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對話茅總:企業匯入中華優秀文化之初,我該怎麼做?

作者:由 方太文化研究院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5-09

繞佛功德一般多少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

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只是企業文化的形成並非易事

本期『對話茅總』欄目

就來一起探討下

企業家在匯入中華優秀文化初期常見的困惑

希望能給這條道路上前行的各位企業家

帶來一些全新思考

中華優秀文化源遠流長,自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如何選取其中合適的部分,與企業發展相融合,是每位企業家在匯入中華優秀文化前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建立正確的認知,選取最適合的部分,茅總如是回答。。。

百家當中,真正也就儒家跟道家兩家,為什麼是這兩家呢?

這就要回到我們的中華優秀文化到底是什麼的問題上。

我們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很大的誤解,比如我們一般會認為儒家是孔子創立的思想體系,道家是老子創立的思想體系,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太準確。

我經常拿科學做一個類比,大家容易聽明白,科學是科學家發現的還是發明的?科學家發現了物質世界的真理、規律,牛頓發現了牛頓定律、萬有引力,在牛頓發現前,萬有引力早就存在了,無非就是被牛頓發現了。

而我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儒釋道三家,再加中醫,也是我們的聖賢發現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規律。在這種認知下,儒家並不是孔子發明的,道家也不是老子發明的,這不是發明,這是發現,只不過他們發現的是人文世界的真相,科學家發現的是物質世界的真相。

之所以儒釋道三家會呈現不同的區別,是因為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發現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對話茅總:企業匯入中華優秀文化之初,我該怎麼做?

再往下說儒釋道三家為什麼選儒家?

這個其實很簡單,第一個原因是在過去幾千年當中,儒家一直是主流,別的不說,古時考狀元考的就是四書五經。第二個就是風險問題,講儒家風險最低。主要是這兩個原因。

事實上,

我們並非只是儒家,而是以儒家為核心的中華優秀文化。到今天,我們逐漸只講中華優秀文化。

關於儒家是否有負面的東西,其實就是精華和糟粕的問題。比如以《論語》為例,《論語》這本經典你真正明白了,每一句話都是精華,如果不明白,裡面全部都是糟粕。

我為什麼強調大家一定要學明白,學明白了之後是靈活運用,不是僵化地照搬經典裡面的某一句話。當然我們學習的過程肯定要學習經典,但最好你學習到最後把經典全忘了,就像張無忌學太極拳一樣。因為經典變成文字以後就會變成我們的一種束縛,所以

我們學習經典要依義不依文,不要依文字,而要依背後真正的含義。

對話茅總:企業匯入中華優秀文化之初,我該怎麼做?

方太的踐行經驗證明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匯入能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能量。那麼,中華優秀文化適合在哪些企業匯入,對於科技類等企業,匯入中華優秀企業文化的意義在哪裡?來聽聽茅總的建議吧~

科技類等企業最強大的是創新,創新最大的源泉是我們的仁愛之心。

當然有人會說現在很多創新不基於仁愛之心,也有很多創新,但是這很可能給整個社會帶來危害。

現在社會上很多企業的創新,把貪慾作為創新的源泉,把無度作為創新的原則,把市場、流量、點選量作為創新唯一的目標,這樣的企業雖然能賺到一點錢,但是給整個社會很多的負能量,如果我們真正想明白,這樣的企業還不如不辦。

對話茅總:企業匯入中華優秀文化之初,我該怎麼做?

學了中華文化,如果我們真正明白因果了,會發現最後的受害者其實還是我們自己。我們提倡的創新三論,創新的源泉是仁愛,創新的原則是有度,創新的目標是幸福,是為了社會的福祉、是為了全人類的幸福而去做創新。

那麼如何培養仁愛之心?學中華優秀文化是最佳的選擇,透過學中華優秀文化培養全體員工的仁愛之心,是最有效的。

所以說開發產品有了這樣一顆心,其實開發出來的產品競爭力更強、效益更好,所以方太文化在科技類等企業推廣完全可以。

對話茅總:企業匯入中華優秀文化之初,我該怎麼做?

