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席地而坐有深意

作者:由 新華社客戶端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28

席地而坐是什麼意思

席地而坐是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細節,卻是寧波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的最好折射。

《瞭望東方週刊》記者王啟廣、戴聞名 編輯金明大

席地而坐有深意

寧波天一廣場“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範區域

寧波,是中國率先提出打造“席地而坐之城”的城市。

2020年,寧波打造出了首批26個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範區域,“顏值”標準線是“隨時隨地坐下來,身上衣褲不會弄髒”。

這份名單裡,包括了寧波“頂流”時尚地標老外灘和核心商圈天一廣場。這裡每日人流如織,節假日更是人氣爆棚,要達到席地而坐的乾淨程度,難度可想而知。

而寧波的決心並不止於此。未來3年,其還計劃建成100個這樣的高品質示範區域。

在此基礎上,寧波進一步提出了打造“最乾淨城市”的目標,推動公共廣場、農貿市場等人流最為密集之地“見底色”“亮本色”。

乾淨是城市環境的基礎,是民生幸福的裡子,更是文明城市的底色。席地而坐是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細節,卻是寧波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的最好折射——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始於更精細的治理。只有如繡花一樣雕琢每一個城市細節,才能建成真正的文明城市、人民城市。

席地而坐有深意

寧波月湖

老外灘:“席地影院”看大片

老外灘,位於甬江、奉化江和餘姚江三江匯流之處,唐宋年間就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曾是鑑真東渡日本的起點。1842年《南京條約》開放寧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後,這裡是中國最早開埠的區域之一,比上海外灘還早20年,見證了寧波近代百年的城市變遷。

這片總佔地面積4。8萬平方米、擁有一批百年曆史建築的地塊,如今也是寧波的網紅打卡地,餐廳酒吧雲集,人流摩肩接踵。

《瞭望東方週刊》記者在入夜後來到老外灘濱江一側的人行步道,首先看到的,是“寧波市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範區域”的醒目標牌。沿江花壇的石面上,也標註著“公共休憩空間”字樣。

走上步道,腳下乾淨整潔,看不到肉眼可見的丟棄物。保潔人員在對濱江護欄、路燈杆和花壇石面進行迴圈擦拭,確保“觸手可及之處”均無塵無灰。老外灘管理方介紹,除了人工迴圈清潔之外,他們還使用了專業的平面深度清洗器,每月至少一次對區域內的人行道進行集中清潔。

為了席地可坐,管理方還精心打磨了一些細節。濱江步道區的主要“可坐點”之一——花壇邊緣石都經過了特殊工藝處理,原本粗糙的表面被打磨光滑,一來“坐感”更舒適,二來方便清潔擦拭。花壇邊緣石與景觀植物之間的部分,原先是泥土,現在都鋪上了乾淨的白石子,進一步增加了可坐區域。

再步行到甬江大橋之下,四塊一塵不染的石頭臺階同樣是席地而坐區域。

橋下石階,本是人來人往的衛生“死角”。管理方請來了專業的石材處理公司,把原先石階上頑固汙漬清潔乾淨,讓石頭“重見本色”。這裡每日高頻迴圈保潔,確保市民遊客隨時可以席地而坐。管理方還組織了“白手套檢查小組”,在上午5時到晚上12時的保潔時段內隨時抽查。

每日晚間是老外灘的人流高峰時段。夏天的夜晚,這裡江風習習,不時有市民就地坐下,歇腳聊天,幾塊無塵無灰的石階成了老外灘的天然“公共客廳”。

2021年夏天,實現了席地可坐的老外灘舉辦了“席地影院”紅色電影展:不用墊報紙,直接坐地上,吹著江風,就著夕陽和江景,喝著啤酒,觀賞露天大片。有市民在社交媒體上說:“眺望秀麗三江,體驗港城繁華,感受到了‘寧波式幸福’。”

“我們收到了很多市民反饋,希望‘席地影院’以後能多排片,定期辦——這正體現了‘席地而坐’的價值: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席地而坐”主要執行方之一寧波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寧說。

席地而坐有深意

公園裡練舞的寧波市民

天一廣場:“四無一見”隨意坐

建成於2000年的寧波天一廣場,位於市中心繁華商業街中山東路南側,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是寧波的“商業航母”。

