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孩子從小開朗、聽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會得抑鬱症!?

作者:由 晴日心理_何日輝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30

開朗的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

本文字數約:5424 字

閱讀時間約:6 分鐘

本文章節:

01、難識別、又兇險的“微笑型抑鬱症”

02、千萬別總要求孩子聽話

03、創傷修復存在一定風險

04、復學困難,轉學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上週,我們分享了13歲抑鬱症患者瑤瑤的心理干預經過。她的媽媽也勇敢、無私地分享了女兒的成長經歷和患病過程。值得廣大家長一讀。

因臨床心理干預過程的細節較多,而文章篇幅有限,所以上週我們未能完全呈現瑤瑤症狀背後的心理根源。我也未能深入分析其中一些要點。今天這篇文章就詳細地展開談一談。

01、難識別、又兇險的“微笑型抑鬱症”

在家人和師友眼中,瑤瑤一直是個開朗、懂事的孩子,還積極熱心,爭當班幹部。

雖然她升上重點初中後,情緒有過較大的波動,並出現嚴重的學習障礙,不得不休學;但在家休養時,情緒一直很穩定,跟父母也能正常交流。

她隨父母來面診時,思路清晰,情緒平穩,談到過去的事情時反應正常、沒有明顯的情緒波動。問及她在家的表現時,她和父母都說挺正常。

總而言之,根據她當時的表現和敘述來看,她完全不像是個抑鬱症患者,還表露出超越這個年齡的懂事和理性。只是入睡比較難,家人過分抗拒藥物;還有就是沒法靜下心來學習。

所以,我當時認為她沒有明顯的情緒症狀,但有嚴重的學習障礙。至於失眠,我建議可以服用副作用較小的右佐匹克隆改善一下,降低睡眠差導致情緒波動的風險。

從這個角度看,瑤瑤的媽媽一直不相信女兒是抑鬱症,不相信其它醫院精神科大夫的診斷,也不願意讓女兒吃精神科藥物,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瑤瑤確實不像個抑鬱症的患者。

孩子從小開朗、聽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會得抑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正式開始對她實施心理干預後,她才告訴我們其更加真實的感受:

白天她會刻意壓抑負性情緒,有討好型人格,而且要求自己表現得成熟,照顧媽媽的感受,做“母親的母親”;

到了晚上獨處時,她有時會非常“亢奮”,但又會很快轉入抑鬱低沉,然後痛哭,甚至哭到睡著了。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種感覺就是“冰火兩重天”,非常痛苦。

我當時一聽她的表述“亢奮”,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很擔心這會不會是典型的輕躁狂發作的症狀,晚上是否出現了精力充沛、狂妄自大的表現。我再深入問診,但她也說不清楚具體的感覺和當時的心理活動。

後來經過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技術(TPMIH)心理干預,尋找到她“亢奮”的心理根源,我們才發現這不是輕躁狂發作。她說的“亢奮”是指焦躁、躁動、坐立不安、心神不寧;而不是帶有愉悅感的興奮。

也就是說,這背後還是疊加性心理創傷,具體的創傷事件在上週的案例文章中分享過了。

那如果是其他精神科大夫,他們對患者的心理不那麼重視和了解,或者沒有時間深入瞭解,更沒有辦法找到症狀背後的心理根源。一聽患者說晚上會“亢奮”,他們很可能就會認為是輕躁狂/躁狂發作,從而診斷為雙相障礙。

又因為她情緒變化的速度快,“亢奮”的時間短,不排除可能被診斷為快速迴圈型雙相障礙,或者非典型雙相障礙。

如果遇到對人格障礙比較重視的大夫,還有可能診斷其為青少年邊緣性人格障礙。但其實瑤瑤並不具備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其它核心特徵,比如非常害怕被人拋棄、缺乏自我反省能力等,她都沒有。

所以,正式開始心理干預後,我們糾正了對瑤瑤的診斷。她確實可診斷為抑鬱症,但症狀比較特殊,屬於大眾所說的“微笑型抑鬱症”;並伴有嚴重的學習障礙。

這說明什麼?說明“微笑型抑鬱症”真的非常隱蔽,識別的難度很高!

