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知子莫若父,說過這句話的兩位歷史名人一個失命,一個失國!

作者:由 直通你心門的方向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2-03

知子莫若父什麼意思

知子莫若父這句話現在很多人父親都會這樣說,表示自己對兒子非常的瞭解,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春秋末期,源於當時的商聖范蠡,對於這個人估計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說到另外一個人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人就是西施,根據歷史傳說,西施在幫助越國滅掉吳國之後就和范蠡一起離開了越國遠走高飛。

知子莫若父,說過這句話的兩位歷史名人一個失命,一個失國!

范蠡在歷史中被稱之為商聖,在當時是一個十分成功的商人,傳聞他曾三次散盡家財,最後依然稱為了當時最有錢的富商,可以說范蠡是一個既有能力也有德行的一個人,而這句話就和他的三個兒子有關,他的二兒子因為在楚國殺人,所以他在楚國被判死刑,準備秋後問斬,范蠡知道後就想要保住自己兒子的性命,於是,準備了一封書信和千兩黃金讓自己的小兒子到楚國去請楚國的宰相幫忙,知道這個訊息之後,范蠡的大兒子不高興了,就找范蠡理論,范蠡沒辦法了,就讓大兒子帶著信和錢去找楚國宰相。

知子莫若父,說過這句話的兩位歷史名人一個失命,一個失國!

話說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楚國國相拿到錢之後就很高興,於是就把范蠡的二兒子給放了,但是這個時候大兒子不高興了,認為這些錢拿虧了,於是又把錢要回來了,結果可想而知,國相大怒,范蠡的二兒子反倒當場斃命,這個死後三兒子也把棺材抬到了行刑現場。後來范蠡說,大兒子生活在窮苦之中,十分喜歡錢,最捨不得的也是錢,所以他看到這麼多的錢肯等捨不得,但是小兒子就不同了,這是一個生活在富庶之中的人,花錢像流水一樣,對錢財看得不重,可想而知,當然是花錢如流水的人才能辦成這件事了,這也證明了范蠡對兒子的瞭解。

知子莫若父,說過這句話的兩位歷史名人一個失命,一個失國!

范蠡是第一個表現出這句話的意義,但是同樣的一句話到了另外一個主人公,隋文帝楊堅就不一樣了,楊堅曾經說過:“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但是不要忘了,楊堅是一個皇帝,很多皇帝都在志得意滿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好大喜功,同時他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看不清人,很多人都知道,他後來廢掉太子楊勇,立楊廣為太子,這個結果不僅僅是楊堅的功勞,同時還有獨孤皇后的功勞,原因就是他們眼中的楊廣非常的完美,楊廣十分的孝順,每次都十分誠信的接見父皇和母后派來的使者;楊廣十分的忠貞,在沒當上皇帝之前,他只有一個蕭皇后;楊廣十分的勤政,因為為了治理好揚州廢了好大的力氣去學吳儂軟語;楊廣不喜好享樂,在當上皇帝之前,他不喜歡享樂,因為很多的樂器都落上厚厚的灰塵。楊堅十分喜歡這個孩子,卻沒能想到自己的這個兒子表面上的那些事都是裝出來的,楊堅自認為自己對這個兒子很瞭解,於是就立楊堅為太子,就在他在世的最後一刻,他看清了自己的這個兒子,但是已經晚了。

知子莫若父,說過這句話的兩位歷史名人一個失命,一個失國!

范蠡和楊堅說了同樣的話,范蠡看到的是大兒子的優點和小兒子的缺點,但是又從大兒子的優點中看出了缺點,從小兒子的缺點中看出優點,范蠡可以綜合的看到兒子的優缺點,雖然辦事的是大兒子,但是他也讓小兒子準備了棺材。楊堅呢?他只看到了大兒子楊勇的缺點,看到二兒子楊廣的優點,卻沒看到大兒子缺點中的真實,二兒子優點中的虛偽,結果就是在楊廣的長期消耗好暴政下,隋朝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