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說說古易那些事之六孔子在《易經》創作過程中做了什麼貢獻

作者:由 文牧說易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25

序卦傳誰寫的

孔子,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

時期

魯國

人,

儒家學派

創始人,被尊為

“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

晚年修訂

六經

即《

》《

》《

》《

》《

》《

春秋

》。那孔子在《易經》創作過程中做出了什麼貢獻呢?

說說古易那些事之六孔子在《易經》創作過程中做了什麼貢獻

1。創作十翼

漢代班固《漢書

·藝文志》記載:“孔氏為之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十翼”已見於拙作《

《周易》

“十翼”都講了些什麼

》,此不贅。孔子創作了《易傳》十篇,稱為十翼。因此,同伏羲、文王一樣對《易經》的完備做了重大貢獻,所以,漢代班固《漢書

·藝文志》才說:“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就是指伏羲、文王、孔子;三古就是指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

正是因為孔子創作了十翼,後世才有孔子

“贊易”“翼易”之說。

胡一桂撰

周易

啟蒙

翼傳

·下篇

》:

自孔子

文王易

而夏商之書廢矣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記載:

徐在漢曰

夫文王演易

演包犧之易也

孔子翼易

翼文王之易也

說說古易那些事之六孔子在《易經》創作過程中做了什麼貢獻

2。孔子易

按照古人的記載,孔子研讀《易經》是下了苦功的。《

論語比考讖

孔子讀易韋編三絶

鐵摘三折

,漆

書三滅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經過這樣一番刻苦研究之後,孔子形成了自己的易學,即孔子易。孔子易包含什麼呢?

其說有二:

其一,推明義理。

葉適撰

習學記言

·卷七

》:

凡卦之辭

文之繇

筮史所測

推數極象

比物連類

不差毫

發,

獨孔子以為不然

故孔氏之系易

以為必如是而測之

由其中正

而不以禍福利害亂其心者

此君子之所以為易也

而學者既不能知

反援孔子之易

同歸於卜筮

以為

人更三聖

三古

而後成書

嗟夫

學者之自聾瞽

無足怪者

而吾悲其轉相聾瞽於人而未有己也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記載:

吳仁杰又曰

竊疑卦爻之辭

本為卜筮者斷吉凶

而因以訓誡

至彖

文言之作

始因其吉凶訓戒之意

而推說其理義以明之

林學

伏羲畫卦

以寫

陽之變化

文王

周公作卦爻辭

以決天下之疑

孔子作彖

以推明事物當然之理

然爻畫既具

而三者已備乎其中

先聖

後聖互相發明耳

古代學者認為,伏羲畫卦,用來撰寫陰陽的變化;周文王、周公創作卦爻辭,用以決斷天下的疑惑;孔子不同於前聖,而是創作彖傳、象傳等十翼,用以推明事物當然之理。換言之,孔子之易,不是考慮的禍福利害,而是闡明其中義理;不是論斷吉凶因而訓誡,而是因其吉凶訓誡之意,推說其中義理。這是孔子易同古聖之易最大的不同之處。

說說古易那些事之六孔子在《易經》創作過程中做了什麼貢獻

其二,四易

陸績,字公紀,

東漢末年

陸康

之子。陸績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曆法,星曆算數無不涉覽,雖在軍中,不廢著作,曾作《

渾天圖

》,注《

易經

》,撰《

太玄經

注》。

可惜天不假年,

三十二歲即去世。陸績曾經說:

陸績曰

孔子易雲有四易

一世二世為地易

三世四世為人易

五世六世為天易

遊魂歸魂為鬼易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陸績此說,當有所據。但觀其所謂一世、二世等語,所說孔子易或與京房八宮卦有關。此是後話,暫且不論。

說說古易那些事之六孔子在《易經》創作過程中做了什麼貢獻

3。質疑諸說

孔子創作十翼的說法,歷來贊同者甚多,然而質疑之說也未曾斷絕,茲據

清代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所輯諸說

,略述於下,以供學者參考。

一是質疑《文言》

李心傳曰

:《

文言傳

十翼之第七篇也

先儒以其首章八句

春秋傳

所載穆姜之言不異

疑非孔子之言

故梁武帝以此篇為文王所作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高

似孫曰

:《

元者善之長也

’《

左傳

元者體之長也

’《

足以合禮

’《

左傳

足以合禮

’。‘

之與

’,‘會’

之與

‘德’,

其字不同

其義則別

。《

文言

》,

孔子所作

然孔子生於襄公二十二年

史作此筮乃襄公九年

二語

在孔子之先也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質疑《文言》非孔子所作的最有力證據是《文言》與《左傳》幾乎相同的八句話,這八句話在孔子生前就已經出現了,不可能是引用孔子的言論。關於《文言》是周文王所作或孔子所作的辨析,已見於拙作《

