理後的貯存(中貯存式):將不均勻的排水經預處理後貯存起來,再經深度處理後使用。適用於預處理裝置為批次式的初處理裝置或耐衝擊負荷的裝置,以及深度處理與供水聯動的裝置,中貯存池也常與處理構築物相結合。

後貯存式:即貯存中水,適用於間斷式處理裝置。收集一定量的汙廢水進行處理,處理後的水貯存於較大的水池(水箱)中供使用。

自動調節式:調節池(箱)均做得不很大,利用水位控制處理裝置執行,按照隨處理隨使用的原則進行,不夠用時由自來水補充,適用於排水量比較充足且中水用量比較均勻的情況,但也使部分原水溢流走。

前貯後貯並用:通常而穩妥的方法是設定原水調節池,用來調節原水量與處理量的不均衡;處理後設中水調節池,調節中水量與中水用水量的不均衡。

2、水量平衡設步驟

3、水量平衡圖

12—4 中水處理

一、中水處理工藝流程的選擇

建築給排水基礎知識彙總(12):建築中水系統

大部分是以生物處理為中心的流程,而生物處理中又以接觸氧化法為最多,這是因為接觸氧化生物膜法具有容易維護管理的優點,適用於小型水處理。以物化法處理為主的處理流程較少,而且多應用於原水水質較好的場合,如1,2流程。

無論採用哪種流程,消毒滅菌的步驟及其保障性是必不可少的。

中水用於水景、空調、冷卻用水時,採用一般處理不能達到相應水質標準時,應增加深度處理設施。

中水處理產生的沉澱汙泥、活性汙泥和化學汙泥,可採用機械脫水裝置或自然幹化池進行脫水乾化處理,或排至化糞池處理。

儘可能選擇小型、高效、定型的裝置,注意中水處理給建築環境帶來的臭味、噪聲的危害。

二、中水處理裝置

1、格柵、格網

按結構分固定式、旋轉式和活動式。

2、調節池

3、沉澱(氣浮)池

斜板(管)沉澱池:是在沉澱池中加入斜板(管),水流從上向下、從下向上或水平流動,雜質顆粒沉積於斜管(板)上,到一定程度上加以去除。

4、接觸氧化池

由池體、填料、布水裝置和曝氣系統組成。多采用鼓風曝氣。其填料一般採用蜂窩型填料和纖維軟性填料。

5、生物轉盤——因室內臭味和對管理要求嚴格,現已不採用。

6、絮凝池

絮凝池是池內投入混凝劑,使池內發生混凝反應,池內懸浮物形成絮凝體而在沉澱池去除。混凝劑一般採用溼投,投加時可用重力投加、水泵吸水管投加、水射器投加、加藥泵投加。

7、濾池

濾池一般採用定型產品。

8、消毒

消毒是中水使用安全性保障的重要一步。

9、活性炭吸附

對於常規水處理中難於去除的物質,可以利用活性炭吸附,它可以除臭、去色、脫氧、去除有機物、重金屬、合成洗滌劑、病毒、有毒物質和放射性物質等。

三、中水處理站

1、中水處理站的位置及佈置要求

⑴中水處理站是中水處理設施集中設定的場所,應設定在所收集汙廢水的建築和建築群與中水回用地點便於連線的地方,且符合建築總體規劃的要求,如為單棟建築的中水工程可以設定在地下室附近。

⑵建築群的中水工程的處理站應靠近主要集水和用水地點,並有單獨的進出口、道路,便於進出裝置、排除汙物。

⑶中水處理站的面積按處理工藝需要確定,並預留髮展位置。

⑷處理站除設有處理設施的空間外,還應設有值班室、化驗間、貯藏維修間等附屬房間。

⑸處理裝置的間距不應小於0。6m,主要通道不小於1。0m,頂部有人孔的構築物及裝置距頂板不應小於0。6m。

⑹處理工藝中的化學藥劑、消毒劑等需妥善處理,並有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⑺處理間必須有通風換氣、採暖、照明及給排水設施。

⑻中水處理站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隔音降噪及防臭氣等汙染措施。

2、中水處理站的隔音降噪及防臭措施

⑴中水處理站設定在建築內部地下室時,必須與主體建築及相鄰房間嚴密隔開並做建築隔音處理以防空氣傳聲;轉動裝置及其與轉動裝置相連的基座、管道均應做減振處理以防振動。

⑵中水處理中散發的臭氣必須妥善處理。

①防臭法:對產生臭氣的裝置加蓋、加罩防止散發或收集處理。

②稀釋法:把收集的臭氣高空排放,在大氣中稀釋。

③化學法:採有水洗、鹼洗及氧化除臭。

④燃燒法:將廢氣在高溫下燃燒除掉臭味。

⑤吸附法:採用活性炭過濾吸附除臭。

⑥土壤除臭法:直接覆土或採用土壤除臭裝置。

12—5 建築中水安全防護與控制

一、建築中水的安全防護

採用的防護措施

1、中水管道嚴禁與生活飲用水管道連線,生活飲用水管道只能透過間接裝置,向中水池(箱)補水。

2、中水管道不宜暗裝於牆體和樓面內,以防標記不清楚影響維修。如必須暗裝於牆槽內時,必須在管道上有明顯且不會脫落的標誌。

3、生活飲用水補水管出口與中水貯水池內最高水位間,應有不小於2。5倍管徑的空氣隔斷。

4、中水管道與生活飲用水給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敷設時,其水平淨距不得小於0。5m;交叉埋設時,中水管道應位於生活飲用水給水管道下面、排水管的上面,其淨距均不得小於0。15m。

5、中水貯水池(箱)設定的溢流管、洩水管,均應採用間接排水的方式排出,溢流管上應設隔網。

6、中水管道應採取下列防止誤接、誤用的措施。

7、中水高位水箱應與生活高位水箱分設在不同的房間內,如條件不允許只能設在同房間,與生活高位水箱的淨距離應大於2m

⑴中水管道外壁應塗以淺綠色標誌。

⑵中水池、閥門、水錶及給水栓均應有明顯的“中水”標誌。

⑶中水工程驗收時,應逐段進行檢查以防止誤接。

二、控制與管理

1、小型處理站(日處理量≤200m3)可裝設就地指示的監測儀表;中型處理站(>200m3而≤1000m3)配置必要的自動記錄儀表;大型處理站(>1000m3)應考慮設定生物檢查的自動系統,當水質不合格時應發出報警訊號。

2、根據處理工藝要求,處理構築物的進水管和出水管上應設定取樣管及計量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