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淺析“三武一宗”滅佛事件背後,那些發人深省的諸多原因!

作者:由 漢字乾坤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8-22

三武一宗為什麼滅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漢字乾坤

一、目前來說,我國的五大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就這個排序而言,便可輕鬆看出,佛教目前是我國最大的宗教團體,其影響力很廣。可以說,全國各地,佛教寺廟廣佈,幾乎是每一個地方,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淺析“三武一宗”滅佛事件背後,那些發人深省的諸多原因!

二、一般而言,大多數學者認為,佛教是東漢時傳入我國的。起初其影響力很小,只是後來,經過不斷的中國化改造,才慢慢發展壯大,直至興盛的。顯然,佛教之所以能在我國興盛,不是沒有原因的,也就是說,肯定是有其,主客觀原因的。

(1)首先,主觀上,佛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團體,自從其進入我國後,就一直都在進行中國化改造,不斷地去適應,我國封建社會的國情。

a。雖然,起初的佛教,被我國早期的民眾

當作

和道教差不多,但是佛教很快就進行了自我調整,向著百姓需要的方向,去演變了。說白了,就是要創造出,百姓喜歡的模樣。

b。儒學是官學,本身也不喜歡佛教,諸如韓愈等文人反佛,時常有之。但是聰明的佛教,總是能不斷去調整自身,逐漸地做到被儒家所容,並最終和儒家文人做朋友。

c。總之,佛教的中國化程序,

足以

說明中國化後的佛教,是有大智慧的。當然,佛教偶爾也會犯大錯,這個是後話,我們後面再說。

(2)其次,客觀上,東漢末年的,以及後續很多封建朝代的動盪局勢,為佛教的發展,提供了較為良好的土壤。

a。以東漢末年為例,彼時,局勢動盪、天災時有、戰爭不斷,彼時的景象,真可謂是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厭戰情緒濃重。

b。而兩漢時期,我國的儒學、儒家,基本等於被困在了,學術和皇權爭鬥之中,自身很是尷尬。也就無暇顧及百姓的死活和感受了。於是乎,百姓不僅是身體疲勞和辛苦,心中也更加苦悶起來。

c。說白了,就是精神方面,失去了信仰和方向,沒有排解苦悶的精神糧食了!反過來,這就間接造成了,百姓愈發地對政府和儒家學者,失去了信心。

d。至於我國本土的唯一的道教,因為儒學是官學,其本身就很難參與政治,加之還要忙於修道,就更少關心政治了。也就談不上,能夠影響到整體的大範圍的百姓的命運和心理了。

e。既然統治者、儒家、道教,均無暇真正顧及百姓的死活和心理。顯然,在這個近乎真空的時期,正是宣揚佛教的大好時機。

f。畢竟,佛教宣揚的是眾生平等、和平相處,提倡慈悲濟世、普度眾生。對於身心俱疲,且有反戰情緒的,東漢以及後續的百姓來說,這不正是自己需要嗎?

(3)再次,客觀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大多是支援佛教的。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梁武帝了,其甚至被稱為菩薩皇帝。而滅佛的皇帝,一共就那麼幾位,跟支援佛教的皇帝總數比起來,確實是少之又少。

二、一般而言,大多數學者認為,佛教是東漢時傳入我國的。起初其影響力很小,只是後來,經過不斷的中國化改造,才慢慢發展壯大,直至興盛的。顯然,佛教之所以能在我國興盛,不是沒有原因的,也就是說,肯定是有其,主客觀原因的。

(1)為何這麼說呢?只因,在梁武帝之後,很多的統治者都看到了,梁武帝時,因為崇尚佛教,大肆發展佛教和寺廟經濟,導致了國家亂象叢生。

(2)所以,梁武帝之後的統治者,都對佛教的發展,持較多的負面觀點,甚至是深惡痛絕!要說哪些皇帝討厭佛教呢?這其中,肯定是首推“三武一宗”了。

(3)所以,理論上,就是梁武帝開的壞頭,導致了很多皇帝,對佛教非常警覺,並間距促成了“三武一宗滅佛事件”。

(4)也因此,有很多人說梁武帝,對佛教貢獻其實不多,甚至,有傳言,達摩祖師也是這樣認為。

三、當然,說到菩薩皇帝--梁武帝,會有很多人認為,梁武帝雖對佛教的發展有巨大貢獻,卻也間接造成了“三武一宗四次滅佛事件”。

淺析“三武一宗”滅佛事件背後,那些發人深省的諸多原因!

四、其實,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佛教在我國的發展,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可以說的命途多舛的。在說完佛教,在我國能夠興盛的大致原因後,我們再來談一談,佛教在進行中國化程序中,所遇到的曲折和坎坷。以及佛教為何會遇到這些曲折和坎坷。

五、話說,在我國曆史上,佛教的發展史上,其主要的曲折和坎坷,主要有四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武一宗四次滅佛事件”。其中的三武,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即後周世宗柴榮。

五、話說,在我國曆史上,佛教的發展史上,其主要的曲折和坎坷,主要有四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武一宗四次滅佛事件”。其中的三武,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即後周世宗柴榮。

