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作者:由 BIGCAT大貓來了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1-08-12

黑獅子真的存在嗎

罕見黑色野貓現身南非

不久前,一位名叫彼得·霍爾的藝術家在南非著名的克魯格國家公園遊玩。突然,彼得看到了草地上有一隻與眾不同的非洲野貓在活動——它的體型和家貓相比差別不大,四肢較長,令人吃驚的是它全身的毛髮都是黑色的。這是彼得第一次見到黑色的非洲野貓,他急忙拍下了幾張照片作為證據。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彼得拍到的黑色野貓

為了確認自己拍到的是非洲野貓而不是家貓,彼得把照片發給了克魯格國家公園的動物專家。根據它的外形特徵,動物專家們也一致認為它是非洲野貓。不同於2019年非洲百年來首次拍到黑豹讓眾多科學家感到興奮,這隻黑色非洲野貓的出現,卻讓一些科學家感到不安。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彼得拍到的黑色野貓

在約40種野生貓科動物中,有十幾種都存在毛髮為黑色的個體,如豹子、美洲豹、藪貓、短尾貓、亞洲金貓等。這些黑色的個體通常被稱為

黑化個體

,是由於控制毛色的相關基因發生了突變(有的是顯性突變,有的是隱性突變),致使個體體內

黑色素大量累積

,皮毛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黑色。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罕見的黑色短尾貓

由於

基因突變的低頻性和不定向性

,貓科動物中出現黑化個體的

機率普遍很低

。但是,一旦出現黑化個體,其相關突變基因是

可以遺傳給後代

的。黑化貓科動物主要分佈在亞洲和美洲,非洲的黑化貓科動物較少,近年來僅在非洲發現過幾只全身黑色的藪貓和一隻全身黑色的花豹。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2019年攝影師在非洲拍到一隻黑豹,百年來首次

這隻黑色非洲野貓的出現,首先會讓人聯想到它是基因突變導致的黑化個體,但對非洲野貓有著較多研究的生態學家瑪娜·赫爾伯斯特博士等人,考慮到非洲野貓和家貓的近親關係,開始思考另外一種可能:

非洲野貓或在遭受家貓基因汙染。

非洲野貓與家貓的關係

非洲野貓是野貓的一個亞種,毛髮大體上為棕褐色至黃灰色,四肢和尾巴上有黑色條紋,耳朵和腹部呈褐色,眼睛周圍有白色毛髮。非洲野貓主要生活在半沙漠地帶和熱帶草原中,這種毛色有助於它們融入周圍的環境,以躲避捕食者和獵物。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非洲野貓,和家貓很像

野貓和家貓均屬於貓科貓屬。現在,科學界已經公認,

非洲野貓是家貓的祖先

。科學家研究了在亞洲、非洲、歐洲考古現場發現的數百隻貓的遺骸,透過分析這些貓的DNA,發現

家貓都是由非洲野貓馴化來的

,最初馴化的地點發生在非洲東北部、西亞、兩河流域及附近一連串肥沃的土地,即

“新月沃土”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新月沃土”的大致位置

1萬年前左右,人類在“新月沃土”定居下來,並開墾土地種植農作物。隨著糧食收穫越來越多,老鼠等齧齒類動物也因“竊取”了大量的食物多了起來。而這些齧齒動物正是非洲野貓最喜歡的食物,它們吸引了許多非洲野貓從野外來到人類居住區域活動。

由此,

非洲野貓就在這個嶄新的食物鏈中佔據了一個牢固的生態位,在和人類共生的關係中,漸漸演化為家貓。

再後來,由非洲野貓馴化來的家貓隨著農民的遷移被帶到了其他地方。在接下來幾千年的時間裡,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家貓被帶到了世界各地。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非洲野貓捕獵

由野貓演化而來的家貓,在自然發生的基因突變以及人類的選擇性繁殖下,它們的毛色越來越豐富,白貓、黑貓、橘貓、藍貓、花貓……不一而足。科學家透過基因分析發現,現在非洲野貓與家貓雖然被分為不同的物種,但它們之間的

