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逆勢豪擲600億買地,房企艱難時刻殺出一匹黑馬

作者:由 財經天下週刊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28

浙果壹號賺錢嗎

撰文 / 張文靜

編輯 / 田晏林

房地產市場變幻莫測,在杭州購房者深度認可的綠城、濱江、融創三大房企品牌中,如今融創為應付債務焦頭爛額;業內心中的“白月光”綠城,也自創始人宋衛平淡出後,在杭州本土人士眼中已“泯然眾人”。看起來,曾經的“千年老二”濱江集團似乎扛起了浙系房企的大旗,成了這輪下行週期裡的贏家。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逆勢豪擲600億買地,房企艱難時刻殺出一匹黑馬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還沒有完全脫離煎熬期,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草木皆兵。這點,從開發商的拿地意願上可見一斑。

土地,作為房地產開發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現如今,卻被更加謹慎、理性地對待。中國指數研究院資料顯示,2022年1-5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4681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64。7%。

且相較於央企,民營房企受制於債務壓力,更不敢在土地市場貿然加碼。但就在房企普遍如履薄冰的時候,杭州本地民營房企杭州濱江房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濱江集團”)卻以單月豪擲超180億元買地,震驚業內。

資料顯示,從今年前五個月的新增土地貨值排名看,華潤置地、濱江集團和綠城中國分別以634億元、592億元和565億元佔據榜單前三位。

作為僅次於央企華潤的拿地“猛將”,濱江集團是極少數依靠押注單一市場,成為擁有千億年銷售額的全國百強房企。儘管在2021年,該公司銷售額達到1691億元,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濱江都跟在“老大哥”綠城中國身後,聲名不顯。

甚至在全國房企紛紛湧入杭州市場那會兒,招架不住外來勢力進攻的濱江集團還曾一度因保守掉隊。2015年前後,這家深耕杭州市場的房企也曾嘗試走出杭州,向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擴張,但最終都無功而返。

業內對濱江集團的評價自此出現兩極分化——喜歡它的人,把它視為杭州的房企標杆;同時外界也質疑濱江有限的對外擴張能力,支撐不起它的勃勃野心。

2022年,是濱江集團“三十而立”之年,也是創始人兼集團董事長戚金興

60歲的年頭。半個月前,戚金興對外表示,未來5至10年是濱江最好的發展期,也是其本人綜合能力最強的時期。

只是市場還很不放心。面對當前的房地產行情,濱江集團逆流而上,真的踏準市場節奏了嗎?偏安杭州一隅,能否讓其一勞永逸?

單月豪擲180億

5月26日,濱江集團釋出公告稱,提請股東大會批准專案公司向合作方股東提供財務資助合計不超過186。2億元。在此一週前,該集團董事會剛剛透過決議,一天內成立了4家地塊專案公司。種種“豪橫”舉動,無不透露出“要大幹一場”的訊號。

今年上半年,在同行們捂緊錢袋子,經常缺席土地拍賣會時,濱江集團先是豪擲186億元在杭州首輪土拍中拿下11宗地塊,5月初又斥資57億元接盤出險房企陽光城位於浙江永康市經濟開發區的6宗地塊。這意味著,短短1個月內,濱江將17宗土地收入囊中。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TOP100企業前4月拿地總額3626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55。9%。而濱江集團,1月至4月以累計新增貨值575億元排在全國房企榜首。

與一年前杭州首批集中供地時的擔憂心情不同,近兩個月來

戚金興

大筆投資,引起了市場和投資者的注意。一向低調的濱江,為何在鶴唳風聲的2022年選擇逆勢擴張、積極併購,背後到底在打什麼主意?

要知道在一年前,戚金興對土地市場還非常悲觀,認為“努力做到1%至2%的淨利潤水平”就很不錯了。但在今年5月召開的2021年業績會上,面對投資者對濱江逆勢拿地的疑問,戚金興一反

態,稱拿地是基於對杭州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公司今年拿地利潤率整體高於去年,平均淨利潤率在8%左右。”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個利潤水平可能是保守

估計

,實際可能會超過8%。一位杭州房企人士告訴《財經天下》週刊,今年一批次集中供地中,濱江的運氣並不算好,11宗地中僅1宗是搖號中標;5宗是不足封頂獲得的;另外5宗,商業地塊較多或是未來社群地塊。

在該房企人士看來,濱江能拿到這麼多的土地,與拍賣規則的調整有一定關係。據悉,今年杭州首創了“次高報價者得”,即當競拍地塊達到10%溢價後,將直接轉入一次性報價環節。一次性報價環節中,若有2個及以上有效報價,即有效報價中金額第二高

報價

為競得價。

這意味著,單打獨鬥比不上抱團取暖。據業內人士介紹,按照新的規則,最高價肯定沒人想投,因為房企都是交了鉅額保證金來參加土地拍賣的,不是來“自殺”的,“如果以小團體的形式,在出價的時候直接拉到最高,其餘都往第二高的價格去投,那麼小團體中,肯定會有盟友參加搖號或是直接中標。”

