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己所欲,亦勿施於人(散文)

作者:由 山溪文學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12-12

亦勿施於人前兩句是什麼

己所欲,亦勿施於人(散文)

己所欲,亦勿施於人(散文)

己所欲,亦勿施於人(散文)

己所欲,亦勿施於人(散文)

山溪

《論語》裡,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很好理解,即: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或者自己覺得不好的東西,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直到今天,許多人還把它作為生活信條和做人的準則。

孔子的出發點很樸素,也很容易讓大家接受。大凡自己感覺到不好的東西,別人一般也有同感,所以,當自己覺得什麼事情使得自己厭惡時,其他人也會表現出同樣的感覺和想法。那就不要把這種自己的不喜歡加之於別人。

如今,我們的時代早已不是孔子生活的那個簡單的農耕社會。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的思維和價值取向也出現了多元化。隨之而來的就是,你喜歡的並不一定是別人所喜好的。如果把你認為美好的事情強行讓別人接受,也許是違揹他人意願的。

相對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而施於人”彷彿是出於善意,有時卻適得其反。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的事,某某人告訴你,某飯店的飯食很好吃。等你慕名而去,卻發現並不像人們介紹的那樣可心。豈不知,美食需要有色香味美的標準,也許那飯店的品位並不是你所欣賞的,或者它的某個環節是你極其厭惡的。還有人向你推薦,某地的風光秀麗,而你卻發現這種風格並不是你所喜歡的。遊山玩水或者訪古尋跡,是需要有生活積澱或自己的取向的。再則,有人向你介紹某人,說他怎麼怎麼好,與之相處勝讀十年書。等到見了“活的”,你卻怎麼也找不到他“怎麼怎麼好”的方面,反而覺得他怎麼怎麼都不好。

孔子倡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直到今日依然非常適用,將來也不會被丟棄。作為“性本善”的中國人,主動為他人著想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即使是世界上其它價值取向的人們,不把自己的厭惡加到別人身上,也應該是基本的善良。

而“己所欲,勿施於人或慎施於人”,是在社會不斷髮展乃至經濟十分發達之後產生的一種高階的修養和素質。不同的人們存在著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各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大家各得所需各取所好這個世界才豐富多彩。比如穿著打扮,如果大家都千頭一律,一個髮型,或者都穿著同款同色衣服,萬人一色。那麼,這個世界就成為了一個笑話。生活如此,其它方面何嘗不是呢。

因此,當“己所欲”欲“施於人”時,不妨考慮一下對方的興趣愛好、價值取向以及生活品位。不要讓“己所欲”遇到別人的“所不欲”,出現“己所欲,人所不欲”的尷尬。

2021年8月31日

(歡迎關注“山溪文學”,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