廣場由華裔美籍建築師馬清運設計,主體建築呈“八卦”形圍合成一圈,裡面是一座中心廣場。為體現“天一生水”,廣場中還設有6000平方米的景觀水域和噴程達40米的巨型音樂噴泉。

天一廣場運營方——寧波城市廣場開發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洪波告訴本刊記者,這裡平日客流量在5萬-10萬之間,雙休日要到10萬以上,節假日可達30萬人,還有約460家零售和餐飲商戶,“可能是寧波打造‘席地而坐’難度最大的地方”。

本刊記者探訪時注意到,廣場地面基本看不到一般人流密集公共場所常見的廢紙、菸蒂和飲料瓶。可以看到的,是幾臺穿梭往來的自動掃地機和迅速清理丟棄物的保潔員。分類垃圾箱也相當整潔,沒有外溢的殘餘垃圾。當時正值傍晚音樂噴泉表演時段,除了購物大軍和休閒人群以外,還有不少市民和遊客專門來到這裡,席地而坐,觀賞噴泉。

張洪波介紹說,他們採取的保潔辦法,是根據廣場運營特點分時段保潔:早上5時-8時,廣場開門前,先由保潔員集中做一遍徹底清潔;白天營業時段主要由機器保潔,加保潔員巡邏責任區域;晚間客流量增多時巡邏頻率也相應增加,重點加強對酒吧、餐廳和主要通道的保潔力度。

他所說的“保潔”,不是一把掃帚、一隻簸箕、一塊抹布就好,而是一項高度精細化、可量化的工作。

保潔的要求,簡單來說,是“四無一見”——無垃圾、無汙跡、無積塵、無積水、見本色。此外,零星垃圾在地面的停留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

這個標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張洪波向本刊記者展示的《天一廣場“席地可坐”示範區保潔精細化實施方案》厚達45頁,從道路、果殼箱、垃圾房、噴泉等各個設施如何保潔,到極端天氣、極端人流的應急保障方案,再到保潔員如何精細化培訓和考評,可謂事無鉅細。

在對保潔員嚴格培訓和管理的基礎之上,寧波城市廣場開發經營有限公司還增加了雙重保障:公司各業務部門都劃定了一塊責任區域,每天排班參加巡邏;公司黨員志願隊則會在人流量最高的節假日,帶著工具幫助巡邏和保潔。

張洪波說,商圈內保潔的最大難題,是菸蒂。廣場內放置了80多個菸蒂投放缸,但亂扔菸蒂的現象仍然不時出現,大大增加了保潔工作量。幾經探索,廣場現在實行的是“執法勸導相結合” 的辦法——由執法隊員透過高頻徒步巡查,對部分不聽勸阻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執法整治,再加上耐心引導勸導,天一廣場目前日均菸蒂清掃數已明顯減少。

“市民文明素質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目前來說,嚴格管理最為有效。但長期來看,環境潔美,有助於激發出市民和遊客內心的尊嚴感和榮譽感,助推文明素質的提升。”張洪波說。

席地而坐有深意

寧波大學雲創小鎮公廁。該公廁是寧波市首座裝配式環衛公廁,獲得中國城市環境協會發布的“2018 年度公廁和垃圾分類示範案例”,是全國獲此殊榮的21座公廁之一

打造“最乾淨城市”

談起“席地而坐”,餘寧向記者強調,它不是一夜之間實現的,而是一件久久為功的城市文明工程。

早在2012年,寧波就開始實施“道路清爽行動”,著力提升城市清潔度,並打造長效化、常態化環境清潔機制。餘寧回憶說,當年市財政就對海曙區、江北區、鄞州區“老三區”投入7000萬元,區財政進行相應資金配套,用於購置現代化機械裝置和增加環衛工人收入。

“道路清爽行動”第一階段5年行動已經完成,目前正處在第二個5年行動之中。 現在,寧波環衛部門的機械清掃率已經從43%增加到了88%,全面推廣使用了道路汙染清除車等深度保潔裝備,配備了3輛中型洗地除汙車、31輛小型洗地機和64套洗地水磨盤等專業裝置,不但清潔效果好,也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

環衛工人收入增加後,從業人員數量和積極性明顯提高,人均保潔面積從8000-10000平方米降低到現在的5000-6500平方米,保潔巡迴頻率和精細化程度提高,垃圾停留的機率和時間隨之大幅減少。

