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古代私塾也分快慢班,15歲入學不稀奇

作者:由 聊一聊那過去的事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13

私塾一般讀幾年

眼看著就要開學了,現在的孩子壓力也真是大,還在孃胎裡就開始接受胎教了。很多家長不僅忙著對孩子進行各種學前教育,有的甚至跑門路給孩子改年齡以便能提前入學。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古代入學的情況吧,古代私塾也分快慢班,15歲上小學不稀奇。

古代私塾也分快慢班,15歲入學不稀奇

現在孩子一般六七歲入學,古代則大體在8到15歲之間。好多名人如東漢哲學家王充、宋代大文豪蘇軾都是8歲才入的學。具體幾歲入學,古人很靈活地視孩子的心智發育情況而定,有7歲就上學的,比如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也有30多歲才讀小學的,比如《魏書劉蘭》傳裡的北魏人劉蘭就是“年三十餘,始入小學”。

古代私塾也分快慢班,15歲入學不稀奇

任何朝代都有教育不公的現象,畢竟學生那麼多,好老師又那麼少。古代私塾也分快慢班,如宋徽宗時期頒佈的小學條制,國子監實行“三舍升補法”,班級分“外舍”、“內舍”、“上舍”三種。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績好的升入內舍;內捨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這種快慢班其實就是變相的“升級“和”留級“,你行你就上,不行就在原地乖乖待著。這種”三舍法“一度成為當時小學教育的模式,然而這種對小學生進行分等的制度很快便受到大眾的反對,並沒持續多久。

古代私塾也分快慢班,15歲入學不稀奇

古代沒有中學,直接小升大,小學一般讀七八年,最短的也要三年,所以在古代13歲就上大學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在古代,能順利“小升大“的學生並不多,鄉村孩子就更是罕見,即使是在國子監讀書的官二代,名額也十分有限。宋代就曾嚴格規定大學的升學率必須控制在50%,看來古代上個大學可比我們現在難得多呢!

古代私塾也分快慢班,15歲入學不稀奇

古代私塾也分快慢班,15歲入學不稀奇

古代對學生的管理很嚴厲,大多數人都崇尚“不打不成器“,所以在古代,學生不好好學習可是會捱揍的。比較流行的形式就是打板子、抽鞭子、罰跪,體罰簡直就是一種公認的教育手段了。當然,也有的老師很人性,給”三好“生開免打條。明代理學家沈鯉就主張“ 學生勤學者、有進益者、守學規者,給免帖一紙,遇該責時,姑免一次“。

古代私塾也分快慢班,15歲入學不稀奇

最後十分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與評論!想要了解更多歷史資訊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