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中國時裝巨頭隕落,美特斯邦威究竟做錯了什麼?

作者:由 益思管理諮詢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14

ppt怎樣將大綱字型變小

作為國內創立最早的服裝品牌之一,美特斯邦威早期在商業上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誕生於 1995 年的美特斯邦威,於 2008 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董事長周成建三年蟬聯“胡潤服裝富豪榜”首富。

請《越獄》男主角米勒代言,在《變形金剛 3》中植入廣告,1995 年開設首家品牌店鋪;2006 年零售額突破 40 億人民幣,2011 年零售額突破百億大關。並於次年

入選中國最有價值品牌 100 強。

潮流經濟兩開花,美特斯邦威最風光的時候,掌握著國內大部分 90 後學生的時髦風向。要體現美特斯邦威的時代厚重感只需要三句話:①周杰倫挺瘦的,不知道他愛喝奶茶。

②端木,他帶我去了美特斯邦威~

③曾經愛逛「美邦」的人,有些都當爸媽了吧?

中國時裝巨頭隕落,美特斯邦威究竟做錯了什麼?

而如今的美特斯邦威卻“風光”不勝從前,業績下滑。根據美特斯邦威2020年的業績預告,淨虧損在5。8億元-8。2億元左右。

曾經與現在的巨大差別,也給予了行業一些思考。

結合“爆品癮力論”首提者江新安教授的《爆品癮力》一課,我們從“取其精華”和“去其糟粕”兩個方面來分析,美特斯邦威的帝國沉浮。

(一)輝煌雖然不再,但仍可取其精華

精準定位,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幾乎可以用來概括美特斯邦威這些年的發展歷程。雖然美特斯邦威在年輕消費圈層失寵,但不可否認的是,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美特斯邦威是年輕人最喜歡的運動服飾品牌之一。

對於任何一家品牌企業來說,自身的定位一定是重中之重,因為市場定位能創造差異,有利於塑造企業特有的形象。

也能適應細分市場消費者的特定要求,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還可以形成競爭優勢,增強企業競爭力。

美特斯邦威很準確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面向年輕的消費者群體,服裝設計緊跟潮流,服裝色彩的搭配鮮豔明亮,能很好的體現出年輕人的活力,加上自身產品的質量保證,在服裝市場中徹底站穩腳跟,成為年輕人們所推崇的流行前線。

爆品營銷“人貨場”

多點融合引爆市場

2012 年,國內的潮流領域正處於萌芽階段。那時的球鞋還未成為一種經濟,潮流資訊也不像當下這般唾手可得。當時美邦從兩岸三地集結了 MYGE、SOUTHFINESS、REMIX 等 21 個街頭品牌,以「大鬧天宮」為主題推出了一系列聯名設計,在當時的服裝大地上又投下了一顆炸彈。

在那個潮流文化還極其貧乏、「國潮」一詞尚未出生、「聯名合作」更是極其鮮有的年代,能集結國內 21 個街頭品牌搞一次超大型聯名合作的民族服裝企業,美特斯邦威是第一個。而且在品牌的紀錄片中,還看到美邦把《大鬧天宮》的主創人員也一併請了來,傳統文化與新潮時尚兩手抓!造就美特斯邦威在2012年入選中國最有價值品牌 100 強。

中國時裝巨頭隕落,美特斯邦威究竟做錯了什麼?

美特斯邦威請到了周杰倫作為自己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在那個網際網路並不發達的時代,沒有太多的明星周邊產品,粉絲們能接觸到的偶像相關事物少之又少。而當時的周董開創了音樂新紀元,這使周杰倫與時尚畫上了等號。正處於事業巔峰期的周杰倫擁有無數迷妹迷弟,這個品牌在他們看來無疑是讓自己和偶像的距離又近了一步。美特斯邦威透過與周杰倫的合作,不僅使自己的產品打上了時尚的標籤,又收穫了大批精準客戶,真是一舉兩得。

精準使用者連結

重度垂直年輕消費群

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運動服飾市場潛力全面釋放,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運動服飾品牌高調出擊,市場競爭愈益激烈。美特斯邦威再不做出改變,只會被不斷的擠壓生存空間。在品牌發展的路上找準競爭對手也很重要,競爭對手不僅是超越的目標,也是學習的目標。美特斯邦威就選擇了當時國內知名的服裝品牌,如森馬、以純等。。。作為自己的競爭者。

中國時裝巨頭隕落,美特斯邦威究竟做錯了什麼?

