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聰明人的錢都是如何投資的?|高效的無效

作者:由 楠悅讀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2-15

焦元楠的女朋友叫孫什麼

本文字數4249,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高效的無效》

本書的作者拉瑟·海耶·佩德森(Lasse Heje Pedersen),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博士,哥本哈根商學院和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美國最大量化基金AQR公司合夥人,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納斯達克經濟諮詢委員會、富時集團經濟諮詢委員會成員,美國金融協會董事,多家知名期刊編委,如《金融雜誌》(The Journal of Finance)和《經濟學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佩德森既是一位傑出的學者,也是一名成功的基金經理。其研究領域包括:流動性風險、資產定價和交易策略。其研究成果被廣泛引用,包括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前主席伯南克及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等。曾榮獲多個獎項,包括貝納塞爾獎(頒發給歐洲40歲以下優秀的經濟學家)、法蘭西銀行-TSE獎、法瑪-DFA獎和邁克爾·布倫南獎。

本書描述了對沖基金的關鍵交易策略,揭開了主動型投資的神秘面紗。作者將最新的研究成果與現實世界的經典案例以及對頂級對沖基金經理的採訪相結合,展示了某些交易策略是如何盈利的,以及為什麼有時會虧損。

作者認為市場既非完全高效,也非完全無效,相反,市場的無效足以讓基金經理透過交易策略獲取利潤來補償其成本,而市場的高效帶來的利潤不會鼓勵額外的積極投資。瞭解如何在低效的市場中進行交易,為學習金融學提供了一種新的、引人入勝的方法。

本書深入探討了幾個不同的領域:投資管理的基本工具、股票投資策略、宏觀投資策略和套利策略,並研究了投資組合選擇、風險管理、股票估值和收益曲線邏輯等不同的主題。書中透過對知名對沖基金經理的採訪進一步闡釋了各類投資方法,他們包括李·安斯利三世、詹姆斯·查諾斯、克利夫·阿斯尼斯、戴維·哈丁、肯·格里芬、約翰·A。保爾森、邁倫·斯科爾斯和喬治·索羅斯。

聰明人的錢都是如何投資的?|高效的無效

1、什麼是高效的無效

什麼是高效的無效?作者為什麼要用“高效的無效”來概括金融市場的狀況,這種觀點對普通人又意味著什麼?說到金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金融是以貨幣本身為經營目的,透過貨幣融通使貨幣增值的經濟活動,包括以銀行為中心的間接投融資和以投資銀行為中心的直接投融資兩種形式。

1、高效的無效

但要說到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或者說金融是如何影響資源配置的,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比如,華爾街的某家上市公司因為被機構做空,股價一落千丈這樣的新聞,它和上市公司以及社會公眾之間到底有何利害關係。這些都涉及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按照本書的觀點,包括對沖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投資銀行等在內的專業金融投資機構,在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它們在金融市場上透過交易,對股票等金融產品形成價格,來傳遞企業經營和經濟發展的資訊。當價格能反映企業的基本價值和經營狀況時,說明資訊得到了準確的傳遞,代表市場是高效的;當價格偏離企業的基本價值和真實狀況時,說明資訊被掩蓋或扭曲了,就說明市場是無效的。

換句話說,金融市場是分配經濟資源的重要工具。專業投資者為了盈利,會努力分析上市公司的資訊和產業發展趨勢,並透過交易形成價格反映這些資訊,引導資源流動。

當金融市場有效時,有良好前景的公司會被投資者看好,於是股價會上漲,幫助它們籌集資金,支援新專案的開展。而那些產品和服務不被市場看好的公司,沒有人願意投資,它們的股價會下跌,由此推動其轉型,或者被併購。這樣就能讓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經濟產出,推動經濟發展。

2、不同觀點

金融市場是否有效,是經濟能否最佳化資源配置的關鍵一環。但在這個問題上,經濟學家有分歧。

比如,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時被授予三位學者:有效市場假說的創始人和捍衛者尤金·法瑪、行為經濟學的開拓者羅伯特·席勒,以及檢驗市場有效理論的拉斯·漢森。其中兩位學者的觀點是針鋒相對的。

以法瑪為代表的主流經濟學家認為,金融市場在多數情況下是有效的。也就是在法律健全、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上,一切有價值的資訊都已經被及時、準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所以市場價格等於內在價值。因此作為投資者,不可能透過蒐集資訊或分析基本面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想超越市場是徒勞的。

相反,以席勒為代表的行為經濟學家則認為,金融市場很難說是有效的。因為人的理性有限,經常犯各種錯誤,比如貪婪、恐懼、盲從等等,所以投資容易受到情緒化偏差的影響,導致股票價格經常背離它的內在價值。換句話說,我們看到的股票價格,無論是個股還是指數,都很難反映公司的價值和經濟基本面,所以金融市場是無效的。

而在作者看來,真正的市場處在有效和無效兩個極端之間。一方面,受到各種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市場價格會偏離基本價值,使市場無效;另一方面,專業投資者之間的競爭又會不斷修正這些偏差,讓市場走向有效,因此市場大多處於高效執行的無效狀態。也就是說,市場價格裡包含了足夠的資訊,沒有多少“撿漏”的機會,但也不是無懈可擊,以至於沒人願意收集資訊和發現機會。這就是“高效的無效”。

比如,一個社會的政治體系可能是低效的,但每個政治家都會盡力展示他們比競爭對手更高效。但因為外部條件不完善,比如選民監督其民意代表的能力不足,單靠政治體系內部的競爭不足以讓政治變得完全有效。這就是“高效的無效”。