(1)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何要滅佛呢?不外乎是以下的,幾個主客觀原因。

a。首先,主觀上,由於佛教(沙門)歷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且因此時,佛教規模較大。故而,彼時的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政權和經濟利益。

b。其次,客觀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有立志武功的需要,而大量的人口,入了佛門,顯然是影響其,發展軍隊武功的需求的。

c。再次,客觀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信任崔浩,而崔浩則信封道教,故而打壓佛教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2)北周武帝宇文邕為何要滅佛呢?不外乎是以下的,幾個主客觀原因。

a。首先,主觀上,彼時,佛教貪心,大肆擴張,致使有寺廟近三萬所,僧眾近二百萬人。由此,產生了諸多影響,諸如僧徒濫雜,寺廟大肆斂財,災年,竟敢放高利貸,且侵佔農田。另不勞而獲,且可避稅和勞役,蠱害百姓等。說白了,就是說佛教寺廟太多,佛教經濟,嚴重干擾社會經濟,佛教徒太多,嚴重影響國家人口和民心!

b。其次,客觀上,北周武帝宇文邕,尊崇儒家,所以打壓佛教,也就可以理解了。

c。再次,部分佛教寺廟包庇奸人,成為了不法之徒的保護所,密謀造反,也間接促成了滅佛事件。

(3)唐武宗李炎為何要滅佛呢?不外乎是以下的,幾個主客觀原因。

a。首先,主觀上,由於佛教寺院土地,是不繳納課稅的,且僧侶免除賦稅和勞役。如此一來,寺廟及寺院經濟的過分擴張,最終,寺廟近4600餘所,蘭若(私立的僧居)近40000所。顯然,這已經嚴重損害了,彼時唐朝的國庫收入,對政權和社會經濟,均產生了嚴重威脅和巨大影響。

b。其次,客觀上,唐武宗李炎崇通道教,深惡佛教,滅佛便有了動機。

c。再次,客觀上,因佛教經濟大肆擴張,甚至,都影響到了普通地主的利益,故而很多大家族及利益相關的官員,也都建議唐武宗崇滅佛,間接增加了唐武宗滅佛的信心。

(4)周世宗柴榮為何要滅佛呢?不外乎是以下的,幾個主客觀原因。

a。首先,主觀上,五代十國時期,位於唐朝安史之亂之後,彼時藩鎮割據的局面繼續擴大,全國連年征戰,土地荒蕪,水利失修,國民經濟凋敝,百姓無路可走,造成了大量人口流入佛門,佛門迅速發展。最終,強大的佛教寺院,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家的財政稅收、兵役和徭役等,矛盾一觸即發。

b。其次,客觀上,顯然和前面幾位一樣,周世宗柴榮也不喜歡佛教,甚至是深惡佛教,滅佛便有了動機。

提起此四次“滅佛”事件,相信佛教界的朋友們,對此,肯定不陌生,肯定是知道的。可以說,這四次事件,對我國佛教界的來說,真的猶如晴天霹靂,打擊肯定是巨大的!

(1)顯然,彼時的佛教組織,無太多自知之明,他們忘記了,其實自己是有一條紅線,不能逾越的,那便是封建國家和統治者的利益。

(2)說到底,佛教是必須要接受封建統治者的領導的,佛教影響力再大,說破了天,也必須要牢記這一點。而“三武一宗四次滅佛事件”時期,佛教顯然是忘記了,這一點,而且是忘記

很徹底,所以遭致大禍。

(3)故而,“三武一宗四次滅佛事件”對佛教的影響,其實是極其深遠的!在接連遭到大肆的破壞後,佛教肯定會反思,會從中吸取了教訓。

即要

儘可能避免破壞國家經濟,少跟國家爭奪勞動力,更不能威脅國家統治等等。

(4)畢竟,一旦忘記這些紅線,說不一定哪一天,又會被封建統治者盯上,到時又是遇上,滅頂之災。

(5)此外,在這幾次滅佛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儒學和道教的身影。

a。其中,儒學大多數時候是官學,與統治的利益基本一致,他們肯定會維護國家和統治者利益,兩者近乎一體,基本不存在誰反對誰,誰威脅誰,這個很好理解。

b。至於道教嘛,則比較特殊,他們偶爾會強盛,比如元朝時,道教勢力遍佈全國,會對國家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多數時候,道教還是傾向於默默無聞,對國家的影響力嘛,比不上佛教,更難以匹敵儒學。

c。因為道教在歷史上,是本土教派,且幾乎沒有威脅過國家和統治政權,所以無論是統治者,還是百姓,對道教的印象,相對於佛教來說,是要來

積極不少。

淺析“三武一宗”滅佛事件背後,那些發人深省的諸多原因!

六、那麼試問一句,這四位封建統治者,為何要大肆滅佛呢?他們滅佛的主要原因,又是因為什麼呢?到底有哪些主客觀的原因,造成了這四位統治者要滅佛呢?今天,我們不妨來簡單梳理一番。

(1)當然,這句俗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絕對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無論是佛教也好,道教也罷,在歷史上,都有維護,封建國家統治的時候。這個例子,其實很好找,筆者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可以自行去查一查。

(2)所以,在封建社會,無論是道教也好,佛教也罷,都必須謹記,要維護國家統治、國家經濟等,要與統治者步調保持一致。而一旦忘記這一點,偏離這個軌道,觸碰紅線,必將受到嚴厲打擊。正所謂:“伸手必被捉,抬頭必被打!”

(3)好現象是,到了封建社會後期,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都學會

了為人

處世

的哲學,都能夠較好

處理與國家和統治者的關係,所以“滅佛、滅道事件”,也就幾乎看不到了。

(4)對了,說到“滅道事件”,也許有人不熟悉,但是筆者可以告訴你,北周武帝滅佛的時候,順帶“滅道”了,感興趣的可以去自己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