學習他們的主打年輕活力的時尚單品,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研究他們的定價,實行中價位的“大眾化”品牌路線,並且結合自身品牌進行創新,攜手動漫IP打造服裝新系列,採用直營與加盟的方式在短時間內把門店覆蓋全國,使品牌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在一二線城市開直營,在三四線城市接受加盟。這種方式曾讓美邦從溫州迅速開進上海淮海路,再一路進軍北京,積累了最早的名聲。加盟店的運作讓美邦迅速擴張,和森馬、以純一起成為縣城步行街的三巨頭,開遍中國。

(二)盛極必衰,美特斯邦威的帝國沉沒

產品迭代週期過長

百貨零售岌岌可危

但美特斯邦威終究沒能成為 Nike 那樣能持續發光的品牌。人民群眾對這個品牌的熱愛,彷彿隨著 90 後青少年的成長而逐漸消失。江新安教授在《爆品癮力》一課說過,要想爆品持續恆爆需要跟時代賽跑,與時代同頻。這意味著不只是要找到高頻剛需的需求,更需要做出同頻共振的產品出來。

按照地區、產品、客戶、時間等維度來分析產品的走勢和曲線,找到產品的關鍵癥結所在,進行持續迭代,才能持續引爆。

而美特斯邦威雖說是以ZARA為榜樣,但是實際操作上與ZARA大相徑庭。ZARA在中國僅有直營店,平均兩週就會上新,都是小批次多款式,週期短,庫存靈活。美特斯邦威堅定的認為“直營店+加盟店”的模式才是最好的,一線城市主做直營店,提升品牌影響力;三四線的城市主要是加盟店,提升市場覆蓋率。因此

美特斯邦威傾向於大量生產,僅生產週期就要2個月到3個月的時間。

同比ZARA僅12天。

隨著網際網路開始變得四通八達,年輕人能在網上獲得更豐富、時尚的資訊…而與這些時代鉅變相對立的,是依舊沒啥變化,甚至還在主營線下的美特斯邦威。也就是那一刻,美特斯邦威跌出了時代的浪潮,變土了。同期,天貓、唯品會等快速崛起,吞噬著實體服裝零售的市場。國內百貨零售業哀鴻遍野。

錯誤的公司品牌戰略

迎來產品大爆倉

雖然美邦放言要打造一箇中國的ZARA。但實際操作上卻與ZARA大相徑庭,終究只是“畫虎不成終類犬”。主要原因是學不到 ZARA 那麼精確的資料掌控和分析。所以到後來美邦是:我認為使用者需要什麼,我就生產什麼。而ZARA一直是:顧客需要什麼,我們提供什麼。同時

美特斯邦威對於“大店”的執念根深蒂固,所選址的店鋪面積動輒幾千甚至上萬平米。

相關資料顯示,當時美邦開在南京東路的上海陽光店有一棟樓,一年的銷售額可能不到一個億,但是租金卻高達4000萬。

中國時裝巨頭隕落,美特斯邦威究竟做錯了什麼?

上海南京東路美邦旗艦店,五層樓高,實際經營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但實際上,從去年初開始,這個地標性的門店就已經只有一樓在運營,上面四層都是歇業狀態。直到今年3月,開了15年之久後黯然撤出。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北京西單,當年在二環內繁華商圈佔了整整四層樓的美邦旗艦店,後來其實除了打折區外,其他樓層都沒有人去。

大店模式的結果就是平效低下。公開資料顯示,美邦服飾在2011年的平效與ZARA以及H&M相比,只是其四分之一。

高額成本下,一旦管理不好庫存,資金週轉不過來,最後只能爆倉。

2011年底,美邦服飾被曝出25。6億的庫存壓倉,處在了輿論的暴風眼。服飾存貨佔總資產的三成,存貨週轉天數從151。2天開始延長,這代表著美特斯邦威產品的暢銷度每況愈下。