所以,想要省事的一些人來說,在金融市場上可以選擇“被動型投資”,也就是隨大流,買指數基金這樣的產品,獲得市場平均收益。反過來,如果你覺得自己投資能力很強,也可以選擇像專業投資者一樣,透過研究公司資訊和市場動態進行“主動型投資”,以獲得比市場平均水平更高的收益。

2、投資策略

投資可以分兩種,主動型投資和被動型投資。主動型投資要研究公司資訊和市場動態,通常是由專業投資機構完成的。因為對沖基金是金融市場上最靈活、受約束最少的投資機構,所以作者把它作為專業投資者的代表來介紹。要知道,它跟一般基金的區別在於,大多數基金通常只是單一地“做多”,也就是押注證券價格上升,而對沖基金可能既“做多”又“做空”,也就是押注證券價格下降,所以它叫“對沖”。

1、對沖基金

什麼是做空?做空是透過看衰公司來獲利的,專注做空的投資機構會挖掘走向衰敗的公司,比如房間入住率為零的酒店,或者可能有欺詐或財務造假的公司等等。發現目標之後,就在市場上做空這些公司的股票。也就是借入一定數量的股票,以當前較高的市價出售,等後面股票價格下降時,再低價買回來,從中獲利。

很多人很不看好做空,但是在經濟學家看來,被做空的公司股票下跌不是因為有人做空它,而是公司本身已經存在問題,吸引了做空者的注意。如果沒有做空者,市場會缺少一股監督力量;而有了做空者,上市公司的弄虛作假和錯誤決策會受到極大的遏制。因此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做空是合法行為,透過做空賺錢也是一種正大光明的投資。

比如,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宣佈破產,並爆出做假賬的醜聞。此前安然公司擁有大約2萬名員工,股票市值600億美元。著名做空投資家查諾斯在調查中發現,安然公司的投資回報率明顯偏低,即使在公司的鼎盛時期,投資回報率也只有6%,而同行業回報率通常是這個數字的三倍。於是查諾斯開始做空安然,隨著更多資訊的曝光,他不斷增加下注,最後安然股價從巔峰時的90美元下跌至1美元,查諾斯從中大賺一筆,名揚天下。

由此可見,做空機構在證券市場賺錢,是因為透過調查研究發現了有價值的資訊,並將這種資訊透過交易反映在價格上,因此促成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當股價反映更多的資訊時,公司管理層的決策會更有效;公司受到投資者的監督時,決策也會更謹慎。這就是金融投資者能夠賺錢以及促成市場高效執行的主要原因。

金融市場定價是一個難以預測、捉摸不定的過程。它不僅容易受情緒波動的影響,更在於市場保持非理性的時間可能比一般人想象的更長。因為這種狀況,當市場出現非理性因素導致價格偏離基本價值時,聰明的投資者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反向操作,透過糾正錯誤價格實現均值迴歸,這就是價值投資;一種是順勢而為,在上漲或下跌的方向上繼續撈一把,這就是趨勢投資。

但無論哪種策略,都有可能賺錢,也都有可能賠錢,沒有哪家機構或策略能獲得一勞永逸的成功。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新的投資策略快速發展起來,它就是量化投資。

2、量化投資

投資界有一位傳奇人物叫西蒙斯,被稱為“量化之王”,賺錢比巴菲特更厲害。從1989年到2009年,他操盤的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達到35%,比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高20多個百分點,比巴菲特的投資回報率高出10餘個百分點。即便是在次貸危機爆發的2007年,他的基金回報率仍然高達85%。這位締造華爾街新神話的傳奇人物,做的就是量化投資。

那麼什麼是量化投資呢?就是透過數量化分析和計算機程式發出買賣指令,以獲取穩定收益的交易方式。這樣,就能避免人的主觀判斷和心理波動造成的偏差,並且能把交易規則同時應用於很多股票,分散投資風險。此外,量化投資模型都是基於大量資料和歷史檢驗開發出來的,因此被看作是更科學、更穩定的投資盈利方式。

那你可能會問,那麼量化投資是不是就是最穩妥的投資方式呢?作者認為,不一定,因為從歷史來看,量化投資並沒有避免技術缺陷造成的市場崩盤,也不能保證基於量化分析的投資模型就一定能賺錢。

比如,1997年,著名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這家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坐鎮、主要運用量化分析技術的對沖基金,曾經在市場上無往不利,但偏偏遇上了俄羅斯國債違約這樣的小機率事件,發生鉅額虧損,瀕臨破產,讓美聯儲不得不召集眾多華爾街投資銀行加以援助。

到了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本書作者在市場一線經歷了猛烈的價格崩塌,隨著一些量化投資經理開始清盤,形勢急劇惡化,在他面前顯示盈虧的螢幕上數字幾乎每秒鐘都在跳動,每過10分鐘就有上百萬美元的虧損,虧損金額越來越大,最後只好果斷處理。可見,量化投資並不能倖免於金融事故。

那麼量化投資的未來會怎樣呢?在金融市場上,有很多策略都可能賺錢,也可能賠錢,量化投資的出現,是對傳統投資模式的升級進步,但在實踐中也暴露了問題,未來或許可以透過糾正這些問題得到更新和完善,但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無往不利。所有投資機構和策略都會在市場競爭,不斷進化,我們也必須在社會競爭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才能避免在社會進步中被淘汰。

聰明人的錢都是如何投資的?|高效的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