一位接近濱江集團的杭州房企土地投資部人士透露,濱江今年拿到的11宗土地基本沒有全自營的,都是合作,而且是抱團參拍搖號。“有些土地至少有2家企業合作,多的能有5家聯合,從一開始就繫結。”

《財經天下》週刊還注意到,前兩年,濱江集團在浙江省全覆蓋佈局,而今年更多在看杭州的機會。一位熟悉杭州樓市的人士表示,由於限價,杭州核心地段市場“倒掛”現象較為普遍,即同地段二手房比新房價格高得多。“2021年杭州一系列政策推行,二手房銷售受到影響,但核心地段新房幾乎不受影響,都是期房就售空,且搖號中籤率並不高。”

並且近年來,網際網路電商的發展吸引了大波人才,杭州人才引進量居全國前列。只要不斷有人口流入,就不怕沒人買房。但濱江集團營銷員工也坦言,整體市場行情下行,銷售有一定壓力,只不過杭州人口一直向內流入,也讓濱江拿地充滿底氣。

對杭州未來樓市的看好,以及在本土積累的龐大客戶群,濱江集團才敢毫不猶豫地加大賭注。但在當地業內人士看來,找到靠譜的盟友,抱團拿地並非易事。濱江能如此順利地做到,與掌門人戚金興的行事風格息息相關。

逆勢豪擲600億買地,房企艱難時刻殺出一匹黑馬

(2019年,上海,杭州濱江集團開發濱江樓盤公園壹號樓盤 圖源:視覺中國)

老闆是何來頭?

1962年出生的戚金興是杭州本地人,最早曾任杭州市江乾區鄉鎮企業局科長。1992年,他拿著借來的8萬元,帶著6名員工開始籌建一家集體所有制的房屋開發單位——濱江房屋建設開發公司。

1996年,杭州濱江房產集團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濱江集團開始改制,以戚金興為代表的管理層買下了公司60%股權,之後的兩次增資,江乾區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持股比例被稀釋至8%。2006年,戚金興又買下了這8%的股權,濱江集團徹底成為一家民營地產公司。

2002年,濱江憑藉開發金色海岸豪宅專案,一戰成名,杭州樓市也因此進入豪宅精裝修時代。此後,金色家園、金色海岸等專案相繼面世,更加奠定了濱江集團在杭州的地位。2008年,濱江集團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最早一批登陸A股的房企。

但沒人能想到,創業之初,戚金興一直在經歷沒錢、沒人、沒土地的窘境。這也使他想到合作建房,直到今天,也成了濱江集團的經營底色。據行業人士透露,房企們願意跟濱江繫結的最大原因是戚金興肯讓利。據悉,濱江集團在合作專案中的持股比例都不高,大多數為20%,最低只有10%,最高也不過40%。

一位在杭州負責土地投資的房企人士劉明與濱江集團有過幾次合作,在他看來,戚老闆能在杭州呼朋引伴,與他的性格和管理手段不無關係。“戚老闆基本不篩合作伙伴,只要能一起賺錢,誰都行。而且濱江付款很及時,都是現金支付。”

《財經天下》週刊獲悉,在與濱江合作的企業中,不乏興耀、建杭、中豪等與濱江關係密切的“老夥計”,也有拍地過程中直接敲定的“新盟友”。

劉明說,像中豪、通達、杭州灣等公司,都是跟著濱江集團一起發展起來的,這些企業的老闆都曾是戚金興的“小老弟”,現在在各自領域發展很好。“許多合作單位願意跟著戚金興,就是因為戚老闆願意給利潤。”而且,由於濱江在杭州具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有些專案不用做營銷就能快速去化,合作者也紛至沓來。

資料顯示,2021年濱江集團全口徑銷售額1691。3億元,但在權益銷售額方面,該公司仍未達到千億規模,2021年僅為871。5億元,權益銷售比僅為51。53%。

2019年,濱江集團首次跨入千億規模。但由於該公司長期採取合作方式經營專案,其銷售額也經常被外界質疑“注水”。

不過,戚金興並不在乎這些言論。2017年,杭州市場一直以來的“綠城第一、濱江第二、萬科第三”格局被打破,綠城讓出多年杭州銷售冠軍的位置。戚金興曾說,“既然格局打破了,濱江就必須爭第一了。不然對不起我的團隊,他們兵強馬壯,戰鬥力強,我必須給他們爭奪榮譽的機會。”

其實在創業近20年的時間裡,戚金興一直低調地排在綠城中國創始人宋衛平的身後。當年融創收購綠城失敗後,外界直言最高興的是戚金興。因為宋衛平歸來,戚金興不再孤軍奮戰,有所依附,浙江品牌可與外來巨頭抗衡。而有宋衛平的綠城在前,濱江也更安全。戚金興也說,有宋衛平在,“他風風火火,我就躲在他後面——他的高調顯得我

