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只因遼國人太能喝,承德錯失了蘇東坡

作者:由 老羊鏟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31

政論和史論是什麼意思

只因遼國人太能喝,承德錯失了蘇東坡

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蘇東坡。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高官還是走卒,都會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出若干個喜歡他的理由,比如我,就喜歡他酒量不大還愛喝,喝完了就有璀璨文章,或者喝完就睡覺不耽誤事的那種灑脫。

其實,很多資料都表明,蘇東坡雖然喜歡喝酒,但酒量其實不大。就為了這個“量小非君子”,他還錯失了一次“承德遊”!

每念於此,都扼腕嘆息,否則,中國文學史上肯定會多出幾篇讚美承德秀美風光的名作,壯麗山河需要錦繡華章!

那個時候,承德(熱河)全境都屬於遼國。

只因遼國人太能喝,承德錯失了蘇東坡

1。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戊戌,北宋神宗駕崩,年僅十歲的趙煦即位。高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臨朝聽政。改第二年年號為元祐。

此時,宋遼兩國處於和平交往時期,每年都要互派使臣交賀生辰(雙方皇帝過生日)、互賀正旦(拜年),北宋很多著名的官員如

富弼、

包拯、歐陽修、王安石、

蘇頌、

沈括、

蘇轍、

蔡京、高俅、童貫等人。

當時,遼國使臣去北宋都是去開封,宋朝使臣來遼國卻不固定。遼國有

五京,上京臨潢府(今內蒙赤峰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大定府(今內蒙赤峰寧城縣天義鎮)、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遼國皇帝接見使臣有時候在上京、有時在中京,有時候還在北安州(隆化)。

宋朝的使臣去這些地方有兩條線路,其中有經過喜峰口——寬城——平泉,有經古北口——灤平——隆化等地,所以說,所有來遼國的使臣都要路過承德,事實上,歐陽修、蘇頌、劉敞、蘇澈等人確實都為承德留下了優美的詩篇。

地理山川隔,天文日月同。兒童能走馬,婦女亦腰弓。。。。 。。。

——歐陽修《奉使契丹道中》

燕山如長蛇,千里限夷漢。首銜西山麓,尾掛東海岸。。。。 。。。

——蘇澈《燕山》

稍出盧龍塞,回看萬壑青。曠原開磧口,別道入松亭。。。。 。。。

——劉敞《鐵漿館》

此時,兩國交往十分頻繁,蘇軾的詩詞文章在遼國非常受歡迎。

“誰將家集過幽都,逢見燕人問大蘇。”

元祐四年,蘇澈出使遼國的時候,這裡的人都向他打聽蘇東坡的近況。

於是,

偉大的蘇東坡就不得不出場了。

只因遼國人太能喝,承德錯失了蘇東坡

2。

元祐初年(1086年),

蘇軾在朝為中書舍人,皇帝任命他為賀遼國生辰使,高士敦為副使。

高士敦是高太后的從弟,也就是叔伯弟弟,由此也可見高太后對蘇東坡的賞識與信任。

可是,諭旨都發出來了,蘇東坡卻拒絕出差。

皇帝的命令敢拒絕,你也真是一個蘇東坡了。而且還是和太皇太后的弟弟一起出差,有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美差呀!

為什麼不來呢?沒人說清楚理由,朝廷只好另派人來了。

過了兩年,蘇東坡自己把這件事情的原因說出來了:懶得去,沒有別的理由。

有才,就是任性!

元祐三年,高士敦被任命為成都府利州路兵馬提轄,這顯然是重用。蘇軾兄弟、翰林學士許將、黃庭堅等都有詩為其送行。蘇軾說出了那次抗拒諭旨的理由,能把你鼻子氣歪了的一個理由:

蘇軾說:

《次許衝元韻送成都高士敦鈐轄》

栘中老監本虛名,

懶作燕山萬里行,

(餘與高君奉使契丹,辭免不行。)

坐看飛鴻迎使節,歸來駿馬換傾城。

高才本不緣勳閥,餘力還思治蜀兵。

西望雪山烽火盡,不妨樽酒寄平生。

皇帝下旨派你你去遼國出差,你為什麼不去呢?

懶得去!懶做燕山萬里行!

其實,細看宋遼互使的記錄,蘇東坡不願意來的原因可能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他受不了這裡的人總是灌酒。

此前,他的一位亦師亦友的陳襄出使遼國因為喝酒出過事兒,所以他心有慼慼焉。

只因遼國人太能喝,承德錯失了蘇東坡

蘇軾《人來得書帖》

3。

所謂的“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在北宋的官場上,陳襄就是一個大伯樂,後世總結他的人生時,有這樣的話:

元豐二年(1079),兼管尚書都省事。陳襄伯樂薦賢,在經筵時,受神宗信任,曾舉薦重臣、名士司馬光、韓維、呂公著、蘇頌、範純仁、蘇軾、曾鞏、程顥、張載、蘇轍、鄭俠等33人。陳襄之所以能薦賢,能當好伯樂,是出於他個人的修養,出於公心。

他所推薦的人,後來除了林希一人外,都成為碩學名臣。

陳襄,字述古,北宋理學家,仁宗、神宗時名臣。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靈村,人號古靈先生。因為他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主張,熙寧四年,

出知陳州。

熙寧五年(1072年),陳襄出任杭州知州,當時蘇軾正任杭州通判,陳襄成為蘇軾的頂頭上司,陳襄雖比蘇軾年長20歲,但當時蘇軾已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兩人成為摯交。在杭州期間,兩人政見相近,互相尊重,詩詞酬唱,親密交往,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

