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特寫」從二八大槓到紅旗CA771,這部熱映電影中出現的交通工具襯托出了時代鉅變

作者:由 介面新聞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01

中藥中的九地是什麼

「特寫」從二八大槓到紅旗CA771,這部熱映電影中出現的交通工具襯托出了時代鉅變

記者 |

程迪

編輯 |

1

主流大片《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終於在國慶期間燃起了觀眾的觀影熱情。

其中,相比恢宏氣勢和壯懷激烈的《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以“親情”作為切入點,以小見大,用四個故事以小人物視角展現大時代變遷,也勾勒出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精神傳承。

尤其是徐崢導演主演的第三篇章《鴨先知》,

取材於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的第一批國產“廣告狂人”。

當年,這支由上海電視臺、上海

中藥二廠

和上海美術公司聯合制作的“參桂養榮酒”電視廣告,可謂是一舉拿下了中國廣告界的眾多“第一次”——第一支由中國人自己製作的,描述中國本土品牌產品的電視廣告。

他們看似是大時代的小人物,卻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改革開放之後,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快速轉變的第一批主人翁。

1979年,

女人們燙著統一的髮型,男人們穿著統一的藍螞蟻工裝,用著統一的

鋁飯盒,騎著統一的二八大槓,做著統一而重複的工作,卻並不影響

他們在

煙火氣十足的弄堂裡,認真努力地生活。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父輩》官方海報

40年前的魔都街景則是另一種迷人的樣子。福州大樓、新新美髮廳、上海電視臺……無數老上海人無比熟悉的魔都標誌性地標,40年前的經典模樣也被徐崢完整復刻出來。

還有那些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古早交通工具:黑色的二八大槓、藍灰色的“烏龜車”、墨綠色的518三輪車、藍色的BK640公交車,無比醒目的紅旗CA771……處處能感受到1970年代末的特別味道。

二八大槓

電影中,徐崢的那輛二八大槓,無疑喚起了70後和80後男同胞們無比熟悉的童年記憶。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父輩》官方海報

第一批

上海產

二八大槓誕生於

1955年,一共有10輛。

就是這10輛車在此後60多年裡,徹底統一了全國腳踏車零部件名稱,產品設計規範,產品質量統一要求,成為了我國腳踏車工業走上自行設計道路的標誌,更見證了上海輕工業發展的歷程。

不過,70和80後無比熟悉的鳳凰牌PA18型和永久牌PA17型,則是在1970年代才正式誕生的。這兩個品牌的產品均裝有全鏈罩、鍍鉻架、單支撐、轉鈴和輪緣閘,

車身都鍍有黑色光油,

把手和轉鈴則是電鍍銀

當時看,這兩款腳踏車無論外觀還是質量都可謂實用又高階

由於永久和鳳凰都是上海品牌,所以這兩款

二八大槓也最先是從

上海紅起來的。

先走紅的是永久PA17型二八大槓。1970年代,一輛永久要157元。那時月工資36元,省吃儉用一年多才買得起,還得憑票。然後才是鳳凰,因為它腳踏車槓上的鳳凰logo看著喜慶又精緻——放如今看,可以算作當年歲月中難得一見的“小確幸”,因此很快就成為了上海姑娘的嫁妝標配。而且,一旦成為了嫁妝,這輛車的車座上十有

八九

地就會“長出”一個帶穗的套子,車梁也會用花布或彩紙精心裹起來,看起來頗有儀式感。

電影中描述的1978年,也是上海腳踏車行業全面發展的重要一年。

當時,上海已經不只生產永久和鳳凰這兩大腳踏車品牌了,還有諸如樂達和飛達牌這樣的新牌子。此外,還有諸如紅星牌鏈條、鑽石牌飛輪、喔開牌鞍座、K字牌輻條等配套的著名腳踏車零部件產品——以二八大槓為代表的上海產腳踏車,已經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奢侈品”,慢慢轉變成