有的患者是故意隱瞞,極力偽裝;

但有的患者是自己都沒覺察出來,已經習以為常,並且合理化了。

瑤瑤就是後者。她面診時不是故意不說晚上的情緒波動,而是不覺得這是個問題。

有時候,她晚上躺在床上哭得停不下來,哭到暈過去或者睡著了,在夢裡還繼續哭,醒來時掛著淚珠。催眠治療師Lucy發現後,指出這個問題一定要處理。但瑤瑤覺得不需要,說“我都習慣了”,還認為對於她而言,這是一種有效的釋放壓力方式。

而且,她有時候白天也難掩痛苦。曾有幾次她跟別人在一起,突然感到悲傷、委屈,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但忍不住流眼淚,身邊人非常錯愕。

所以Lucy跟她分析,她晚上痛哭到睡著的做法並不是積極、健康、有效的解壓方式。這不但影響睡眠質量,壓力也無法很好地釋放,所以有時白天也會出現情緒莫名的失控,因為實在太壓抑了。

那白天的失態又會反過來影響她社交功能,導致社交障礙,被別人誤解。這會繼續對她造成疊加性心理創傷,加重內心的壓抑。

那如果這種做法不改變,心理創傷不斷疊加,並在晚上反覆被啟用、強化的話,當到了某一個臨界點,或者她遇到一些應激事件時,她就很容易陷入嚴重的災難化思維,產生自殺念頭,甚至採取自殺行動!這會被人認為是“抑鬱症復發”,從而否定之前接受的所有治療,實際上是抑鬱症的部分根源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經過Lucy這番分析後,瑤瑤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願意處理這個問題。這背後的心理根源,上週的案例文章中分享過了。

第二天我對瑤瑤做強化認知干預時,我跟她講今年的“成都49中學生突然跳樓身亡”事件。

那個高中生也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鬱症”患者,但父母一點覺察都沒有。當他決定自殺並死亡後,其父母非常震驚,完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那如果瑤瑤不加強覺察,並重視自己的情緒症狀,她也有可能發展為重度的“微笑型抑鬱症”,甚至發生悲劇!

“微笑型抑鬱症”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非常隱蔽,旁人、甚至至親之人都難以發現。

它又非常兇險,一旦患者精神崩潰,有強烈的自殺念頭時,他們的行動會非常堅決,甚至故意表現得積極、開朗,令外界麻痺大意,自殺成功率非常高!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看上去積極、開朗,就不會得抑鬱症。一定要當心“微笑型抑鬱症”!

02、千萬別總要求孩子聽話

瑤瑤為什麼會得“微笑型抑鬱症”?為什麼總是壓抑自己的負性情緒?

我們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技術(TPMIH)發現,這源於她太聽話了。

這一方面是因為她從小被母親要求必須聽話、不惹麻煩;

另一方面是因為被要求的時間長了,她也認為自己必須成熟懂事,而且內心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便極力做出他們喜歡的樣子。

孩子從小開朗、聽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會得抑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路

瑤瑤說,6歲之前她每天不是上幼兒園,就是上興趣班,幾乎一天都沒有休息過。雖然這和她母親的記憶有所出入,但她從個體角度出發感到壓力很大、很壓抑,這是事實。

與此同時,瑤瑤其實非常聰明。對比起他們的父母,這一代青少年、兒童接觸的資訊廣,是數字星球的“原住民”,他們的心智成熟得更早。

瑤瑤說,她小學時就看出來媽媽有一些行為很幼稚,比如容易為了一些小事過分焦慮。她對家裡很多事情和關係也看得非常清楚,但左右不了。

於是,她只好讓自己成為“小大人”,強迫自己表現得聽話、懂事,要成為“母親的母親”,從心理上反過來照顧媽媽的感受。

大家想想,這是一個才上初中的孩子啊,她現實生活中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所以,在心理干預過程中,瑤瑤常常表現出超越年齡的心智,不像13歲,像是20多歲。她幾乎沒有這個年齡的孩子應有的純真、率直和快樂。

