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作者:由 科普啟示錄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2-15

身體用力為什麼會發抖

眼看2022一年要過去了,結果接連發生一北一南兩起悲劇。

北邊的是韓國梨泰院的踩踏事件,在當地時間29日晚間,十萬人擠進梨泰院地區一條小巷裡邊,結果發生嚴重踩踏事故,已有一百多個人遇難;

南邊的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百年吊橋在20日坍塌,超過三百名遊客墜河,同樣是當場造成一百多人遇難。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乍一看,韓國踩踏事件是人群聚集帶來的“人禍”,而印度則是橋樑質量出問題的“意外事故”。然而追溯下來,卻仍有頗多疑點指向印度的管理制度本身。

疑點一:幾百個人同時上橋,管理部門無所作為?

據報道,這座吊橋已經有上百年曆史,曾經是一座木板鋪的舊式吊橋。經過7個月、高達2000萬盧比(約176萬人民幣)的奢華維修之後,在當地時間10月26日重新開放。結果,29日就出事了。

事情一出,首先就有人說了:肯定是豆腐渣工程!印度承包商吃了回扣了!

確實有訊息稱,負責維修吊橋的公司主業是做鐘錶、家電,除了上下班通勤,和道路橋樑一點關係都沒有。印度警方也因此逮捕了好幾個相關人員。

但其實整樁事件分析下來,這公司屬實是有點“冤”,因為就算嚴打腐敗,在超過了承載能力之後,橋依然會塌,這玩意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結實。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首先,每一座橋底下,差不多都是空的。懸索橋就不用說了,但即便是有橋墩的橋,也是隔一段墩一個,橋下可以自由通行,絕不可能有哪座橋像長城一樣,嚴絲合縫地把橋下全給堵死。這種橋確實能像長城一樣結實,可是趕上早晚高峰,被它堵在下邊的打工人,恐怕要哭成孟姜女了。

而大多數橋都很“堅固”的原因,則是工程師在設計橋樑的時候,會讓橋本身的重量和橋上的車、人重量被承重結構分擔。所謂承重結構,可以理解為組成這座橋的各種三角形、錐形、拱形。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這些幾何形狀可以增加橋的慣性矩,通俗地說,就是增加橋板抵抗變形的能力。別說是鋼筋水泥,就是一張列印紙摺疊起來,也能承受不小的重量,甚至能作為傢俱使用。

打個比方,在家裡光腳踩上一個紙團也就踩了。可是萬一踩上熊孩子扔的下圖這樣的摺紙作業,恐怕是要“血流成河”。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另外,如果一個特別重的東西壓在橋上,它帶給橋面的壓力,首先表現為拉力,讓修橋的材料受一受考驗。這些拉力被三角形的邊、拱形的弧等等結構傳導開來,落到橋墩上,變成橋墩的壓力。而橋墩是深深扎進大地的,這就不怕承擔不住了。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但是,橋樑的承重能力是有限的,受到材料和結構的限制。如果橋上的東西太重,那橋墩也只好提前歇菜了。

根據印度當地媒體報道,事故發生時橋上至少有300-400人,有些當事人甚至聲稱有500人,而且吊橋管理方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限制人流,只知道買票。現場目擊者也說了,事故的原因是橋面忽然斷裂,橋上的人因此紛紛落水。這樣看,超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沒跑了。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不僅印度,世界各地都發生過超重導致的橋樑事故。

原因很簡單:橋樑設計時肯定有個固定的承重限度,這也是橋樑的紅線。可是為了安全,不可能踩著這條紅線試探,於是各地道路交通管理部門會設定一個更嚴格的限重。稍微超過了限重,但又沒達到橋樑真正的紅線,其實還是可以安全透過的。

正因為這個道理很容易想到,於是,大家紛紛在危險邊緣瘋狂試探。畢竟,出一趟車的成本是固定的,車上多裝一點就多掙一點錢啊。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客運車輛的嚴重超載,最嚴重的後果是車輛太重,開起來不容易停下。這可能會嚴重危害乘客的生命安全和其他車輛的行駛安全,不過對橋來說只是毛毛雨。