市場經濟時代初期的“必需品”。

當時,許多腳踏車生產工人都認為自己不僅擁有一個鐵飯碗,自己所在的產業也是祖國的朝陽產業。

如今,人到中年的70後與80後們,其實都和《鴨先知》中的

趙曉冬一樣,童年路上

都曾被二八大槓支配過,也都有過用二八大槓制霸整個弄堂的“雄

心”,可惜年齡與身高都不夠,只能用“腿別橫樑,半踩半回”的經典姿勢“提前長大”。

斯柯達706RO

型公共汽車

這款公交車在《鴨先知》預告片中,就已經頻頻出鏡了。

徐崢的眼光是極好的,這款藍色公交車是如今無數公交迷的最愛:

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斯柯達706RO。

「特寫」從二八大槓到紅旗CA771,這部熱映電影中出現的交通工具襯托出了時代鉅變

藍白配的外觀車色,純白的車內飾,這冷豔可口的顏色搭配,讓人很難不想到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尤其是在預告片中,

福州大樓門口“驚豔劃過”的一瞬間,再搭配前景中安靜打太極的晨練者,顯得無比亮眼。

圖片來源:《我和我的父輩》

最經典的706RO公交車,應該是前後兩個氣動開啟的車門,車身塗裝為上淺黃色下深紅色,誕生於1947年,是一款尺寸很大的大容量城市公交車。車身長度達到10。66米,寬度為2。5米,採用排量為11。78升的706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35馬力。

1951年,706RO正式進口到中國,1954年後逐步成為以北京為主的城市公交主力之一。當時,除了706RO,中國還一氣兒進口了更為豪華的斯柯達706RTO客車和8TR無軌電車。

不過,由於當時維修和零部件無法通用等“國際”難題,有不少斯柯達

公交車剛服役沒多久就出現了各種問題,所以在1950年代末,

北京無軌電車制配廠就按照

它的樣子,

設計製造出“中國版

706RO”,即

BK640公交車。

1974年時,北京公交系統曾做過一次統計,斯柯達706RO達到了302輛。

1987年開始,斯柯達706RO開始加快退役步伐。最後一輛退役時間大約是在1989年,也算是帶走了一個時代的記憶。

《鴨先知》所處的時代並未有80後極為熟悉的“巨龍車”。當時公共交通已經開始漸漸擁擠,但上海的知青們還未大批量回潮,因此,這款北方公交車的出現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上海58-1三輪車

電影中,有這麼一款看起來蠢萌蠢萌的三輪小卡車,車斗裡面裝了不少西瓜。

不少70和80後應該都還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天,大街小巷就會突然冒出無數賣西瓜的流動貨車,有大中小型卡車,也有突突突冒黑煙的三輪小卡車——就像《鴨先知》裡的這一款一樣。

「特寫」從二八大槓到紅旗CA771,這部熱映電影中出現的交通工具襯托出了時代鉅變

這款車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海58-1三輪車。

1950年代到1980年代,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對上海58-1三輪車極為熟悉,尤其受到城郊地區的喜愛,常見於大小菜站、煤場等地方。而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它還被重新改裝當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計程車。

這款三輪車的誕生初衷就是作為一款“工具用車”,所以一直都沒給它起啥好聽的名字,直接以出生地+年月來命了名——1958年1月,上海汽車裝修廠、內燃機配件廠、上海汽車底盤廠等五十餘家上海的大小汽配工廠共同協作,以日本大發SDF-8為基礎,逆向開發出了這款價格便宜量又足的輕型小卡車。

是的,上海58-1三輪車的誕生比大名鼎鼎的上海牌小轎車還要早,算得上是上海汽車工業從零配件製造發展為整車製造,並形成整車批次生產的第一件作品。

它結構簡單、經濟實用、靈活方便,載重量可達1噸,而且造起來也不太難,用三輪車手把替代方向盤,採用2汽缸四衝程汽油發動機,27馬力,後橋驅動,3個前進擋加1個倒退擋,最高時速為70公里,非常適合城鄉短途運輸——因此,不僅被用來拉貨載貨,常見於城郊煤場和菜站,還被許多城市用於環衛車和計程車市場,在1970-1980年代可以說國內滿大街都能見到。