低調

。”

如今,這個杭州房企的“千年老二”似乎要扛起“浙系”房企的大旗了。

“濱江是少數在廢墟中真的活下來的民營兄弟。”一位資深地產從業者感慨道,在他看來,濱江在這輪週期下能活下來的原因在於沒大舉擴張、也沒玩高週轉,“不過,像這種小而美、中而美的房企在其他省市也有,只是都沒上市罷了。”

多位杭州房企人士向《財經天下》週刊表達了對戚金興經營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肯定,在普遍裁員、降薪的房地產行業,濱江集團的團隊離職率保持低位。事實上,直到2021年,該公司員工人數僅有1644人。

“總部就幾十個人,戚金興身邊的人都是跟了他二十多年的。好在沒怎麼加槓桿,而且合作代建多,自己出資少,基本不出浙江省,所以公司還算穩健。”在上述房企人士看來,濱江的模式,很多房企學不來,它能夠用綠城1/5的人力,將成本壓低10%。

逆勢豪擲600億買地,房企艱難時刻殺出一匹黑馬

(杭州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 圖源:視覺中國)

為何走不出浙江?

走不出浙江,一直是外界對濱江集團最大的詬病。

2018年,戚金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評價濱江上市十年的表現,稱“充其量算合格”。這談不上是一個滿意的評價。在他看來,那些年的保守謹慎和踏錯節奏讓濱江錯失了不少機會。儘管濱江的負債水平一直保持在行業低值,但沒能把企業規模拉大,始終讓戚金興感到遺憾。

2008年,房地產行業向好,濱江集團卻只拿下3個專案。之後的兩年,濱江拓展到三四線城市,但花了三年半時間才消化完畢。2014年,完成去化一身輕的濱江,再次謹慎起來,為保持現金流和銷售量,降低貸款與負債。

但到了2015年前後,戚金興決定提速,嘗試走出杭州舒適圈,向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拓展,但由於人員精簡,不能支撐跨省管控,管理半徑一大,企業就支撐不了,幾度陷入突圍困境。

離開大本營之後,濱江集團“水土不服”得厲害。2015年底,濱江聯合平安不動產以34。65億元競得上海寶山區一宗地塊,沒想到遭遇調控,這個專案被套了好幾年;2016年深圳龍華舊改專案,也因政策原因被按下暫停鍵,濱江退出了專案,並且向合作方借出的11。6億元也打了水漂,導致2019年濱江計提了7。24億元壞賬。此外,上海湘府花園專案也出現類似糾紛。

嘗試走出浙江失敗後,濱江再次回到杭州,並加大拿地力度。2021年,濱江新增38個專案,35個分佈於浙江,其中杭州有18個。此外,截至2021年底,公司土地儲備中,杭州佔60%,寧波等二三線城市佔25%,外省僅佔15%。

“濱江確實很少走出浙江,南京,廣東有個別項目,但是都沒有擴出去,最近更是杭州都不出。”杭州一位房企人士直言。

在劉明看來,水土不服的原因在於“玩不過同行的高週轉”。據他透露,濱江目前仍是較粗放的人管專案模式,制度化或資訊化滯後。“濱江團隊都是老員工,合作的是老施工單位,使用老工法工藝,所以很少出錯,這也是濱江人均效能高的原因之一。”

但他同時表示,因為制度不全,招標或是成本管控上還是很粗放的,一旦出現新管理者和新的施工單位,對濱江沒有足夠的經驗及熟悉度,就容易出錯,舞弊案件會層出不窮。

在5月份的業績會上,戚金興表現出對杭州市場極為看好。他說杭州是全國少有的幾個供需平衡的城市。人才的流入,也支撐了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濱江在杭州市場份額這幾年都保持在10%左右。

但有投資者提出異議,認為如果永遠偏安一隅,浙江市場是否足夠大,能支撐濱江一直領先?以及走向省外,濱江能力是否存在明顯短板?對此,戚金興只以“向同行借鑑學習”“省外與合作方優勢互補”等模糊言辭迴應。

在劉明看來,如果在杭州市場,濱江都做不下去了,那麼其他房企更做不下去;如果杭州市場都不行,其他城市會更糟糕。不過,他也表示,從長期來看,杭州的經濟發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在企業裁員的背景下,樓市風險依然存在。

對於一家企業的掌舵者來說,選擇哪種經營戰略,往往是一個辯證取捨的過程。是求穩、求快、還是求規模,考驗的是老闆的智慧和決斷。戚金興給出的答案是,在行業下行期,保住規模,守住大本營。

但在行業人士看來,濱江集團未來最大的風險,一是成也戚金興,敗也戚金興;二是成也杭州,敗也杭州。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劉明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