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作者:由 大唐有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2-14

楊家刀法三合什麼電影

致敬演繹中國風的靈魂工作者

作者|大俠

編輯|宅電影(mmr9995555)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距離張藝謀導演的上一部作品《長城》已經過去一年,他的最新作品《影》在國慶檔神秘登場。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影》堅持以中國文化為故事核心,用古典的畫風、蘊藏其中的文化符號和哲學內涵探索東方極致

美學

,傳遞了對大義蒼生中渺小人物的深刻思考,影片製作匠心獨運,返璞歸真。讓一個個中國的文化符號躍然銀幕,鮮活又不失內涵,最終成就了張藝謀導演一派獨特的美學天地。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以中華故事,演繹中華文化。(沛王、沛國都督、都督夫人、影,張藝謀將影片中的人物只分為兩種,棋子和下棋的人,這二者可以轉換。他們每一個人的命運,幾乎在命中註定和出其不意中來回兜轉。)

博弈美學‘’

境州原先是沛國的疆域,後來被外人割據稱王,其地由楊倉楊平父子,仰仗自家刀法“三合速殺”以及自身所處天險優勢以抗沛國收復靖州之心。

沛王隱忍,一時難得破解楊家刀法之大將,一時難遇攻克境州天險之時機。

沛國都督,大將子虞,功高蓋主,一心收復境州,收復靖州以後,他也想學趙匡胤,黃袍加身,一舉稱王。不料早年遭遇楊倉,被其刀法所傷,導致形體大變,幾乎病入膏肓,苟延殘喘,暗自佈局,以待時機。

於是沛國都督啟用了“影”。

也就是那個和自己形、容酷似, 心性過人的“替身”。一方面由影去應付朝堂中的群臣與沛王,隨時代替自己去死。

另一方面也想破解楊家刀法,再教給替身,由替身去幫自己完成收復境州的大業,實則令替身作為誘餌,待時機到時,由替身拖住楊倉,另派死侍經水下潛入敵軍,裡應外合,奪下境州!

最終,自己一舉稱王!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楊家刀法至剛至陽,都督創立太極圖,想以陰制陽,悟出破解之法,但時機將至,卻毫無進展,憤怒之餘更加嚴厲和打罵對待影,繼而又以找到影的母親為由,諾以收復境州後母子便可團聚為餌,意圖完全控制影。

都督帶著刀傷,形體漸漸轉入膏肓,終不得破楊家刀法精髓。卻被夫人小艾悟出一套沛傘之法 ——以女子身形入傘,借雨水溼滑,以陰克陽!

一試之後,果然成功,殘軀之下,欣喜如狂。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大戰在即,都督以為掌控了影,利用了大王,並且也為自己當初的部下,田戰將軍畫好了大餅,於斗室之間,運籌帷幄,更覺登上大王之位,盡在轉瞬之間。於是他對影假扮自己終日與夫人花前月下,暗生情愫,一夜歡愉之事,一忍再忍,殺機已在心中暗藏,也許影的結局不是被楊倉殺死,便是被都督殺死。

都督低估了沛王, 也低估了影。

都督低估沛王的是,他不知道沛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影的存在瞭如指掌;他低估影的是,影知道自己是工具,也知道自己是被都督用收復境州,便能與孃親團聚為誘餌驅使下的奴隸。

他看到的沛王整日飲酒作樂,以舞步入字,委曲求全,一副窩囊模樣,他看到的影,雖時而有憤怒,但還是不懂拒絕,俯首帖耳,一副乖巧模樣。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大戰之機明日便到。

大王以為自己作為執棋手,玩弄都督、影等一眾棋子於股掌之間。

都督以為利用了大王,掌控了影,臨行之前仍不忘再以影母親為由,驅使影甘心赴死。

一場籌劃已久的棋局終於展開, 影大戰楊倉, 一批死侍也趁境州護城河水位上漲之機,潛水入城,他們目的為砍斷境州大旗,摧毀楊家士氣,開始了廝殺奮戰!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死侍得手,楊倉大怒,心智大亂,終被影所殺。另一邊的都督與夫人,正在琴瑟和鳴,只聽琴聲忽由緊湊轉為低沉,最終戛然而止,伴隨著琴音靜止,大戰也宣佈結束。

影使命完成,保得性命,快馬入城,想見老母,卻見老母已死,心灰意冷,突遭遇沛王派來的殺手,問影還想不想回沛國。這時候的影就像一頭沒有任何鎖鏈可以困住的野獸。

影片的最後一部分屬於收局階段,沛王迎回了能力更佳,似乎對自己更容易忠心的影,奉為都督,並以夫人,天下為餌,藉此來控制影。在他眼裡,所有的人都是棋子,影比真身更有存在的價值,於是他已派殺手去了結都督的性命,並帶其人頭回到宮中,以安自己坐穩天下的心。

正在沛王以為自己掌控全域性時,卻被都督假扮的侍衛,以假意送來的人頭盒中藏匿的暗弩殺死。

沛王自以為是執棋手,卻終成棋子

,他最終還是低估了都督。

都督又低估了影,他把劍扔給影,借沛王殺死了影的母親嫁禍給自己為由,妄圖再次控制影,殺死沛王,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影拿起劍,本以為是刺向沛王,卻反身連刺都督數下,像是在排解二十多年來的壓抑和憤怒。

都督被影子所傷,奄奄一息,影子慢悠悠的為都督蓋上了金甲面具,那一刻,真身永遠消失,只有影存在。

或者影從來都不是影子,他就是他自己,從來不是任何人的替身。

下一秒,他拿起了劍,站了起來,那一刻,他再也不是工具,再也不是棋子,再也不是替身,再也不是任何人的影子,那一刻,主動權終於握在了他的手裡。

緊接著,他把夫人的荷包還給夫人,這仇怨要報,夫人的恩情也要還,有仇必報,有恩必還,在一個全劇最渺小,最卑微的影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最後他執劍走出大殿,沒人知道,他是影子,還是他自己?

「影」張藝謀:局中局的中華美學、人性的博弈!

THE END

本劇大篇幅都在描述做局與博弈。

操控者與工具之間的博弈,執棋手與棋子之間的博弈,兒女情長,一帶而過,如都督夫人對影的恩情,長公主對都督的仰慕之情,其間愛恨交織,陰陽對抗,黑白顛倒,實為點睛之筆。

沛王以為君者當成天下人之美,實則是以天下人為棋子。

都督以操控者之心,一切人在他眼裡只是工具,他給曾經的屬下畫餅,收復境州我為王你為都督,他給影子畫餅, 收復境州你們母子便可團聚,甘心為其赴死。

執棋手與操控者以為控制了全域性,掌控了局勢,把握了彼此,也利用了彼此,卻終在意滿收局之時被影所殺,功虧一簣。

這場執棋手與棋子,操控者與工具,以及執棋手與操控者之間的博弈,精彩紛呈,驚喜不斷,看後令人既壓抑又大呼過癮。

影片後段角色突如其來的暴力,以及人物性格始料未及的扭曲,使整部影片進入了極為舒展的“自由世界”,對於年近古稀的張藝謀來說,在藝術生涯的晚期,能夠如此“放飛自我”,讓人由衷的佩服他一意孤行的勇敢和貌似妥協背後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