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傳統村落是人類聚落的活化石,是人類適應自然至今的結果

作者:由 夢遺談歷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29

黃繼忠怎麼樣

傳統村落,原名為大家所熟知的古村落,2012年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討論決定將以往稱“‘古村落’改為‘傳統村落’,以突出其文明價值及傳承的意義”。同年,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文化部在《關於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的指導意見》中第一次確立了傳統村落的概念和內涵:“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

傳統村落是人類聚落的活化石,是人類適應自然至今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村落是人類聚落的活化石,是人類適應自然至今的結果,也是社會最基本的文化單元。歷史文化名村是優秀的傳統村落,但傳統村落不一定都是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包含有大量的歷史村落和自然生態村落。在這一點上,二者有本質的區別。歐洲諸國因儲存文化遺產數量眾多,因此對歷史文物與建築的保護活動發端也較早。

傳統村落是人類聚落的活化石,是人類適應自然至今的結果

法國在1930年出臺《風景名勝地保護法》,“將富有藝術、歷史、科學、傳奇及畫境特色的小城鎮和村落同自然保護區、風景一併列為保護物件。”1933年召開的雅典會議並透過《雅典憲章》,此憲章專門強調了加強歷史地區(村鎮)、歷史建築的保護重要性與基本原則。1964年在威尼斯透過的《國際古蹟保護與修復憲章》(又稱《威尼斯憲章》),標誌著文化遺產保護在世界範圍內開始進入歷史村鎮文物古蹟、古建築保護修復的時代。1972年在法國巴黎透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是全人類共同保護人類遺產的標誌點。

傳統村落是人類聚落的活化石,是人類適應自然至今的結果

1975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透過的《關於保護歷史小城鎮的國際決議》,1976年在東非肯亞內羅畢召開的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大會第十九屆會議,透過並頒佈《關於歷史地區的保護及其當代作用的建議》(即內羅畢建議),主要強調了傳統村落、歷史城鎮的重要性,並納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範圍內;《保護歷史城鎮與地區憲章》(1987)、《關於鄉土建築遺產保護的憲章》(1999)、《西安宣言》(2005)等國際文獻從不同角度出發,對歷史村鎮文化遺產的物件範圍、內容、整體性都作了比較詳細、明確的規定。法國在1962年率先頒佈的《馬爾羅法》,確立了“歷史保護區”的概念和原則;

傳統村落是人類聚落的活化石,是人類適應自然至今的結果

1973年公佈的《城市規劃法》是因市區與村鎮改造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而專門制定的文物保護法。除此之外,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與相關組織簽訂協約,共同保護文化遺產。1944年英國開始進行對歷史建築的調查和登陸工作,制定“登陸建築”保護名單;1968年頒佈《城市文明法》提出“歷史地區”概念,強調歷史地區是“特點或外觀值得保護或予以強調的、具有特別的建築和歷史意義的地區”,強調“群體價值”。

傳統村落是人類聚落的活化石,是人類適應自然至今的結果

1980年美國設立專門款項保護城鎮歷史中心區;隨後對全國遺產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由國家公園管理局統管,設立遺產保護諮詢機構和民間社團等民間組織,政府遺產管理機構在其中佔有一定比例和職能許可權,從而形成政府、學術界、社會三方共同保護遺產的格局。日本自1960年全國實行城鎮改造後,在1968年開始發起全國性的文化遺產保護運動,於1970年成立“全國曆史風土保護聯盟”、1974年建立“全國文化城鎮保護聯盟”。日本內閣每年為每位無形文化傳承人提供200萬日元的政府資助,以政府行為購買傳承人作品等用於增加傳承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