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幹部“四問”預防“拍腦袋決策”

作者: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10-10

腦瓜頂疼怎麼辦

雲南某地“母親湖”汙染嚴重,水質劣五類,有關部門提出環湖截汙治理方案。上會討論時,當地領導提出的“四問”發人深省——決策更科學、治理更有效,不僅是治水,解決各種問題,措施先“四問”,可預防“拍腦袋、拍胸脯”式決策。

先問“病因找的準不準”。決策就是解決問題,問題導向也是決策的基本方法。問題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沒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還是繞著問題走避重就輕,不僅是態度也體現能力。就拿治湖來說,汙染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有的來自於城鎮汙水排放,有的來自於面源汙染,還有的是長期湖體富營養化,連底泥都汙染了。分析原因要調查研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能病灶找得準摸得清。病因找不準,後面的治療怎可能好?

再問“措施可行不可行”。辦法是衝著問題去的,辦法找準了,能落實還需要很多條件。如果措施不可行沒有可操作性,經過努力也沒法實現,那麼效果或者打了水漂,或者大打折扣。比如湖泊汙染主要是城鎮排汙造成,環湖截汙就是最重要的。但環湖截汙工程一般都耗資巨大,如果當地財政狀況本來就亮紅燈,考慮到國家對防範政府債務風險的政策,這個就要量力而行,尤其是不能貪大求全突破政策“紅線”。須知問題是一步步解決的,“一口吃個胖子”不科學。

三問“錢花的值不值、好不好”。鋪張浪費過不了審計,既要有“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節約精神,又要“好鋼用在刀刃上”,追求政府投入的效用最大化。簡單地說,如果一個湖一億立方水,投資概算搞到幾十億,那麼直覺上就要問問有沒有問題,錢花的值不值,有沒有搞偏了。要實事求是,不能追求“大手筆”只管自己任內轟轟烈烈,花政府的錢也得“心疼”。

四問“其他方面是否周全”。事物是普遍聯絡的,解決問題得有系統思維,權衡利弊統籌各方,不能“按下葫蘆浮起瓢”,尤其不能不考慮群眾承受力。比如湖泊治理是個系統工程,要截汙、要消化既有汙染、要增強湖泊自淨能力,單兵突破要考慮其他方面連鎖反應,綜合施治。解決問題就像彈鋼琴,曲調單一了難免不好聽。再如湖泊治理的面源汙染問題,往往是周邊種養殖業造成的,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生計。不把面源汙染納入考慮,環湖截汙的效果也難彰顯,而在治理面源汙染時,要把群眾承受力作為一項重要考量。

其實對於決策而言,光有“四問”還不夠,但沒有這“四問”科學性會大打折扣。越是解決老大難問題,越要反覆斟酌。“善斷”的前提是“多謀”,這背後說到底是事業心、責任感。秉著一顆敬畏之心,充分調研慎重拍板,避免決策走過場,才無愧於黨員幹部的職責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