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孩子不聽指令,家長可能做錯了這件事

作者:由 大賽爸爸家庭干預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25

頭上一共有幾個旋

孩子不聽指令,家長可能做錯了這件事

其實孤獨症者可以做很多事情,有些高功能孤獨症甚至比常人的能力更強,當你明確告訴她後,她能夠很好地完成。

那為什麼有的孤獨症兒童對家長給出的指令沒有迴應呢?

即便你重複指令無數遍,她依然沒有記住和執行,她是故意的嗎?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孩子不聽指令,家長可能做錯了這件事

家庭訓練日記

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晚餐,吃完後,媽媽說:“汐汐,把自己的碗放到廚房去”,汐汐說:“不”,媽媽就順手把汐汐的碗拿走了。

這時汐汐張著手要去把碗拿回來,媽媽沒有拿給她,汐汐一直喊:“給給給”,於是媽媽把碗拿給她,汐汐便抱著碗走進廚房。

孩子不聽指令,家長可能做錯了這件事

大賽爸爸說

1、首先,我們要分析,

汐汐是否具備接受性語言技能,這項技能是指孩子理解他人所表述的意思的能力,只有具備此項技能,孩子才能遵循指令或者服從指令。

2、案例中的家長沒有正確使用孩子的名字,不恰當地叫孩子名字,這是很多家長都會走進的誤區,案例中的媽媽在叫孩子名字時,是需要她做事,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把名字和幹活連在一起,從而產生排斥心理。

對自己的名字做出反應是部分孤獨症孩子不具備的技能,但在其他情況下的聽力卻是非常好的,這種情況是孩子對名字缺乏反應的動機,並不是聽力的原因。

但也並不是說不能叫孩子的名字,

在有好事發生時可以叫孩子的名字,比如有好吃的、好玩的時候。

孩子不聽指令,家長可能做錯了這件事

我們的建議

1、強化孩子聽指令的行為

當孩子完成指令後,我們要及時強化,比如,讓孩子把碗放在洗碗池去,當孩子自己抱住碗往廚房去時,我們可以對她說:“寶寶真厲害,能夠自己把碗拿到廚房去,”

在強化這件事情時,不僅僅可以使用語言強化,也可以使用社會性強化和物質強化,

抱著她舉高高,給予孩子愛吃的零食,讓孩子知道執行指令後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孩子不聽指令,家長可能做錯了這件事

2、強迫性選擇

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時,就需要用到這個方法,比如孩子不願意刷牙,我們可以問孩子:

“是我給你刷牙還是你自己刷牙呢?”不要給孩子“不刷牙”的選擇。

比如

“先洗臉還是先刷牙”

這種選擇,讓孩子有選擇的空間,而這個空間比較侷限,沒有多餘的選項,這樣順理成章的就把孩子帶入我們的思路。

孩子不聽指令,家長可能做錯了這件事

3、提供輔助

當然,對應小一些的孩子,在她們無法完成指令時,我們要及時地給予輔助,避免指令出現無迴應的情況,讓孩子覺得完不完成指令無所謂的錯覺。

孩子沒有對指令做出反饋,那麼就有兩種可能:

第一,能力不足,無法完成指令

比如,讓孩子拿自己的鞋子,孩子不理解,家長再說一次,並拉著孩子的手去拿她的鞋子,幫助孩子完成相應的指令。

孩子不聽指令,家長可能做錯了這件事

第二,動機不足,不想做

同時我們也要去考慮,孩子是否存在動機不足的因素,

由於孩子在完成指令後沒有得到強化,導致孩子沒有完成指令的動機,從而造成孩子對你給出的指令,充耳不聞。

在初期,我們給予孩子的指令時,需要強化鼓勵,並且要及時,在中期後期,可以時不時地給予強化獎勵,讓孩子能夠很好的維持這一行為。

孩子不聽指令,家長可能做錯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