面對著這樣“早熟”的孩子,我和Lucy一點都不因此感到欣慰,反而是感到可怕和心疼。她承受了她這個年齡不應承受的壓力,變成了不應成為的樣子。

對於這一點,我們的感受非常深刻。

所以,在心理干預後期,我和Lucy特別注重解除她這副“枷鎖”,引導她重拾這個年齡段應有的美好、快樂,並樹立“積極努力,順其自然”的健康心態。

希望父母們一定要引以為戒,要拋棄陳舊、錯誤的教育觀念,不要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總是要求孩子聽話,很可能埋下“微笑型抑鬱症”的隱患!

除此之外,瑤瑤的經歷還反映了一個常見家庭教育錯誤——父母愛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瑤瑤覺得自己不真實,徒有軀殼,沒有靈魂,但說不出原因。在深度催眠下發現,這源於母親從來不認可她,總說她不如別人,並督促她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

瑤瑤曾經據理力爭,認為自己其實也有優點。結果媽媽的回答非常無知、缺乏同理心,甚至可以說是簡單粗暴:“你反駁什麼啊!你就是不如別人啊!”

瑤瑤既感到委屈,也逐漸失去了自信,認為自己總在模仿別人,毫無個性。

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非常、非常常見,而且被很多父母推崇。他們認為這可以避免孩子驕傲,可以督促孩子不斷向優秀的人學習,從而變得更優秀。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但不懂得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心理活動規律,引導方法也不得當,親子關係往往也不親密。這反而對孩子造成了疊加性心理創傷。

希望廣大家長引以為戒,在孩子小的時候,儘量避免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較,無論是說孩子比別人差,還是比別人好。

說孩子比別人差,很可能會讓孩子自卑,認為父母不認可自己,增大抑鬱發作風險;

說孩子比別人好,很可能會讓孩子自大自負,自我誇獎,增大以後輕躁狂/躁狂發作的風險。

只有等到孩子逐漸長大,內心有了真正的自信,而且親子關係良好時,父母再引導孩子理性地與人比較。不妄自菲薄,也戒驕戒躁,揚長補短,踏踏實實地提升,變得更加優秀。

03、創傷修復存在一定風險

瑤瑤的媽媽認為,她和女兒之間的矛盾都是“小矛盾”,沒有很大的衝突。

但偏偏是這些“小矛盾”,成為了導致瑤瑤患病的絕大部分疊加性心理創傷。

催眠治療師Lucy第一次想處理瑤瑤和母親的關係時,瑤瑤大哭不止,哭了近2個小時。第二次想處理時,她還是痛哭,難以平復。這導致兩次深度催眠心理干預臨時取消。

後來她說,以前她在別人面前、甚至父母面前,她會不自覺地壓抑自己。哪怕哭,很快就會停下來。只有在夜晚獨處時,才會毫無保留地大哭。

孩子從小開朗、聽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會得抑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她對Lucy 的感覺不同。她覺得Lucy非常理解她,能感受到她的痛苦。而且前面幾次催眠治療的效果非常好,Lucy能實實在在地幫助她解決問題。所以她毫無顧忌地、將自己的真實狀態都表露出來。

她對Lucy已經不止是信任,而是她原話說的,“人生第一次可以向一個人敞開心扉,第一次有家人的感覺”。

家人的感覺是什麼?就是能給予我們理解、關愛、支援和幫助的感覺,讓我們有安全感。Lucy在短短的心理干預過程中做到了,而照料她13年的母親卻沒做到。

我把瑤瑤的原話告訴了她母親,這可能會讓其母親有點震驚和心裡不舒服:我為孩子付出了十幾年,怎麼孩子對一個外人有家人的感覺?對我卻沒有?

