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商君書》學習札記(十八、十九)

作者:由 起步學歷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7-02

親親而什麼人民而什麼孟子

《商君書》學習札記(十八)

——解讀《開塞第七》

《開塞》是《商君書》的第七章。

開塞,意思就是開啟堵塞,把堵的地方疏通了,延伸一點兒說,就是清除政治統治中的弊端和擁塞之處,使政令暢通,國家治理順暢。

文中將人類歷史的發展總結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是:

上世親親而愛私,中世上賢而說仁,下世貴貴而尊官。

譯成現代文就是,遠古時代人們愛自己的親人而喜歡私利,中古時代人們推崇賢人而喜歡仁愛,今世人們的思想是推崇權貴而尊重官吏。

這三個治理方法各有不同,就是因為社會實際發生了變化。

因此,治理國家就要因地制宜,既不能完全仿照古代,更不能拘泥於現有的制度。

面對這種情況,原先儒家的仁政就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法制,用法制治理國家,可以最大限度的清除社會弊端,有效解決社會混亂的問題。

法制的基本原則是刑多賞少,目的就是以刑去刑。

也許民眾感覺失去了原來的自由,法令的執行過於嚴苛,但是,從整個社會治理的角度來說,它能透過懲戒一部分人犯法,來保證更多數民眾的安全和穩定,也就使國家安定。

因此,法制和仁政,只是治理國家的一體兩面,二者目的相同,實際效果也殊途同歸。

本章共分六個小節,深入淺出的道出了法制在社會政治、國家治理當中的作用。

借古鑑今,學習此章,對認識新時代以法治國,以德治國的理念,會有很大教益。

《商君書》學習札記(十九)

——解讀《開塞第七》

《開塞》共六小節,今天我們學習第一小節。

第一節共十七句,原文如下:

天地設而民生之。當此之時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親親而愛私。親親則別,愛私則險。民眾,而以別、險為務,則民亂。當此時也,民務勝而力征。務勝則爭,力征則訟,訟而無正,則莫得其性也。故賢者立中正,設無私,而民說仁。當此時也,親親廢,上賢立矣。凡仁者以愛利為務,而賢者以相出為道。民眾而無制,久而相出為道,則有亂。故聖人承之,作為土地、貨財、男女之分。分定而無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設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既立君,則上賢廢而貴貴立矣。然則上世親親而愛私,中世上賢而說仁,下世貴貴而尊官。上賢者以道相出也,而立君者使賢無用也。親親者以私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無行也。此三者非事相反也,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變而行道異也。

譯文:譯文

開天闢地之後人類誕生了。在這個時候,人們只知道自己的母親卻不知道自己的父親,他們處世的原則是愛自己的親人,喜歡私利。愛自己的親人,就會區別親疏,喜歡謀求私利,就會心存邪惡。人多,又都區別親疏,心存邪惡為自己,那人類就會混亂。這個時期民眾都盡力制服對方來竭力爭奪財物,這樣就發生了爭鬥。發生了爭鬥又沒有一個正確的準則來解決,那人們就沒有辦法過正常生活。所以有道德的賢人確立了不偏不倚的正確標準,主張無私,因此人們喜歡仁愛這一準則。此時只愛自己親人的狹隘思想被廢除了,崇尚有才德之人的思想被確立了。凡是講仁愛的人,都把愛護、方便別人當作自己的事務,而賢德的人把推舉賢人當作自己的處世原則。人口眾多,而沒有制度,長期把推舉賢人作為治理準則,就會發生混亂。所以,聖人順應當時社會的發展形勢,制定了關於土地、財貨、男女等的歸屬權。名分確定了而沒有制度不行,因此設立了法令;法令確立了而沒有人來管理也不可,因此又設立了官職;官吏有了而沒有人統一領導不行,所以設立了君主。君主確立了崇尚賢德的思想就廢除了,而尊重顯貴的思想又樹立了起來。如此看來,遠古時代人們愛自己的親人而喜歡私利,中古時代人們推崇賢人而喜歡仁愛,近世人們的思想是推崇權貴而尊重官吏。崇尚賢德的人,所遵循的原則是推舉賢人,可是設立了君主的地位,使崇尚賢人的準則沒有用了。親近親人,是以自私自利為原則,而奉行不偏不倚的公正之道,使自私自利行不通了。這三個不同時代,不是做的事互相違背,而是人們原來遵循的規則有問題,所以人們原來重視的東西更改了,這是因為社會形勢變了,而人們所要施行的標準也就不一樣了。

點評:商鞅眼中的近世,和我們當今何其相似啊。

《商君書》學習札記(十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