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賞月亦賞樂,這個中秋夜陶醉於陳亦柏的琴聲裡

作者: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16

悟的音樂用什麼演奏

花好月圓的中秋之夜,團圓在上交,團圓在琴聲裡。昨晚,青年大提琴家陳亦柏攜手旅德青年鋼琴演奏家史博陽亮相上海交響樂團新樂季,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兩人出乎意料的默契,將巴赫的廣闊、貝多芬的激昂和肖斯塔科維奇的沉鬱演繹得淋漓盡致。而這場演出,也是陳亦柏在6月摘得2022年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音樂比賽(大提琴)亞軍後的申城首秀。

賞月亦賞樂,這個中秋夜陶醉於陳亦柏的琴聲裡

圖說:演出現場 主辦方供圖(下同)

“養成系選手”,關注自身

比利時當地時間6月4日晚,2022年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音樂比賽(大提琴)落下帷幕,出生於2001年的中國大提琴家陳亦柏憑藉精彩表現獲得了比賽亞軍。頒獎現場,掌聲持續了一分半鐘,身為評委之一的大提琴家王健給了陳亦柏一個大大的擁抱。

很快,陳亦柏的參賽影片和獲獎影片在朋友圈刷屏,與此同時,還有一段9年前他在星廣會的現場演奏影片也勾起了人們的回憶。那是2014年,年僅13歲的陳亦柏在舞臺上演奏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人們驚訝於如此年輕的他,竟能恰如其分地駕馭這一需要高超技巧和非凡感悟力的作品,他將樂曲的傷感色彩表現得淋漓盡致又蕩氣迴腸。

陳亦柏幾乎是在上海樂迷的目光聚焦下長大的孩子,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屬於“養成系”。然而,他並未因備受關注和期待,就感覺有壓力。“我可能活得比較自我,音樂演奏需要這種自我,不用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雖然音樂是要分享出去的,但它最終你和琴、和你心靈的交流和對話,別人的看法只是一小部分。演奏時,全神貫注便沒有負擔。”

賞月亦賞樂,這個中秋夜陶醉於陳亦柏的琴聲裡

一旦情緒到了,毫無保留

“穩”是陳亦柏給很多人的印象,幾乎是看著他長大的大提琴家王健就坦言:“陳亦柏是年輕演奏家中少見的比賽型選手,基本功過硬、技巧高超、心態穩定三大特點,讓他總能在比賽中如常甚至超常發揮,這是非常難得的。我敢說,在這一代的演奏家中,論參賽穩定性,沒有人可以超越他。”

被心目中定海神針般的大師這樣誇讚,陳亦柏難掩喜悅,但實質上,他更像是個看起來很“穩”的冒險家:“我很幸運,比賽時的心態一直很穩。但若從音樂性格上來說,我是極其不穩定的。我不會對自己的演出事先有很細緻的規劃,實際上,就算規劃也沒什麼用,到了現場還是會隨心而至。”

在陳亦柏看來,理論上他這樣的選手不太容易在比賽上拿高分,因為高分選手需要冷靜和絕對控制力。可偏偏因為“不那麼有得失心”,他又總能在賽場上展現音樂會的效果,激情四射、感染力強,讓人眼前一亮。於他,臺下坐著評委或是觀眾,並無不同:“演奏和聆聽,就是一個傳遞音樂的過程,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情緒到了,毫無保留。”

賞月亦賞樂,這個中秋夜陶醉於陳亦柏的琴聲裡

傳遞中國聲音 責無旁貸

陳亦柏生長於一個音樂之家,母親陳春園是著名二胡演奏家,自小浸潤於傳統音樂,他對中國作品的感悟與生俱來。“雖然從小學的是大提琴,但媽媽真的天天在家裡拉二胡,我敢說我聽過的民樂作品不輸於她任何一個學生。尤其二胡作品,我幾乎都能背下來。” 作為一個標準的00後,陳亦柏不會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劃一根線:“二胡有很多現代作品,技法或者旋律都富有時代性,傳統是不斷在革新,現代音樂就是傳統的繼承和延續,但那是精神層面的,並不是要和前輩拉得一模一樣。”

陳亦柏對中國當代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如陳其鋼創作的大提琴協奏曲《逝去的時光》,又比如趙季平為大提琴所作《莊周夢》。陳亦柏說:“這都是我接下來要逐一學習和精進的作品。”中國民族音樂的旋律相似度很大,和很多同行相比,陳亦柏在中國作品演繹方面確實有些優勢,尤其像《逝去的時光》這樣運用了《梅花三弄》旋律的,“我聽到調子出來就有一種歡喜和親近感。”

“中國音樂擁有獨具一格的旋律,那種長線條的音樂,老外是很喜歡的。”在他看來,將這些優秀的中國作品多多帶到世界舞臺,那是這一代中國演奏家責無旁貸的使命。(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