公司骨幹批次流失

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盛名之下,滑落和跌倒顯得格外刺眼。多位員工透露,作為美特斯邦威的創始人周成建酷愛發火,行過之處,常有責備和怒吼。甚至有員工反應,每次開會都能聽見罵人,能傳到整個辦公區。被罵的人也少有人反駁,敢反駁就會被罵走。壓力之下,周成建狠批下屬“三蛋一不”,即混蛋、王八蛋、瞎扯淡以及不作為。

這一開罵,從上海罵到了各個分公司所在地,又從各地分公司罵回上海,從年底罵到了過年,從過年罵到春節上班,持續了數月之久。周成建對業績不達標的員工採取了滅“蛋”政策。

高壓之下,公司骨幹批次流失。

很多員工表示,離開的原因是出於“委屈”和“恐懼”。

高壓政策表面上奏效了。2012年上半年,美邦服飾硬是消化了8億庫存,銷售實現逆勢增長。但是又有媒體指出,美邦的去庫存物件主要是關聯企業愛裳邦購,以及大連、長沙等地的經銷商,涉嫌強行向經銷商壓貨。美邦服飾釋出公告,予以了反駁,但收效甚微。

產品路標規劃不清晰

過度試錯的失敗轉型

儘管美特斯邦威總是站在當下的風口,但卻一次也沒飛起來。2010年美特斯邦威建立了邦購這一購物平臺,但由於資源配置、物流配送以及營銷運營上無法適應邦購網的發展需求盈利難以保障,最終被公司拋棄。從而

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現在又重新收回,卻早已喪失了其競爭力,

如今的邦購網更像是一個特色毫不鮮明的買手平臺。

2013年,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成建又著手搭建 O2O平臺,打造情景式購物,引入“一城一文化,一店一故事”理念。按照當時的規劃,2014年旗下將有100家門店實施O2O模式,未來3年,這一模式將覆蓋1000家門店。然而,這一目標隨著專案負責人的離開而很快擱淺,終究只是淺嘗輒止。

中國時裝巨頭隕落,美特斯邦威究竟做錯了什麼?

O2O概念日漸沉寂後。2015年美特斯邦威重磅推出有範 APP,定位為一款基於移動端的智慧化創業工具和時尚配搭體驗平臺。宣傳的勢頭做的很足,連續三季冠名贊助《奇葩說》,賺足了觀眾的眼球。但即使是被馬東賣力的口播喊爛了,這款時尚 app 吸引的流量依舊不甚樂觀。之所以不能火爆的原因還是它

難以引導時尚風潮 ,其生態鏈也尚未完善 ,

對時尚達人、買家、品牌商的聚合力不強。

於是,這又變成了一次高成本的試錯。接連的“網際網路+”試錯失利,導致美特斯邦威進一步被競爭對手遠遠甩開並被消費者逐漸拋棄。

寫在最後:

中國時裝巨頭隕落,美特斯邦威究竟做錯了什麼?

縱觀美特斯邦威的戰略思路,讓它最為頭疼的庫存問題,並沒有導致美邦深層次的產業鏈反思。先進供應鏈條下的快速“產品迭代能力”,沒有在美邦內部形成戰略重視。但

一個品牌的成功終究是包含產品、供應鏈、戰略、營銷等各個層面綜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的結果。

從邦購網、O2O再到有範APP,美特斯邦威的思維是超前的。但一切看似步步為營,實則是迫不得已,且都停留在形式上,而沒有觸動到公司運營、供應鏈、渠道等本質性問題,在轉型道路上自然越走越不暢快。這在表象上是品牌層面的失利。但拉開時間的長線,仔細研究美特斯邦威這幾年的動作,發現是其戰略級的失誤導致營銷上的偏差。

面對轉型的壓力,過度的並且急於追求品牌層面的建設與年輕化。但在這個過程中,美特斯邦威並未從根本上解決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缺乏明確的定位和使命。

越來越忽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建設以及產品發展戰略,這是美特斯邦威失去消費者市場的核心原因。

(文章部分圖片、影片及資料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如需轉載請聯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