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李商隱喝酒,如同名字的諧音已“上癮”,朦朧詩是酒朦朧產物

作者:由 木空酒語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0-14

木空什麼意思

李商隱喝酒,如同名字的諧音已“上癮”,朦朧詩是酒朦朧產物

讀李商隱,必須讀那首《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關於這首詩,中學時就讀過,那時不知酒滋味,不知愛情滋味,不知朦朧詩滋味。老師講釋的是, 詩人在懷念亡妻, 抒發難以忘卻的情思, 學生我便照章理解。但遠遠不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得直白。

事過許多年,再去招惹《夜雨寄北》,自然不用老師講釋,亦能品出其中深藏的滋味。

這首朦朧詩,算作李商隱酒朦朧時的愛情寄語吧。他慢慢吟朗,溫情質感, 把虛擬的律動縹緲, 灑向巴山夜雨。他醉了, 因為他獨在異鄉很寂寞,心很累。

酒,此時成了他的知音,成了他的唯一。只有也只有,朦朧酒加朦朧詩,才能排遣他的緒懷。

李商隱喝酒,如同名字的諧音已“上癮”,朦朧詩是酒朦朧產物

李商隱被倒推為中國朦朧詩的鼻祖。

所謂倒推,在朦朧詩的概念引入中國前,中國並無朦朧詩之說,而當引入後, 好事者發揚尋根的精神, 為舶來稱呼找到了根源。好似朦朧詩在認祖歸宗,並終於找到祖師爺。

何為朦朧詩?就是作者心知肚明,卻故弄玄虛,鼓搗成糨糊般非常態的文字。讀者讀來似懂非懂, 不得不掐著腳指頭猜悶子, 陷入朦朧狀態。讀者即使不甘心被朦朧, 努力去探尋作者的本意, 最終悟出的東西, 也不過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意境。

若為李商隱的朦朧詩找出處,至少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個性,二是命運, 三是酒依賴。相比較而言, 個性與命運形成的酒依賴, 並派生酒朦朧,是朦朧詩的託。很大程度上,酒朦朧與朦朧詩肉靈結合,糾纏在一起,分不出誰在朦朧。

李商隱喝酒,如同名字的諧音已“上癮”,朦朧詩是酒朦朧產物

李商隱開創無題詩先河,也算是朦朧詩的變種。

若干首酒詩或詩酒,並未標註明確的主題, 乾脆用“無題”代表。

一是,他圖省事。與其糾結用誰抓攝眼球,真不如將主題推向讀者, 誰讀出什麼算什麼。二是, 他存在“無為而無不為” 的故意。畢竟他從小與“上清派”道教結緣,“存思”“存想”的意念深厚。此處無題勝有題, 體現無題而無不題的大境界。三是, 不排除他缺乏獨立見解, 患得患失,是個沒有大主意的人。

而這些因素,卻正好與朦朧配套接軌,李商隱具備嚴重的“朦朧”根基。一旦與酒對接, 朦朧發酵, 很是自然地出籠充滿想象空間的詩作。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 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 走馬蘭臺類轉蓬。”

《無題》。

可以肯定的是,“無題”下很有題材。歷來不乏詩詞大家們探秘“無題”, 總想抓出背後的豔遇。也就是, 李商隱到底與誰玩酒令, 還在隔座暗送秋波呢。

還有一首《無題》, 絕對有題可作:“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對不起,李商隱的“無題”框架像風像雲又像雨,給你感覺給你暢想,但隱隱約約似有非有,就是讓你抓不住。

李商隱喝酒,如同名字的諧音已“上癮”,朦朧詩是酒朦朧產物

李商隱寫詩寫得風生水起,但仕途很是不順,導致他一生跌宕起伏, 孤旅天涯。

用“漂泊” 當李商隱的牌識, 再準確不過。若有人慾為李商隱重新立傳,書名就叫“漂泊李商隱”,應當會叫好叫座。

“漂泊”是啥?哈哈,這是朦朧的化身,這是朦朧的坐騎,這是朦朧的朦朧。

漂泊,是李商隱仕途的常態。

鬱郁不得志的情緒伴隨他, 常常悶悶不樂, 不得不或必須去酒裡問道。酒朦朧, 人朦朧, 詩朦朧, 排一腔孤寂, 洩幾絲悲涼。他的酒生活總是籠一道寡歡,罩一層哀傷。

好在,漂泊生涯最終成就了他的詩輝煌。

時光若能倒流,李商隱最感恩的應是“漂泊”。

李商隱喝酒,如同名字的諧音已“上癮”,朦朧詩是酒朦朧產物

酒是“忘憂物”“掃愁帚”,李商隱如同名字的諧音,酒已“上癮”。

人生的各個階段,變的是處境,不變的是酒緣。不妨用詩概括幾段。

年輕出道時, 前途未卜, 他在迷惘裡宣洩:“ 半展龍鬚席, 輕斟瑪瑙杯。年年春不定,虛信歲前梅。”