這也是陳襄成為蘇軾“大伯樂”的緣由。

可就是這樣高水平的一個大伯樂,竟然在出使遼國時出事了。

《宋史·陳襄傳》:

神宗立,奉使契丹,以設席小異於常,不即坐。契丹移檄疆吏,坐出知明州。

這是1068年的一次外交事件。也就是說,陳襄出使遼國的時候,遼國不合禮儀地設小席招待他,陳襄以禮爭之,不肯就坐,發生了外交糾紛。遼國人把這件事通報給宋朝這邊的官員,上報朝廷後,把陳襄發配去明州(寧波)。

只因遼國人太能喝,承德錯失了蘇東坡

4。

國家之間的關係,談談打打,打打談談。1005年,宋遼兩國簽訂澶淵之盟後,出現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共處時期,這與外交官們的努力分不開。

在現在承德一千多年的古驛道上,匆匆走過宋朝1600多名外交官的身影。

1068年,陳襄出使遼國回國後,給皇帝寫了一份彙報——《使遼語錄》,詳細地介紹了出使每一天所經歷的事情。現在看來,從五月初十到雄州的白溝驛開始,至七月十九回到白溝橋之北,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淨喝酒了,那邊的人太能灌酒!

十一曰,接伴使、副泰州觀察使蕭好古、太常少卿楊規中差人傳語,送到主名、國諱、官位,及請相見。臣等即時過白溝橋北,與接伴使、副立馬相對。接伴副使問南朝皇帝聖體萬福!臣等亦依例問其君及其母安否?相揖,至於北亭。規中以其君命賜筵,

酒十三盞

。問臣等年幾?各答以實。臣等復間接伴使、副年幾?好古稱年四十三歲,規中稱年三十三歲。

十二曰到涿州,知州、太師蕭知善及通判、吏部郎中鄧願郊迎,並飲於南門之亭,

酒十一盞。

十三曰,知善等出餞,

酒五盞。

十四日,燕京副留守、中書舍人韓近郊迎,

置酒九盞

。臣襄為治平元年曾於陳橋接伴,賜近等御筵。

十五曰,臣等送留守私覿物(中京留守依此,更不入《錄》)。有西頭供奉官韓資道賜臣等酒果,東頭供奉官鄭嗣宗賜筵,三司使、禮部尚書劉雲伴宴,

酒十三盞。

雲勞臣等雲:“盛暑道遠,衝涉不易。”

再三勸臣等飲酒,

稱兩朝通好多年,國信使、副與接伴使、副相見,如同一家。臣襄答雲:“所謂南北一家,自古兩朝歡好,未有如此。”雲答言:“既然如是,

今曰敢請國信使、副盡酒。

”臣襄答雲:“深荷厚意,

但恨飲酒不多

。”

這剛剛喝到第四天,陳襄就已經喝不動了,可後面的酒路慢慢,這才哪兒跟哪兒呀,後世的“承德水好釀好酒”,這都是有歷史的。

(七月)十八曰,德芳等出餞,

酒九盞。

至新城縣。

十九曰,至北溝,有東頭供奉官、閤門祗候馬世延來,賜臣等筵,

酒九盞。

使臣不赴茶酒,餘並如儀。行次,送伴使、副酌送於白溝橋之北,臣等酌送於白溝橋之南,

酒各三盞

。又至於橋中,皆立馬相對,酌酒換鞭,傳辭並如前例。是夕,宿雄州。

每天這樣喝,沒法不喝出事來。在回來的路上,陳襄作詩一首,明顯地情緒不高。喝草雞了:

使還鹹熙館道中作

土曠人稀使驛賒,山中殊不類中華。

白沙有路鴛鴦泊,芳草無情妯娌花。

氈館夜燈眠漢節,石樑秋吹動胡笳。

歸來攬照看顏色,鬥覺霜毛兩鬢加。

5。

在陳襄手下工作過的蘇東坡顯然知道了這件事。所以朝廷在派他出使遼國的時候,他肯定最先想到自己不勝酒力,喝不過他們,會辱使命,固推辭不去。

那麼,每天喝酒而且經常“把酒臨風”的蘇東坡能喝多少酒呢?

據黃庭堅描述:

“東坡居士,性好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爛醉,不辭而就臥,鼻鼾如雷。”

龠(

yuè

)是古代的計量單位,大約等於半兩,可見蘇東坡的酒量也就二三兩左右。而且那個時候喝的都是低度酒,大約相當於現在白酒的十幾度。

而遼國接待使臣用的盞,相當於四五個龠,一盞大約有二兩左右。也就是說,陳襄到了遼國境內的第一頓酒是十三盞,上來就能把蘇東坡喝趴下。

還是在家裡自己喝吧,這樣小的酒量就別出去丟人了。

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曖曖微霄。

障泥未解玉驄驕,我醉欲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

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蘇東坡在這首詞的前面,還有一個序:

“春夜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少休。及覺已曉。亂山蔥蘢,不謂塵世也!書此詞橋柱。”

喝酒這事兒,關鍵在情境,自己把自己喝美了,就有了《赤壁賦》《赤壁懷古》等震鑠古今的名作,這是文學家蘇東坡。可一旦要是去外交場合上去被灌酒,自然會“

懶做燕山萬里行

”。

這是一個任性的蘇東坡!

可惜了,因為遼國待客太能灌酒,承德歷史上便少了一篇蘇東坡的《燕山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