我引導瑤瑤母親明白,這是因為她對孩子造成的創傷非常多、非常大,孩子實在太壓抑了。孩子特別希望有人理解她、幫助自己。

以前她因為無知,沒有做到;但今後一定不能重蹈覆轍。一定要將盲目的愛轉化為有覺悟的、有智慧的愛,讓孩子從心底裡感受到母親是她至親的人。

瑤瑤的母親明白了,後來也用實際行動作出了積極的改變,改善跟女兒的親子關係。

隔了20多天後,Lucy再次嘗試處理瑤瑤和母親的關係,瑤瑤才終於保持情緒相對平穩,接受了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

而且,這還有前期已經處理過一些問題,修復了母親對她造成的一些心理創傷的基礎。

如果瑤瑤一開始接受催眠就處理她和母親的關係,大量創傷被啟用,她很可能出現精神症狀急性發作,甚至精神崩潰。

以往我們接診的一名患者告訴我,他找過一個當地非常有名氣的心理專家,希望接受催眠治療,但專家拒絕了。

原因是這位心理專家學了催眠之後給來訪者做催眠治療,不小心激活了其巨大的心理創傷,導致來訪者精神崩潰。可他不會處理,最後來訪者被緊急送往精神病院。自此以後,這位心理專家再也不敢給人做催眠治療了。

所以,患者和家長找催眠治療師進行心理創傷修復時必須謹慎。如果治療師經驗不足,缺乏精神科醫師的合作,患者巨大的心理創傷被啟用時,很可能出現精神崩潰,導致二次傷害。

04、復學困難,轉學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瑤瑤小升初時考入全市重點中學,但學業壓力太大,她跟不上,並出現了情緒症狀、軀體症狀。

媽媽給她請假休息了一段時間後,徵得她同意,給她轉學到另一所相對輕鬆的中學。但瑤瑤上了一段時間,狀態還是一如往常地差,在校胸悶、壓抑、想哭,最後休學了。

這是不少罹患抑鬱症或者雙相障礙的青少年患者都經歷過的挫折。父母以為換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就能解決問題,從頭再來,其實不然。

孩子一開始可能勁頭很足,學習狀態不錯。但一段時間後又不行了,尤其是如果遭遇一些人際關係、或學習上的挫折時,之前的問題會重演。

這是因為,雖然轉學令孩子脫離了原來學校的負性刺激,但當類似的情景和事件啟用其創傷時,他們的情緒便再次波動。

而且,有的孩子一開始想去較寬鬆的學校,後來發現那裡教學質量、校風遠不如原來的學校。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往往很高,認為新學校會耽誤了自己,所以非常後悔,情緒再次波動,並希望回到原來的學校。

孩子從小開朗、聽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會得抑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路

所以,如果孩子復學困難,父母要意識到這意味著背後還有不少心理創傷,並掌握科學的應對方式。

轉學不是不行,可以暫時打破惡性迴圈,但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在做決定之前,父母要與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引導孩子理性選擇。即使孩子轉學後狀態好,也不要掉以輕心,歸根到底還是要加緊修復背後的心理創傷,糾正一些扭曲的認知。

今年9月後,瑤瑤已經復學了。在心理干預前,她一到學校就不舒服、焦慮,現在終於能坐在教室裡,跟同齡人一起學習了。

不過,由於我們只是消除了其情緒創傷導致的學習障礙,還沒有幫助她塑造出高效的學習狀態(她考慮後認為暫不需要,想先自己調整),所以她現在還不能完全堅持每天上學。感到壓力大、難以承受時,還需要請假回家休息。她患病以來落下的知識點較多,這也是客觀因素。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她最好能進一步接受強化的心理干預,透過深度催眠下條件反射重建技術(CRRDH)塑造出高效學習狀態。

另一方面,如果她願意,可以找有經驗的老師幫助她快速補上知識點,跟上目前的授課節奏。

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她不但能更好、更順利地復學,還能擁有比之前更加高效的學習狀態。

總之,這個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小患者給我們了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我們衷心祝願她能儘早完全康復,考取心目中理想的學校,並逐漸有清晰的、積極的人生規劃!如果她以後有需要,我們將繼續幫助她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