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始於偶然,終於偉大——心臟起搏器

作者: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08

心衰可以安裝心臟起搏器嗎

原創 崔醫聲 醫聲相伴崔松說

賈(蔣)醫生小課堂

心臟起搏器和青黴素等其他偉大發明一樣,都源於意外,誰能想到這項20世紀最偉大的健康發明,靈感竟是來源於一隻青蛙:著名的義大利科學家哥凡尼在對蛙的肌肉和心臟進行電刺激時偶然發現,肌肉和心臟可以對電刺激產生反應,引發收縮……而後,有科學家用電極刺激人類的心肌跳動,從而產生了心臟起搏器。

時至今日,心臟起搏器的發展已經趨於完善,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項始於偶然,終於偉大的發明。

始於偶然,終於偉大——心臟起搏器

小小的一個起搏器是如何幫助心臟跳動的呢?

我們常說的起搏器,通俗的說就是由機器帶動心臟跳起來,那麼機器就需要兩部分:發電的裝置(脈衝發生器)和導電的線(電極導線)。發電裝置產生電流,透過導線接觸(陽極)並刺激心肌細胞(陰極),使心臟傳導系統產生興奮,完成心臟搏動。實際上就是提供一個或幾個人造的起搏點來代替正常的起搏點。

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屬於微創手術,首先多數選取鎖骨下靜脈為穿刺點,建立靜脈通路,然後將電極導線透過靜脈通路置入心腔內,從X線下判斷電極是否固定在合適位置,之後將電極與起搏器連線。接著,需要在皮下製作一個囊袋,囊袋大小與起搏器大小相匹配,並將起搏器埋入其中,最後縫合,至此手術結束。

始於偶然,終於偉大——心臟起搏器

什麼人需要起搏器治療呢?

簡單的說,“心臟跳不起來”的情況可能就需要起搏器治療。“跳不起來”的情況又可能有很多種:

第一種“跳不起來”是跳得太慢,醫學上叫做病態竇房結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心跳很慢,心率經常小於50次/分,或者偶爾還會小於40次/分,甚至超過3秒都沒有一次心跳(竇性心律下,RR間隔大於3秒),特別是患者會因為心跳太慢出現症狀,比如突發的眼睛發黑,甚至暈厥,或者因為心動過緩造成明顯的乏力等。

第二種“跳不起來”的情況是心臟傳導系統出現的阻滯,也就是心臟本身的電傳導不靈敏甚至斷了,比如醫學上說的房室傳導阻滯、多束支傳導阻滯等,這些複雜的醫學名詞確實很難理解,醫生也必須藉助心電圖才能搞清楚。

第三種“跳不起來”的情況是心臟跳的沒力氣且不協調。正常心臟是一個協調運動的整體,完成泵血功能,功能強大且完美,但由於種種原因失去協調的心臟,可以透過植入起搏器來幫助它恢復協調,比如應用三腔起搏器治療頑固性心衰患者。

是否需要植入起搏器、具體植入哪種起搏器,都是非常專業的問題,需要專科醫生進行嚴格評估之後才能給出結果。

始於偶然,終於偉大——心臟起搏器

醫生,我聽說有種起搏器是臨時裝一下,不用了就拿掉的?跟您前面說的起搏器是一樣的嗎?

您說的那種起搏器我們稱為臨時起搏器,而前面提到的埋在面板下的起搏器稱為永久起搏器。

臨時起搏器只是幫助患者臨時渡過難關,或者作為永久起搏器的過渡階段。臨時起搏器的脈衝發生器放在人體體外,患者需要臥床,活動非常不方便,而且最多隻能放置兩週。

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的起搏器是埋置於皮下的,電極植入心腔內,患者的活動不受影響,起搏器的電池壽命在5年以上甚至可以達到10年左右,在電池耗竭之後,可以再行更換。

所以安裝臨時起搏器和永久起搏器有著本質的區別。

植入心臟起搏器後需要注意些什麼?

1。安裝起搏器術後一段時間內儘量避免劇烈運動,並且注意上肢的活動幅度不能過大,以免對起搏器點選線造成過度牽拉,導致起搏器的電極脫落。

2。心臟起搏器的電池壽命為8-10年的時間,所以安裝好永久起搏器後,每年都應該去給您做手術的醫生那裡複查起搏器工作情況,尤其在臨近電池耗竭期限時候更應該注意,一旦經常感覺心慌,甚至出現眼睛突然發黑甚至暈倒,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3。在安裝心臟起搏器之後,一定要遠離強磁場,有些起搏器術後就無法做磁共振的檢查,但現在也有能夠抗磁共振的起搏器,您可以詢問自己的手術醫生。

4。大部分電器裝置不會影響起搏器工作,起搏器安裝以後也是可以坐飛機的,但建議您在機場安檢的時候務必攜帶好起搏器的小卡片,以證明安檢探測到的金屬為起搏器。

始於偶然,終於偉大——心臟起搏器

有人說植入心臟起搏器可以改善心功能,那它對高血壓、冠心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會有幫助嗎?

前面說到,起搏器的原理是對心肌進行電刺激並使其收縮,它只提供電刺激,可若是心肌已經壞死了、沒有收縮力了,再多的電刺激也無法讓心臟有效的收縮。

所以說心臟起搏器作為心動過緩的唯一有效治療途徑,它只是讓心跳快一點,對心臟病的病因,比如心肌缺血、高血壓等並沒有直接幫助。

Boom Boom。。。

生命的脈動來源於心臟的不停跳動,心臟起搏器的問世來自於一次美好的意外,但就像人類對於永動機的追求一樣,讓心臟永遠跳動下去的理想終究是無法實現的。

醫學追求的不僅是延長生命的長度,更是提高生命的質量。起搏器的誕生與發展正是醫學在這條偉大的路上不斷推進的證明。

本文作者:蔣巨峰 指導老師:賈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