企業文化體系的打造,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對中華優秀文化建立正確的認知後,諸多企業家會思考,何時匯入中華優秀文化是最合適的時機?來看看茅總對於此的回答吧~

每一個企業都有企業文化,你不匯入它也有文化,它是自然形成的,無非是有好壞之分。

如果簡單的理解,文化就是全體員工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即文化就是習慣。

每家企業創業以後都養成了自己的習慣,這些習慣可能跟創始人的關係比較緊密,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何時匯入,而是這些習慣好不好。

既然企業文化從一開始就有,那我們希望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好的習慣、好的文化。

所以開始創辦企業時就要有這個意識,即自己已經在打造文化,

無非就是剛開始的時候初級一點、簡單一點,沒有形成系統而已。

對話茅總:企業匯入中華優秀文化之初,我該怎麼做?

關於制度建設是否應該優於文化建設,其實我們這裡講的文化是包含制度的。

教育裡面講“關愛感化”、“教育燻化”、“制度固化”、“專業強化”,把我們做的好的經驗固化下來,就形成制度,所以制度不是憑空產生的,制度產生一定有它的文化土壤,否則就不會形成,或可能形成一些不太好的制度。

對一個國家來說也一樣,依法治國很重要,但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法到底是善是惡,在“善法”的前提下依法治國才是美好的。什麼叫“善法”,善法就是符合仁義的法,就是又仁又義的法。

所以文化建設包含制度建設,不存在先後的問題。

對話茅總:企業匯入中華優秀文化之初,我該怎麼做?

方太人的一天,從讀經開始,誦讀經典可以洗滌我們的心靈,也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能量。匯入中華優秀文化,就可以始於讀經。那麼如此豐富的經典,應該怎麼學?從哪一本開始學呢?茅總是這麼解答的。。。

這個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在企業裡面明顯感覺到,學歷不一樣,需要讀的經典是不太一樣的。

比如我們發現《弟子規》確實適合一線員工,但是對中層乃至高層其實不是最適合的,尤其學歷特別高的甚至會有反感,強制讓他學《弟子規》會適得其反,因為他不是發自內心的認同。

所以《弟子規》適合一線員工,類似《論語》、《大學》適合中層,高層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再加上《傳習錄》、《中庸》乃至《道德經》這樣的經典。

對高中基層普遍適合的有《了凡四訓》,而且是必須讀的。我們講到因果教育,因果教育最適合的讀物就是《了凡四訓》,當然,開始看《了凡四訓》的時機也很重要,先要做一些鋪墊,尤其是針對有學歷的人,入門馬上讀《了凡四訓》他可能不信,不信就沒有效果了。

這些是一般的規律,就是不同層次不同學歷的人,能夠喜歡、相應的經典不一樣。

同時,孔子講學中華文化,

一個是學,一個是習,一個是思

,三個要領,因此學中華文化不能只是學,一定要習,要學而時習。以前可能學的成分比較多,讀經的成分比較多,聽課的成分比較多,但是實踐的東西比較少,因為當時沒有總結出五個一作為抓手,現在有了五個一,員工的進步就特別快。

對話茅總:企業匯入中華優秀文化之初,我該怎麼做?

對我們企業家來說,沒有一定要從哪本書開始看,你覺得特別喜歡哪一本,就從哪一本開始看。

但我們一般推薦由易到難的順序。比如說四書就推薦從《大學》開始,到《論語》、《孟子》、《中庸》這樣的順序。

另外如《傳習錄》、《道德經》這些經典可以略微往後放。因為比如你要看懂《傳習錄》,那對四書要有一定的瞭解,否則看起來就很吃力。

同時,

企業家自己要先學明白或者明白到一定的程度

,完全明白也不現實,先明白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夠判斷怎麼去推、節奏怎麼把握,選擇什麼經典、選擇什麼內容等。

對話茅總:企業匯入中華優秀文化之初,我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