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作者:由 歷史大學堂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26

有些人為什麼喜歡做小人

就在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扮演關羽的陸樹銘於11月初不幸因病去世的24天后,扮演張飛的演員李靖飛也不幸去世,享年65歲。李靖飛扮演的張飛形象深入人心,彷彿從書中走出一般,以致於讓後面無數張飛的扮演者都相形見絀。他的去世也引起了廣大網民的哀思。

然而,與其扮演者李靖飛是因病去世相比,歷史上的張飛之死,卻是不明不白的死在小人之手,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上圖_ 央視《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劉備、張飛劇照

武將的死法

作為軍人尤其是武將,最理想也是最榮譽的死法,可能莫過於戰死沙場了。在這一點上,東西方文化也難得的達成了一致。

東漢的名將馬援就曾稱“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清末革命志士徐錫麟將其改寫為詩句“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而美國二戰名將喬治·巴頓也表示“願意在最後一場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都是表達了這種戰死沙場的願望。

不過即使是身經百戰、衝鋒陷陣面臨諸多危險的的將軍們,也並非都能“獲得”戰死沙場的殊榮。在三國時期的名將中,被黃忠襲殺的夏侯淵和被亂箭射死的張郃作為武將來說也算是死得其所,但更多的名將們則是最終死於病榻之上或年老體衰而無疾而終。這種和普通人一樣的死法當然不具備任何英雄美學效應,而羅貫中更是不能認同。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上圖_ 《三國演義》

因此,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他將很多本來病死老死的名將改寫成了在沙場上戰死。比如曹魏的張遼(被東吳丁奉射殺)、徐晃(被曹魏叛將孟達射殺),東吳的甘寧(被蜀漢一方的番將沙摩訶射殺),蜀漢的黃忠(被東吳馬忠射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名將無一例外都被寫成死於“射殺”,這是英雄死於用“暗箭傷人”的“小人”之手,在增添了悲劇色彩的同時,也無損於名將們的武力值(畢竟不是死於單挑)和英名。

然而對於張飛的死,就連羅貫中也僅僅只是進行了加工擴寫,卻並沒有進行任何改編。這位“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段橋樑水倒流”的猛將,卻是在睡夢中死於兩個小人的毒手。這種憋屈的死法,可謂是不明不白,甚至死的窩囊,在三國名將的“死法”中,可謂獨此一家了。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上圖_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受《三國演義》及一系列作品的影響,張飛的形象似乎被定格在“豹頭環眼”的粗莽猛將之列,是絲毫沒有半點文化藝術細胞,與他那位平時喜讀《春秋》手不釋卷的關二哥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電視劇中,更是將其刻畫成面對關羽的出口成章只能口拙到重複說著“俺也一樣”。

然而歷史上的張飛卻和其刻板印象有著天壤之別。元朝著名畫家“元四家”之一吳鎮在其所作的《張翼德祠》中稱“關侯諷左氏,車騎(張飛封蜀漢車騎將軍)更工書。文武趣雖別,古人嘗有餘。橫矛思腕力,繇象恐難如”。認為張飛的書法水平堪稱一絕,其手持“丈八蛇矛”的書法功底,還要超過三國的著名書法家曹魏鍾繇和東吳皇象。

而明代卓爾昌的《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擅草書”。

可見這位“嚇破百萬曹兵”的猛將,也是位工於書畫的文化人,其文武雙全的儒將氣質暴露無遺。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上圖_ 立馬銘,相傳此銘文是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飛大敗張郃後,乘著酒興,用長矛在宕渠八蒙(也作濛)山崖壁上鑿成的

當然,以上的說法也存在很多質疑,大概張飛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於對於這些反差太大的提法自然不能讓人認同。

應該說,歷史上的張飛不是一個只知道打打殺殺的粗莽漢子(後來拍攝的某版三國電視劇就是將張飛的形象徹底“李逵化”)。比如在劉備稱帝后封賞張飛“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時,還在詔書中對三弟寄語“以君忠毅,侔蹤召虎”。

召虎是西周時期的精明強幹又忠心耿耿的朝廷重臣,還是著名的“共和行政”的“雙男主”之一(另一位是周定公)。可見,劉備是把張飛當成召虎這樣的“國士”來看待的,而不是隻將其看成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上圖_ 張飛的戲曲臉譜

而另一個例子則是張飛的性格特點。

《三國志》記載張飛是“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這和關二爺“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形成了鮮明對比。可見,張飛是喜歡和飽讀詩書的君子們來往的,對他們也很尊敬,而對文化素質不高的底層官兵他是瞧不上眼甚至是不體恤的。這一般在有“儒將”風範的將領中才有如此表現。而如果張飛僅僅只是一個“大老粗”,應該不會是這麼一種行事風格。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上圖_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

終被“小人”反殺

對於張飛的這種性格,“打了一輩子仗”的大哥劉備自然是看在眼中,他對自己這個三弟語重心長的表示“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劉皇叔看問題的格局和角度自然不一樣。這個三弟平時對部下粗暴虐待,之後又繼續讓這些人在身邊繼續幹活。可問題在於,張飛打過罵過他自己跟沒事人一樣,但這些被打被罰的人,心裡能跟沒事人一樣嗎?還讓這些人繼續在“左右”,豈不是埋下了定時炸彈?只可惜,大哥的逆耳忠言,三弟張飛是完全聽不進去,這也為未來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上圖_ 94版《三國演義》劇照——張飛鞭打士卒

對於張飛的死,史書上記載的很簡練“帳下將張達、範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可謂一筆帶過,這當然也是很多史書的共同點。而為什麼這兩位要殺死張飛,則沒有交代。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寫到兩位部下(演義中則是張達、範疆)因為無法按照張飛的要求在三天內為全軍置辦為關二哥報仇需要白盔白甲的行頭,而張飛在一頓鞭打之後又表示如果完不成任務就死路一條,因此走投無路又不想白白送命的張範兩人就趁張飛酒醉暗害了其性命。

可以說,這個擴寫(不是改寫)在合乎史實的同時,也合情合理。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上圖_ 劉備(161年-223年)

而張飛的死訊傳到劉備的耳中,據《三國志》記載這位大哥也只是嘆了一句“噫!飛死矣”。看樣子,大哥對三弟這個結局並不感到意外,也只能是一聲嘆息吧!

一向“驕於士大夫”從而看不起“白面書生”陸遜的二哥關羽,結果被這位書生的謀劃所反殺,最終敗亡。而一向“不恤小人”的三弟張飛,則最終也是被小人所暗害。這對“情深似海”的“結義兄弟”的最終結局也幾乎如出一轍,也似乎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歷史上張飛是怎樣的人,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終被“小人”反殺

上圖_ 張飛(?—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

可見,你所輕視和無視的人,也許有一天,會成為你的命中剋星,這一點,即使是“萬人敵”的關羽、張飛,都無法倖免。

作者:楊上柳下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三國志》,西晉,陳壽著

[2]《三國演義》,明,羅貫中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