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用雙柺“撐起”生命的藍天

作者:由 海外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28

怎麼樣使用雙柺

用雙柺“撐起”生命的藍天

王嘉鵬(右二)在常熟世界聯合學院與學生交流。

用雙柺“撐起”生命的藍天

王嘉鵬(前排右一)在挪威留學時與同學一起滑雪。

2022年12月3日,是第31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是“包容性發展的變革性解決方案:創新在促進無障礙和公平世界中的作用”。

近年來,不少留學歸國人員聚焦殘障人群,渴望為這一特殊群體提供更加包容的環境,給予他們更充分的尊重、關心與幫助,實現“有愛無礙”的目標。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這樣兩位海歸:一位從空難事故導致的雙下肢截癱中頑強走出,最終實現了“建一所學校”的夢想;一位因從小患有肌肉罕見病常年與輪椅為伴,卻仍堅持跨越障礙探索世界,並帶領團隊創業以滿足更多殘障人士的旅行需求。面對命運,他們堅強勇敢向前。

今天,本版為您講述其中一位即全國人大代表、常熟世界聯合學院創辦人王嘉鵬的故事。

——編者

“我會拼盡全力,去完成一般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

“我們下個月要安排學生參加滑雪周,Mark,你願不願意來?”1999年初,在挪威北歐紅十字世界聯合學院,校長託尼·馬庫恩的提議讓王嘉鵬非常意外。

當時的王嘉鵬拄著雙柺,從未想過還能夠繼續進行體育運動。“校長希望我能借此機會挑戰自己,找到更多可能性。‘你還能做到更多!’他的話我一直記在心裡。”王嘉鵬說。

那年3月,王嘉鵬站上了第36屆世界殘疾人滑雪比賽的賽道。當得知自己是代表挪威參賽時,他立刻聯絡組委會,要求以中國學生的名義參賽,組委會同意了。雪道上,王嘉鵬在凜冽寒風中奮力拼搏,最終斬獲兩枚金牌。王嘉鵬的母親沈利萍眼中噙滿淚水。對她而言,兒子能重新站起來已是生命的奇蹟。

1993年7月23日,12歲的王嘉鵬在銀川乘飛機時遭遇空難,機上113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中只有40人生還,他是倖存者之一。然而,由於脊柱爆裂性骨折,醫院幾度下達病危通知書。經過搶救,王嘉鵬脫離了生命危險,但雙下肢截癱讓這個少年的世界一下子失去了色彩。

轉到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之後,母親的陪伴、病友與醫護人員的鼓勵,讓王嘉鵬逐漸接受了命運的重擊。為了做好康復訓練、防止肌肉萎縮,他每天堅持鍛鍊數小時,每一個動作都會引起身體疼痛,王嘉鵬咬緊牙關堅持著。“醫生說我‘一生都要坐輪椅’,我不想接受這個判斷。”

兩年後,王嘉鵬終於能慢慢站起來了。除了康復訓練,他還拿出大量時間學習文化知識。沉浸書海,會讓王嘉鵬暫時忘卻身體的疼痛,也讓他找到了與命運“和解”的出口——他的心中有股力量正蓄勢待發。

1998年,挪威北歐紅十字世界聯合學院在中國首次招生,併為肢殘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王嘉鵬順利通過了考試,並在中國殘聯的幫助下拿到了獎學金,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進入這所世界聯合學院的學生。

“如果你前往挪威上學,可能需要在冰上行走,你覺得自己如何才能做到?”最後一輪面試中,考官這樣問道。

“我會拼盡全力,去完成一般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王嘉鵬回答。

“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平等機會,透過教育改變命運、成就夢想”

“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王嘉鵬曾這樣寫道。

在挪威的學習經歷,讓王嘉鵬體會到了從物理上“無障礙”到心理上“無障礙”的轉變。不僅是滑雪,他還學會了皮划艇等運動,與此同時,校園裡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也深深影響著他。

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王嘉鵬常常找機會向同學、老師介紹中國,還在學校裡牽頭成立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交流班”,吸引了不少外國學生關注。

2000年5月,王嘉鵬從挪威北歐紅十字世界聯合學院畢業,前往奧斯陸大學繼續深造。“離開那天,我對學院創始人和校長說,‘希望你們能支援我,幫助我在中國內地也建立一所世界聯合學院,這是我的夢想。’”王嘉鵬說,“當時我拄著兩根柺杖,拎著兩個行李箱,口袋裡只有200美元,但我覺得這個夢想並非遙不可及。”

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王嘉鵬夢想成真。2015年,中國內地第一所世界聯合學院在江蘇常熟建立,面向全球招生。“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平等機會,透過教育改變命運、成就夢想。”為解決一些困難家庭的學費壓力,他還發動世界聯合學院的全球校友進行愛心捐贈,為學生提供獎學金。

王嘉鵬告訴記者,學校至今已培養了2000餘名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其中也包括殘障學生。

42處無障礙坡道、68個無障礙衛生間、120餘扇無門坎石和視覺化的輕質門,把手高度均符合殘障人士需求,22部適合殘障人士使用的電梯……校園裡點點滴滴設定體現著無障礙的功能與理念。王嘉鵬深知,只有創造出便利殘障學生日常起居的環境,他們才能夠真正與普通學生一樣適應校園生活。這是事關自尊的巧妙平衡,“如果環境不便利,常常需要依靠他人幫助才能完成學習,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

“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還要提高全社會的無障礙意識”

2018年,王嘉鵬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主要關注教育和康復醫療領域。“是這兩個領域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希望更多人能享受到教育和康復醫療帶來的福利。”

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制定、細化殘疾人殘疾分級、加強精神殘疾老人託養機構建設……履職近5年來,王嘉鵬收集了大量殘障人群的意見和訴求,整理成一個個接地氣的建議和議案。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帶來的兩條建議和一條議案,都與殘疾人權益有關。

在中國,殘疾人總數在8500萬以上,截至2021年末,全國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2億人,無障礙環境建設有著巨大的現實需求。

“我能切身體會到殘疾人在生活中的諸多不便以及對無障礙環境的渴望。當前,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尚不完全匹配,無障礙環境還面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無障礙環境的建設與無障礙設施的依法管理維護使用有待加強。”王嘉鵬認為,無障礙環境需要列入立法規劃,用法律來保障無障礙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滿足殘疾人、老年人以及所有社會成員對無障礙環境日益增長的迫切需求。

2021年,王嘉鵬參與了《江蘇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實施辦法》(簡稱《辦法》)的制定,透過1年的討論與論證,《辦法》於今年3月正式實施。其中不僅對無障礙設施建設,資訊無障礙建設,無障礙社會服務、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等內容作出了詳細規定,還明確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將無障礙資訊建設納入資訊化建設規劃,推進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在資訊無障礙領域的成果轉化,支援新技術在導盲、聲控、肢體控制、圖文識別等方面的應用,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在各自領域加強資訊無障礙建設。

“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還要提高全社會的無障礙意識。這不僅能讓殘障人士更加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也能使無障礙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有愛’更好創造‘無礙’。”王嘉鵬說。

本文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本報記者 孫亞慧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2月14日 第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