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因“園”際會 漫遊“三生”

作者: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15

琳配什麼字起名字好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鼎

你有多久沒有站在山頂上俯瞰山脈連綿、綠樹成海?你有多久沒有在雨後的夏夜漫步郊野,聽蛙聲蟲鳴?你有多久沒有走進公園,信步水畔,賞花登閣?這些提問可以概括成同一個主題:你有多久沒有走進自然,將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與人的關係”一直是被全世界所討論的話題。2023年1月5日上線的《中國青年報》“陪你慢慢變好·迎春到”跨年視覺化聯播活動中的“共生·園立方”主題,便是一場探討人類與生態環境關係的互動節目。

“園立方”是中國青年報社與北京生態文化協會攜手北京市多家公園共同打造的文化數字體驗實體空間。“生命”“生態”“生活”則是這場聯播的三大板塊,亦是3個關鍵詞。我們以生命之姿存在於生態之中,與萬物相伴共生,探尋著生活之道,歡迎踏上此次“三生”之旅。

因“園”際會 漫遊“三生”

北京世園公園裡的天田山永寧閣 北京世園公園供圖

    善待一切生命,就是善待自己

你我對生命最初、最鮮活的認知,也許來自去過的第一家動物園。形形色色的動物似乎提醒著尚處年幼的我們,人類並不是這個星球上孤獨的存在。在“共生·園立方”主題直播“生命”板塊中,就出現了這樣的一處區域: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又名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一個以散養方式為主的自然保護區,老百姓習慣稱其為“南海子麋鹿苑”。

麋鹿俗稱“四不像”,是起源於中國的最古老的物種代表,擅游泳,喜愛棲息於溼地。影片裡的故事能讓觀眾瞭解麋鹿發展的歷程,它不僅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坎坷與興盛,其迴歸復興更是國家強盛的生動註腳。目前,南海子麋鹿苑先後向鄱陽湖、木蘭圍場等地輸出590多隻麋鹿,在全國建立了45處麋鹿遷地保護地,麋鹿已經達1。2萬隻。

在“共生·園立方”聯播中講述了一個名為“一個人的動物園”的故事:八旬老人羅應玖30餘年來,獨守湖北恩施鳳凰山森林公園動物園,是那裡唯一的員工。在這家動物園中,有不少動物是他親手從商販手中、捕獸夾下救下來的。他用心飼養這些動物,照顧它們,為它們起名字,不離不棄。羅應玖說:“我的一切都要以動物為重。”羅應玖的孫女羅巍也在B站開設賬號“羅爺爺的動物園”,記錄、釋出爺爺與動物們的日常點滴,感動了眾多網友。

在人類與動物的互動中,獲得“救治”的並不只有動物,在與動物的相伴中,慢慢變好的,還有我們自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與觀眾分享了寵物為人們心理健康帶來的幾大好處:首先,寵物可以起到安撫、緩解緊張情緒的作用;其次,養寵物會讓養育者與寵物之間產生一種情感關係,例如狗主人每天都需要餵狗、遛狗,這可以幫助養育者建立起生活的基本節奏,也能夠幫助人培養起責任心。此外,養寵物還可以讓人們走出自己,走出現代人生活的束縛,學會與世界萬物產生聯絡。陳祉妍說,當一個人對動物有所瞭解併產生感情的時候,便不再是一個人行走,而是在與很多朋友或生靈進行互動,相互陪伴。

動物的魅力與生俱來,而當其與文學相遇,更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在中國當代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的妙趣講解中,觀眾會重新認識可愛的“鑽洞達人”土撥鼠、“自帶氧氣瓶”的飛行專家天鵝、擁有迷人雙眸的“喵星人”……瞭解它們各自在食物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最終懂得善待一切生命,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保護生態,守護家園

生態環境承載著生命所需的生存空間和營養物質,是孕育生命的溫床,是生命最終的歸宿,是我們共同的家。在綠意盎然的“生態”板塊,人們的視線一定無法避開那片近13萬畝的青綠汪洋。這片綠海位於北京市十三陵林場,60年前這裡有的僅是荒山、荒地和殘次林地。透過一代代育林人和護林人的不懈努力,荒山變成了林海。如今,十三陵林場擁有20餘種喬木樹種,一個較為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已經形成。