正是在這樣的城市潔淨度和機制保障的基礎之上,寧波在2020年3月提出了分批次建立“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範區域的設想,並將力爭在3年內建立100個高品質示範區域。

2021年7月,寧波再一次“自我挑戰”——提出打造“最乾淨城市”,透過實施《寧波市全面打造“最乾淨城市”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面開展“最乾淨”指數測評,推動公共廣場、農貿市場、公共廁所等人流最為密集之地“見底色”“亮本色”。

比如公共廁所,在寧波將集體“大變身”:不但乾爽整潔無異味,而且將全面“智慧化”——透過智慧控制和感測傳導技術,公廁內的空間平面圖、廁位現狀、人流量統計、實時溫度溼度等資料會顯示在門口的專用智慧顯示屏上,引導群眾有序如廁。

公廁內還將配備自動除臭機、廁位自動沖水、洗手液、免費廁紙、感應式烘手機和防摔倒自動報警器等人文關懷裝置。公廁之外,還會有個“愛心驛站”,為路人提供熱水、充電設施等常用物品。

本刊記者在老外灘已看到了這樣一間“智慧愛心公共廁所”。未來,這樣的公廁將成為寧波的“標配”。

餘寧說,之所以提出打造 “最乾淨城市”,一方面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更是“自我標準的再提升”——“打造 ‘最乾淨城市’,意味著大量細緻的工作,也需要增加預算投入,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文明素養提升了,就是最有價值的事”。

席地而坐有深意

鄞州區鸝西走廊

創意點亮城市角落

城市光乾淨還不夠,還要追求“藝術感”——寧波還首創了“創意點亮城市角落”的行動,透過微創意、微改造、微提升,把一批老舊小區的衛生死角,透過創意,“變身”成了城市風景線。

寧波鄞州區白鶴街道黃鸝新村是一片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緊鄰蕭甬鐵路線,曾經是知名的“髒亂差”地帶。臨鐵路一側,居民們隨意種菜、養雞鴨,常常一片狼藉。

白鶴街道黨工委書記郭瓊穎對本刊記者回憶說,每年從這裡拉出去的垃圾都有20多車,清理完了居民又亂扔,基本是一塊城市“牛皮癬”。

2020年3月,白鶴街道痛下決心,不但要徹底清除“牛皮癬”,還要因地制宜,把沿鐵路一側打造成一條具有懷舊感和人情味的公共走廊。

白鶴街道黃鸝社群黨委書記王義豪介紹,改造採取了眾籌的形式,經過發動,收到了不少愛心企業和周邊居民捐款,鐵路部門幫忙聯絡了枕木建設步道,還有單位認領綠化種植和養護工作。僅用了266天,煥然一新的“鸝西走廊”正式揭幕。

現在,一走進“鸝西走廊”,看到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風格的鐵路小站“黃鸝站”。站內停靠著一節舊式綠皮火車,進入車廂,才發現這是一間小小咖啡館:一排排火車座就是咖啡桌,一張張火車票就是桌牌號,懷舊感十足。

走廊的主體部分,是一條長約500米的枕木步道,走在上面,像是回到了小時候在鐵道邊玩耍的日子。枕木步道邊,還有一條塑膠健身步道,老年人喜歡在這裡慢跑、散步、遛狗。走廊盡頭,則是一個孩子們的小遊樂場,可以盪鞦韆、滑滑梯、蹦蹦床。

一條不過500米長的走廊,如今成了寧波的網紅打卡地,居民和網民甚至還給這裡的每個小小景點起了好聽的名字—— “匯議亭”“鸝香道”“一里香”“鸝笆牆”等,一起匯成“鸝西十景”。

目前,“鸝西走廊”二期正在籌備之中,改造鐵路沿線一側剩餘的300多米地段。郭瓊穎介紹,改造將延續“共商共議、共籌共建、共治共管、共賞共享”的模式,打造1200多平方米的“客堂間”,作為居民的共享空間。在這裡,可享受平價理髮、磨剪刀、修傘等便民服務,孩子放學以後還能來上興趣班。

過去5年中,寧波市鄞州區以“微改造”模式,累計打造了27條“最美上學路”。透過因地制宜,美化校門口鋪裝路面,梳理提升綠化帶景觀,規劃家長接送區域和改造附屬設施,不但有效盤活了有限的市政空間,還做到了“一校一路一風景”。 “最美上學路”,成為寧波的又一個標誌性城市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