基因差異很小,不僅能夠相互交配,事實上還能產下可育後代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黑色家貓

因此,將毛色表現型為黑色的基因遺傳給這隻黑化非洲野貓的,或許不是自然突變的非洲野貓,而是含有相關基因的家貓。

非洲野貓與家貓的雜交難以避免

克魯格國家公園是南非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分佈著大象、犀牛、河馬、長頸鹿、獅子、豹子、獵豹等各種珍稀野生動物,每年吸引著全世界數十萬的遊客到此參觀。公園周圍與大片人類生活區域相挨,在發現這隻黑色野貓之前,工作人員在巡邏中曾多次見到家貓的身影,而且近幾年家貓出現的頻率有增多的趨勢。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遊客在克魯格國家公園參觀花豹

那麼,這些家貓從何而來呢?通常有兩種可能:其一,這些家貓都是附近居民養的寵物,它們跑到公園內溜達;其二,這些家貓因迷路或被遺棄等原因成了流浪貓,在公園內生活。

無論哪種情況,在公園內活動家貓都有很大的可能與非洲野貓相遇。由於兩者體型相當,且可以交配併產下可育幼崽,所以

家貓可能會把自己的基因帶到非洲野貓種群中,給後者帶來基因汙染

。事實上,在整個非洲,非洲野貓與家貓雜交的現象常有發生,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村莊附近的非洲野貓, 和家貓有更多的接觸機會。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純種的非洲野貓耳朵背面的毛髮是褐色或 紅褐色的。

這隻罕見的黑色非洲野貓,就可能是家貓的基因汙染導致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的父母分別是家貓和非洲野貓,

可能早在幾代之前家貓就把相關基因帶入了非洲野貓種群

若想證實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將其捕捉然後進行基因檢測。但是,在一個相當於以色列國土面積的保護區中尋找一隻黑色的野貓談何容易。

自然界不僅非洲野貓遭受家貓的基因汙染

實際上,除了非洲野貓,其他野貓亞種都在不同程度地遭受來自家貓的基因汙染。比如,著名的蘇格蘭野貓就是一個例子。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蘇格蘭野貓

蘇格蘭野貓是現存數量最少的野貓亞種,野生數量不過只有幾十只。由於其數量較少,在野外失去了種群優勢,和家貓交配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目前野外所有的蘇格蘭野貓都遭受了家貓的基因汙染,因此,

蘇格蘭野貓也被科學家認為已經“功能性滅絕”

有類似遭遇的還有黑足貓。

黑足貓是非洲最小的貓科動物,和家貓同屬於貓屬

。由於棲息地面積減少、氣候變化等因素,近些年來其數量在不斷減少。更糟糕的是,由於跑到野外的野外的家貓和黑足貓交配,科學家發現許多黑足貓的血統已經“不純正”。長此以往,黑足貓也會像蘇格蘭野貓那樣走向功能性滅絕甚至滅絕。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 :黑足貓

為了讓黑足貓更長久地生活在地球上,科學家們建立了專門的黑足貓研究保護機構,目的就是

維持野生黑足貓血統的純正和遺傳多樣性

,並讓其數量得以有效增加,遠離滅絕的危險。

家貓對野生小型貓科動物帶來的其他威脅

除了基因汙染,跑到野外的家貓還會給野貓、黑足貓等小型貓科動物帶來其他威脅,例如

傳播疾病、爭奪獵物和領地等

。尤其在疾病傳播方面,有些疾病家貓患上了可能並無大礙,但是若野生貓科動物染上就可能致命。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非洲野貓

鑑於此,克魯格國家公園正計劃採取誘捕等方式對在保護區內活動的家貓進行捕捉,以減少它們與非洲野貓的雜交,並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以此來保護非洲野貓種群。

從寵物主人的角度而言,不讓自家養的貓變成流浪貓、減少家貓在野外活動的時間,也可以降低對野貓帶來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