北京市十三陵林場管理處上口分場管理站站長許慧敏說,為了改善林場中各種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林場中設定了鳥食臺,併為鳥類提供食源和巢穴,還搭建了可以為小型野生動物提供生存空間的人造灌木叢。“隨著林場多年的經營和管護,林場裡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不斷好轉,林場的生物多樣性逐步提高。現在林場裡的主要野生動物有10餘種,林場裡的100餘臺紅外相機也曾監測到中華斑羚、豹貓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森林、海洋、溼地是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位於北京市永定河休閒森林公園的溼地是一顆名副其實的“人工腎”,始建於2018年4月,並於2022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對中水進行深度淨化後排入永定河進行生態補水,是這片人工溼地最主要的功能。每天都會有約6萬立方米的中水流入位於溼地中央的“布水池”,接著被“泵”向31。03公頃的溼地,再有經過溼地深度淨化的符合排放標準的水,作為補給,注入永定河。除了淨水,溼地還為綠頭鴨、白鷺等野生水鳥和40餘種溼生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間和養分,動植物們在此處生長、繁衍,最終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溼地建成後,不僅達到了給永定河補水的目的,還極大地豐富了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希望大家在園區內遊玩時及時帶走生活垃圾,不在溼地區域露營,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永定河休閒森林公園管理處溼地管理科科長饒剛說。

回顧2022年,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文明辦等單位主辦了2022年“文明遊園 青春添彩”主題宣傳文創作品徵集活動;清明小長假期間,中國青年報“溫暖一平方”夥伴柳蔭公園舉辦了“雙奧之城 折柳寄情”第十二屆柳文化節,“文明遊園·溫暖一平方”旗幟簽名作為活動之一,鼓勵遊人踐行“文明遊園從我做起”,用文明裝點公園的每一平方;在9月舉行的北京公園“文明遊園”形象標識釋出會暨2022年秋季文明遊園主題宣傳活動上,可愛的“文小明”“遊小園”聯袂亮相,“萌翻”了市民遊客。中國青年報“溫暖一平方”直播間也講述了這對文明遊園新夥伴的誕生故事。

2023年元旦前後,《中國青年報》“陪你慢慢變好·迎春到”跨年視覺化聯播活動電子海報陸續上線石景山區30個“更讀戶外智慧書櫃”。“更讀戶外智慧書櫃”由石景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在該區主導鋪設,群眾可透過掃碼自主借閱圖書,享受多樣的文化惠民服務。

    用心生活,不負萬物

走過“生命”和“生態”板塊,我們最終迴歸“生活”。自然萬物是如何教會人們生活的?我們不妨先把時間向前推至古老的周朝,去翻閱一部中國最早的詩歌文學作品《詩經》。不難發現,《詩經》中的許多典故和文學意象都成了後世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和主題。從日月星辰到花鳥魚蟲,從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到貴族的宴飲、祭祀活動,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詩經》的創作素材,品讀《詩經》如擁抱天地、親近自然。

“生活”板塊中的《裡說豐年》展現的便是《詩經》中描繪的春耕夏長秋收冬慶的場景:第一幕《搗練圖》表現古代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第二幕《詩樂舞》還原古人在閒暇之餘輕歌曼舞的雅緻生活;第三幕《詩經·周頌·豐年》則展現了孩子們穿上搗練縫製的新衣,其樂融融過新年的場景。

《詩經》中包含大量對節日場景和時令物候的記錄和描寫,將古人的生活智慧與意趣展露無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節日與二十四節氣如今依然是現代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被持續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生活”板塊中展播的青春國潮微綜藝節目《我的節節》,讓傳統節日和節氣文化變得更“年輕”、更“有趣”、更“接地氣”。在《我的節節·驚蟄篇》中,主持人來到北海公園,在各色古建築中尋找“龍之九子”的身影;在《我的節節·清明篇》中,節目組走進恭王府,以亭中“曲水流觴”之景引出古代文人雅士之樂;在《我的節節·夏至篇》中,主持人去往地壇,探秘古代帝王“祭祀地神”之儀;在《我的節節·七夕篇》中,節目組又來到龍潭公園,尋找寓意“美滿幸福”的並蒂蓮花……

美麗的花朵不僅開放在公園中,也開放在人們的腳下。在“生活”板塊的最後,一群跑步運動愛好者用奔跑的足跡繪就成一朵雪蓮花。在這寒冷的冬日,讓我們一同靜待花開,迎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