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川劇囊括了中國戲曲的五大聲腔體系,是否比大多數戲曲劇種完備?

作者:由 我們可愛的故鄉地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1-12-31

川劇使用什麼腔

本文乃“我們可愛的故鄉地”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川劇音樂包括聲腔音樂和伴奏音樂兩部分,這在中國戲曲的音樂構成中並無獨特之處,但其聲腔型別和伴奏方式的完備,卻為大多數戲曲劇種所不及。川劇是一個包括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的多聲腔劇種,囊括了明清以來中國戲曲的五大聲腔體系,其高腔音樂的豐富性和完善程度,在高腔系統中更是堪稱獨步。

川劇囊括了中國戲曲的五大聲腔體系,是否比大多數戲曲劇種完備?

所謂“昆”,是指川劇崑腔。它來源於蘇州崑曲,是四川化了的崑腔。明清之際,早在中國劇壇處於主導地位的崑曲,先後透過人口遷移、商賈貿易等渠道進入四川,並逐步完成四川化演變。成立於雍、乾年間的“舒頤班”,是有據可查的四川第一個崑曲班。鹹、同年間,已經用川白演唱的崑腔,經川劇藝人嶽春等人的改造而成為川劇的聲腔之一。川劇中至今仍有崑腔成堂曲牌及單支曲牌數十支,崑腔摺子戲數十出,雖然其曲牌及劇目的數量不能與川劇高腔相提並論,但仍不失為重要的川劇聲腔之一。

川劇囊括了中國戲曲的五大聲腔體系,是否比大多數戲曲劇種完備?

所謂“高”,是指川劇高腔。它來源於弋陽諸腔,是四川化了的高腔。弋陽諸腔進入四川並完成四川化演變的時間如前文所述,至遲當在康熙年間。有劇史家考證,明代新廣兒班演出的川雜劇,與川劇高腔的特點頗為相似,大約因為這個緣故,弋陽諸腔一旦進入四川,便很快完成四川化演變並受到川人的推崇,康熙二十七年原修、同治十三年續修的《德陽縣誌》卷十八《風俗》部中,即有“樂部最尚高腔”之說。

川劇囊括了中國戲曲的五大聲腔體系,是否比大多數戲曲劇種完備?

清同治年間重修的《巴縣誌》於卷五記述重慶舊時風俗時,進而指出“川調呼日高腔”,在高腔與川調之間畫上等號,將高腔定為四川戲曲聲腔的正宗。川劇高腔繼承了弋陽腔“一唱眾和”的徒歌式演唱形式,而又別開生面,將幫腔、鑼鼓與唱腔融為一體,形成幫打唱結合的結構形態,在弋陽腔系中一枝獨秀,成為川劇中最富藝術魅力的一種聲腔。川劇高腔至今仍有曲牌500餘支、劇目2000餘個,其在川劇聲腔中的主體地位,顯然不容置疑。

川劇囊括了中國戲曲的五大聲腔體系,是否比大多數戲曲劇種完備?

所謂“胡”,是指川劇胡琴。它源於漢調和徽調,是四川化了的皮黃。漢調和徽調大約在清代乾、嘉年間傳入四川,並逐步演化為具有四川特色的胡琴腔。晚清至民國間,擅寫胡琴戲的川劇作家黃吉安及擅演胡琴戲的川劇名角賈培之、天籟、浣花仙、白玉瓊等相繼出現,胡琴戲的地位得到提高,也推動了胡琴腔的發展。川劇胡琴至今仍有劇目約500個,在五種聲腔中名列第二。

川劇囊括了中國戲曲的五大聲腔體系,是否比大多數戲曲劇種完備?

所謂“彈”,是指川劇彈戲。它來源於陝西秦腔,是四川化了的梆子。梆子腔進入四川的時間比皮黃腔要早,康熙五十一年綿竹縣令陸箕永所寫《綿竹竹枝詞》有云:“山村社戲賽神幢,鐵撥檀槽柘作梆。一派秦聲渾不斷,有時低去說吹腔。”可見康熙年間在民間傳唱秦腔已相當普遍。川椰子形成的時間大約是在清代乾、嘉年間,其創始人之一便是名動京師的魏長生。川劇彈戲至今仍有劇目約400個,在五種聲腔中名列第三。

川劇囊括了中國戲曲的五大聲腔體系,是否比大多數戲曲劇種完備?

所謂“燈”,是指川劇燈調。它源於四川民間的燈戲,是川劇化了的燈調。川劇中的燈戲和四川民間的燈戲雖有淵源關係,但不可混為一談。民間燈戲是一種戲與燈結合的戲劇樣式,川劇中的燈戲已將耍燈的表演剝離出去。民間燈戲進入川劇並演變為一種聲腔,大約是在清代鹹、同年間。川劇燈戲至今仍有曲調數十支,劇目百餘個,與崑曲在川劇中遺存的劇目不相上下,是川劇中風格獨特的聲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