直到1989年,上海58-1三輪車才正式停產,退出歷史舞臺。

“烏龜車”

1970年代末,上海有兩家計程車公司,一家名叫

友誼車隊,就是現在錦江出租的前身,用的是進口皇冠和尼桑車,

車身是紅色的。另一家叫上海出租公司,就是現在強生出租的前身。用的車就是車身藍(綠)灰色兒的仨輪子“烏龜車”。一般都是1毛5起步,3分錢1公里。

「特寫」從二八大槓到紅旗CA771,這部熱映電影中出現的交通工具襯托出了時代鉅變

它正是

上海58-1的“變種”。

和上海58-1一樣,“烏龜車”前面只能坐駕駛員一人。不一樣的是,後面的鬥改成了可坐兩名乘客的簡陋車廂。其

最大的特點也和

上海58-1差不多

,價格便宜長相呆萌,

聲音大愛冒黑煙,開起來靈活——但有時候轉彎太急時,後輪會突然騰空,讓乘客嚇出一身冷汗。

“烏龜車”雖然簡陋,還總散發出濃重的汽油味,但小巧靈活,可以在狹窄的弄堂之間暢行無阻,深受孩子的喜愛。他們經常會聯合起來使勁拉住車子,和司機開玩笑;或是在烏龜車拋錨時幫忙推車,直到重新發動起來。

不少上海人會選擇

在重要時刻偶爾坐一趟——比如大包小包地趕火車趕輪渡,家裡人生病趕去醫院,媳婦去醫院生孩子等等……尤其是從醫院將產婦與嬰兒接出來的重要時刻,岳母必然會叫一輛“烏龜車”,親自護著女兒和外孫坐在車後排,顛簸著開上弄堂的彈硌路。“烏龜車”後面通常跟著產婦老公,他一臉喜氣地踏了一輛二八大槓,車把上掛著用網線袋裝著的熱水瓶、搪瓷杯、面盆和肥皂盒等等,“哐當哐當”地晃著好似放鞭炮一樣。

由於當時大多數上海人都住在狹長的里弄,所以許多人結婚也會選擇“烏龜車”來替代婚車。

直到1980年代中後期,

“烏龜車”依舊很常見,甚至向南京路淮海路等熱鬧商圈,還能見到——都是給一些菸紙店送貨用的。為了減少噪音,許多在市中心跑的“烏龜車”都會在

排氣口附近掛一條棉紗來減少噪音,愣是把“空空空”的噪聲改成了“突突突”……

紅旗

CA771

可謂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車型之一,也在《鴨先知》中出了好幾次鏡。

「特寫」從二八大槓到紅旗CA771,這部熱映電影中出現的交通工具襯托出了時代鉅變

1967年,一汽在

CA770的基礎上開發出的衍生車型,也屬於

紅旗CA770系列的雙排座車型。

其總成都沿用CA770,也是

參照凱迪拉克當年的經典發動機——5。65LV8四衝程水冷化油器式發動機,匹配2前速自動變速箱。最大功率223馬力,最高時速165km,百公里油耗為20L。

兩款車的區別不大,只在車內佈局上取消中隔牆及中間摺疊座,車身外觀方面取消了後三角窗,並將後門改為了順開式車輪附近裝上了小型裝飾罩,來和CA770加以區別。

紅旗

CA771打造完成後就開始批次生產,這款車當時主要分佈在國內幾個特大城市中,專供部長級高階幹部使用,等級略低於

CA770,高於上海牌小轎車。

也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自身進步不快的

紅旗CA770系列,由於外觀、技術等各方面都趕不上當時透過各種方式湧入中國的進口豪華車,開始漸漸淡出大家的視線

總結

在《鴨先知》中陸續出現的各類早期交通載具,看似並不起眼,就是這些並不突出的“服化道”,不僅大大拉近了電影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與今天馬路上奔跑著的各種交通工具相比,更襯托出這40多年來中國發生的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