真正的威脅是超載卡車。有些司機,為了趕工期、為了節約成本,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卡車嚴重超載。這種卡車被其他司機尊稱為“陸地巡洋艦”,避之不及。有不少驚心動魄的事故正是這些超載卡車引起的。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印度這次吊橋事故肯定有管理部門的鍋,不管多麼想買票,也不該讓好幾百人一下子全擠到一個景區吊橋上。力的大小超出了橋的紅線,當然會出事故。

疑點二:是誰在“搖晃”吊橋,使其成了壓倒橋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力除了大小以外,還具有方向。

橋樑在設計的時候,首先考慮的肯定是如何承受橋面所受的壓力,而壓力是直上直下的。之前所說的結構,主要也是為了應付這種壓力。在這之外,橋樑也會考慮由風帶來的、從側面衝擊橋樑的力,這叫做橋的風荷載。簡而言之,風荷載使橋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搖晃。

我國的港珠澳大橋所在地區經常直面颱風。大橋修好之後,正面硬剛17級颱風山竹而毫髮無損,靠的就是強勁的風荷載。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可是,並不是每一座橋都是按照港珠澳大橋的標準來設計的。印度這次發生事故的橋,只是一座用來觀賞遊覽的景區吊橋,承載能力本來就令人擔憂。

而且,據一些目擊者說,在大橋已經擠滿遊客的時候,有幾個二十多歲的男子竟然故意搖晃橋身。橋上的監控錄影也記錄下這一幕:一個穿白襯衫的男子手把著兩邊的保護網,忘乎所以地搖晃,下一秒吊橋就斷了。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有人已經注意到了,影片中的男子似乎並沒有用力搖晃吊橋,可是為什麼會引發如此嚴重的事故?之前講過的超重和橋樑載荷太弱都可能導致這一後果。不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共振。

每個物體都有一種物理性質,叫做固有頻率。簡而言之,任何東西——包括人體——擺在那裡不震則已,一震就是固定的頻率。你把它吊起來,敲鐘似的敲一敲,不管你用了多大力氣,敲了一下之後,物體震動的頻率會立刻穩定下來。

這種頻率只受到物體本身的性質,以及你吊起它用的繩子、架子的影響,這就是物體的固有頻率。當外界施加的震動與物體的固有頻率相符,物體震動的幅度將增大。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有時,我們處在嘈雜環境中,會覺得心跳加快,噁心難受,這就是因為聲音的震動頻率恰巧符合了我們內臟的固有頻率,導致內臟開始震動、顫抖,嚴重時甚至可以致人死亡。當導彈襲擊了某些地區,有的人並未正面遭受襲擊,卻發生了內出血等“內傷”,這就是共振帶來的傷害。

每座橋自然也有自己的固有頻率。當這種人為導致的搖晃無意間和橋的固有頻率一致,就會造成“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說,搖晃橋的人會忽然發現橋像是活了一樣,開始瘋狂搖擺。這時,再想要後悔可就難了。

類似“搖一搖,搖塌外婆橋”的事故,在我國其實也出現過。萬幸的是,發生事故的橋是水上樂園的吊橋,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遊客搖晃,而且距離水面很近,因此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水上樂園吊橋斷裂,似乎只是虛驚一場。反正橋上的人也是為了把彼此搖下水麼。我基建狂魔的橋樑質量肯定也是沒話說。可是,這並不代表發生在印度的悲劇不會發生在其他地方。

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大家出門旅遊,也是為盡情釋放壓力,享受生活。但是,自己的快樂絕不可以建立在威脅他人安全的基礎上。

不少景區都有所謂“網紅吊索橋”,也經常有報道稱素質堪憂的遊客搖晃吊橋,遭到其他人指責。沒有出現嚴重事故,只能說遊客們福大命大。以後,大家再走上吊橋時,還是挑戰一下自己的自制力,不要隨意搖晃橋身,挑戰橋的承載力。

印度吊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