為母守孝期間不能食肉飲酒,也沒人陪伴,不時鬱悶難洩,於是感慨:“縱使有花兼有目, 可堪無酒又無人。” 畢竟, 李商隱難得閒居, 總算過了一段散漫清幽的生活。

《復至裴明府所居》寫道:“伊人卜築自幽深,桂巷杉籬不可尋。”“賒取松醪一斗酒,與君相伴灑煩襟。”《自喜》又寫:“自喜蝸牛舍,相容燕子巢。”“慢行成酩酊,鄰壁有松醪。”《花下醉》也說:“尋芳不覺醉流霞, 倚樹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後, 更持紅燭賞殘花。”

客居他鄉當幕府,遠離妻兒親朋,孤枕難眠,李商隱往往以酒寄情。 “固有樓堪倚, 能無酒可傾。”“目斷故園人不至, 松醪一醉與誰同。”李商隱雖然敗回京城, 但能入駐國子監工作, 漂泊生活終於畫上句號。

他本該高興, 完全有理由樂享家的溫暖。誰知好景不長, 妻子突然去世, 又送他一記悶棍。他強忍悲傷, 把酒悼妻:“浮世本來多聚散, 紅蕖何事亦離披。悠揚歸夢惟燈見,濩落生涯獨酒知。”

亡妻之痛未消,他厭倦了國子監呆板無聊的氛圍,重拾舊業,又跟著好友漂泊東川當上了掌書記。公務忙碌時暫時忘卻憂愁煩惱, 閒暇獨處時, 照舊以酒打發光陰,縱情在朦朧狀態。

“曲岸風雷罷,東亭霽日涼。新秋仍酒困,幽興暫江鄉。”

“燭分歌扇淚,雨送酒船香。”

“誰能辭酩酊,淹臥劇清漳。”

李商隱喝酒,如同名字的諧音已“上癮”,朦朧詩是酒朦朧產物

李商隱再次外放回京後,被安排任職鹽鐵推官,官階雖低,卻很實惠。

李商隱在崗位幹了不足三年,罷職回到故鄉居住。

四十多歲的李商隱年華已去, 像個小老頭。孤獨寂寞的生活不再漂泊, 這並不影響他的朦朧詩效果。清貧也要閒適, 寄在酒裡, 其中不乏濃淡相宜的“禪”味。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取適琴將酒,忘名牧與樵。”

李商隱得意酒詩,卻失意仕途。許多人歸結為“牛李朋黨”相鬥, 李商隱左右為難,在夾縫中生存,最終成了犧牲品。

這種論調是在為李商隱開脫,缺乏可信度。

“牛李朋黨”幾乎爭鬥了半個世紀,面對如此官場環境的,李商隱不是第一個, 也不是最後一個。他的結局, 即使說不上咎由自取, 也是他的獨有性格造成的。

要麼他心無雜念,眼裡沒有“牛李”之分;要麼他私心裡總想兩邊討好;要麼他裝傻充愣,得靠誰處且靠誰。要麼還有許多要麼。

李商隱喝酒,如同名字的諧音已“上癮”,朦朧詩是酒朦朧產物

但分析他從政經歷,李商隱至少是缺乏主動進取精神的文人。

他不願主動求人,不願刻意投機鑽營,或許與他置身酒詩有關。酒朦朧中的詩朦朧,佔據了他的生存空間, 已不能自拔。於是他愛打小算盤, 想走些捷徑,“委身” 於某個政治強人, 他強我也強, 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

可惜,他打錯了算盤。想依附的決策者失勢,那幾個地方大員不是遭貶就是亡掉, 而他這個附身的幕府, 自然落個“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 的敗局。

是否可以反過來講,李商隱是個“掃帚星”,他追隨誰,誰就要倒血黴。

難怪他的詩崇拜者白居易下結論:雖然“詩稱國手”,卻也“命壓人頭”。

仕途與酒詩一樣,一輩子朦朧著,他始終找不到雲開天晴日。

李商隱喝酒,如同名字的諧音已“上癮”,朦朧詩是酒朦朧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