說說古易那些事之四文王在《易經》創作過程中做了什麼貢獻

》,此不贅。

二是質疑《繫辭》

王開祖曰

或曰

:《

繫辭果非聖人之言乎

其原出於孔子

而後相傳於易師

其來也

遠,

其傳也

久,

其間失墜而增加者不能無也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熊良輔曰

:《

繫辭傳

無經可附

,蓋

總括卦爻之大意而云

漢以來

繫辭

名之

今謂之

繫辭

亦可

歐陽公謂

非聖人作

’,

殊不思道德性命之蘊

六經之理

皆自此出

而天地事物之情狀

亦靡所不載矣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王申子曰

:《

繫辭

之文

先儒多疑其錯亂

以為非夫子所作

然其間發明作

之要

示人用

之法

委曲詳盡

有條有理

非胸中有全

不能道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質疑《繫辭》非孔子所作的最有力證據是內容錯亂,因此,歐陽修等人認為,《繫辭》非孔子所作。然而,也可能是《繫辭》原本出於孔子,後在傳承過程中加入了易師的見解,又或者因為年代久遠而有失墜,總歸無從考證。但是,《繫辭》中發明創作《易》的要義,指示運用《易》的方法,委曲詳盡,有條有理,天地萬物靡不俱載,如果不是胸中有全部《易》的人,是不可能講出來的。然而,能夠對《易》體認至如此境界的人,又能有誰呢?

三是質疑《序卦》

李清臣曰

十翼

皆孔子之言乎

不得而知也

然有疑焉

。《

序卦

韓康伯雖已明非易之蘊

而未明其所以然也

易卦之序

二二相從

序卦

之名

,蓋

有義之苟合者

有義之不合而強通者

是豈聖人之言耶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葉適又曰

:《

易傳

序卦

最淺鄙

於易有害

按諸卦之名以象取之

聖人重複

殷勤其辭以訓釋之

多至數十百言未已

。蓋

其難明如此

序卦

不然

鱗次櫛比而言之

使其果若是

則束而聯之

一讀而盡矣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王申子曰

若夫經中

序卦

之文

義乖理淺

決非聖人之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質疑《序卦》最有力的證據是語言淺鄙,因此,葉適等人認為,《序卦》非孔子所作。然而,莫非孔子以淺近的語言敘述一種萬物因果的關係鏈條,就不可以嗎?

四是質疑十翼

吳仁杰曰

並孔子所作之傳十篇

凡十二篇

中間頗為諸儒所亂

近世晁氏始正其失

而未能盡合古文

呂氏又更定

為經二卷

傳十卷

乃復孔氏之舊雲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葉適曰

言孔氏為彖

繫辭

文言

序卦之屬

亦無明據

。《

論語

但言

假我數年

五十以學易

而已

易學之成與其講論問答

乃無所見

所謂彖

繫辭作於孔氏者

亦未敢信也

又曰

坤為父母

坎離震艮

兌為男女

皆卜筮牽合之虛文

非孔氏之書所道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質疑

“十翼”非孔子所作的最有力證據是沒有證據,因此,葉適等人認為《十翼》非孔子所作。也就是說,在其他史料中沒有得到孔子創作“十翼”的明確證據。加之,《十翼》在傳承過程中,加入了後世儒者的諸多文字,因此,《十翼》已經難以證明是孔子的創作。

總結諸說,朱彝尊講了一段話:

又按

六經自秦火之後

周易

為完書

雖費直更之於前

王弼亂之於後

其餘無可議者

而歐陽永叔

王景山乃疑及

繫辭

》,

張芸叟疑及爻辭

李邦直

朱新仲

卿疑及

序卦傳

》,

皆高明之過也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太聰明瞭,未必是好事。

說說古易那些事之六孔子在《易經》創作過程中做了什麼貢獻

4。三聖一易

《易經》的創作過程既然經過伏羲、文王、孔子三聖,那三聖是什麼關係呢?

紀瞻曰

昔庖犧畫八卦

,陰

陽之理盡矣

文王

仲尼系其遺業

三聖相承

共同一致

稱易

無復其餘也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薛溫其曰

:《

》,

累聖相傳之意

;《

大象

》,

孔子獨出之事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郝敬曰

聖人修辭立誠

言不盡意

伏羲畫卦無辭

以俟文王

文王系彖無爻

以俟周公

周公系象無傳

以俟孔子

三聖皆以未盡之意

遞相傳述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徐在漢曰

分言之為包犧

文王

孔子三聖之易

其實孔子之易明

而犧文之易無餘蘊矣

又曰

世儒有今易

古易之分

夫文王演羲皇之易

孔子翼文王之易

後學由孔子之易求文王之易

由文王之易求羲皇之易

則知三聖人無二易

千萬世無二易

”(

清代

朱彝尊撰

經義考

·卷四

》)

自從伏羲畫八卦,文王、孔子繼承他的事業,其間雖有變化,卜筮也好,義理也罷,不過是一種具體形式上的區別,三聖從

“《易》準天地”這個根本理念上,是相互傳承的,共同一致,因此,所謂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孔子之易,只是一易而已,“

三聖人無二易

千萬世無二易

(未完待續)

你的支援是我前進的動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文牧說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