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清朝一個縣衙門需要多少人才能運轉?

作者:由 易途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1-25

衙門裡有多少人

衙門八字朝南(難)開,有錢有理都別進來。那麼,一個縣衙到底有多少人?

清代州縣以下不設治所,州縣衙署便成為當時最基層的政權機構。州縣近民,一縣的最高行政長官為知縣。

除此之外,下面還設有縣丞、主簿、典史、教諭、訓導、巡檢、驛丞、閘官、稅課司大使、倉大使、河泊所大使、醫學訓科、陰陽學訓術、僧會司僧會、道會司道會等多種名目。

知縣、縣丞、主簿、教諭屬於入流官員、正堂官員,在編制內,其他皆是不入流的小吏,屬於佐貳官、首領官和雜職官。與清廷中央六部同構,縣衙至少有六房,部分地區更多。

清朝一個縣衙門需要多少人才能運轉?

如吏房、倉房、戶房、禮房、鹽房、兵房、刑房、工房、承發房、招房、本房、堂房、錢房、糧房、漕房等。再如萬曆《錢塘縣誌》記載,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就分出二十五房科,書吏房是制度運作核心。除了常規分房,還有一些負責特別事務的辦公室或書吏:包括收發室(承發房)、通訊室(柬房)、財務室(庫房)、倉儲室(倉房),負責準備徵比冊的辦公室或書吏(總房或總書),負責給鄉村或城鎮每一里繪製地籍圖及賦稅冊的書吏(裡書,也稱冊書或扇書)等等分支單位。

一個縣官斤遙翟上任,還得帶幕僚、長隨、書吏、師爺等輔佐人員,還有家屬親戚。料滑各個單位還得有辦事人員,制度中稱作“吏役、賤役”。同時,清代州縣衙署的內部主要由照牆、大門、儀門、戒石亭、大堂、二堂、書吏房、監獄、花廳、廚房、捕廳、庫房、內模本行宅等構成。

清朝一個縣衙門需要多少人才能運轉?

各個角落裡還分佈著衙神祠、耳房、招房、簽押房、柬房、傳帖房、正門房、河房、糧房、跟班房、後房、幕賓公事房、火藥軍器庫房等等,每個部門都有定額或超額人員執行底層事務。

其實,朝廷的定額往往很少,難以在基層適用,故而隨機應變,各個縣衙都有超額指標。基層事務很多,人員臃腫是必然的,這是制度設計不合理所致。

清朝一個縣衙門需要多少人才能運轉?

縣衙有服務性人員,如看監獄的、保安、做飯的,俗稱皂吏,不一而足。鄉村還有保甲、裡甲或團練小吏,都是縣衙的治理範圍。縣衙捕快分為多班輪替,人數少不了。編制內官員吃朝廷財政,不入流的拿著地方財政薪資,知縣的幕僚等是知縣自己掏錢,養廉銀一大部分就用於支付工資。

往往專業技術不同、品位不同、職能不同,工資待遇不同。當然,混進清代縣衙體制內,在司法、賦稅、勞役等方面,也有一定特權。

古代官與吏分流,官員很少,辦事的小吏很多。可以說,一個縣級衙署至少需要幾百號人來運作,由於衝疲繁難程度不同,各個地方情況略有不同,但總人數不會少於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