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作者:由 答摩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09

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什麼意思

本 期 導 讀

努力做很多無意義的事,不如讓自己內心處在逍遙、舒服的狀態。

(本文內容是《梁注莊子》好文再推的第226篇)。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中國文化不是對錯的學問

莊子在連續講了三個故事以後,筆鋒一轉,又拎出來兩個人物——瞿鵲子和長梧子。

瞿鵲子跑去問神仙長梧子:「我曾經聽孔夫子說,聖人不會天天想著到底要乾點兒什麼,不接近好處,也不害怕壞處,內心沒有孜孜以求的感覺,也不會隨便攀緣,好像什麼也沒有說,但好像又什麼都說了,好像說了點兒什麼,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這種聖人「遊乎塵垢之外」。「塵垢」就是指塵世,聖人是遨遊於塵世之外的。

瞿鵲子說「夫子以為孟浪之言」,也就是說孔夫子認為這些話都是不靠譜的。「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瞿鵲子認為這正是大道的體現,並問長梧子對這件事怎麼看。

長梧子說:「連黃帝聽了這番話也有點兒暈,更何況孔丘呢?但是你認為這是靠譜的事兒,我覺得下定論也太早。」言下之意就是,以瞿鵲子的境界說這事兒靠譜還為時過早——他連說這件事兒是對的境界都沒達到。

中國文化真的是一門境界的學問,而不是對錯的學問。你「對」不一定顯得高階,你「錯」也有可能比一般的「對」要更高階一些。

比如,對於普通人來說,當年評價中國應不應該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都是沒有站在更高的維度上來看。我們可能要等到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後,才能真正理解,過去二三十年計劃生育政策到底意味著什麼,那些應該生但沒有生出來的人對這個時代會造成什麼樣真正的影響。但放在過去和現在來評價,「對」還是「不對」,都為時過早。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你過去所做的事,有多少是真正有意義的

「聖人不從事於務」是什麼意思?一個聖人不會每天去想到底做點兒什麼,也不會每天去想到底不做什麼。一想就錯了,因為一旦去想就開始陷入「應該」和「不應該」的二元對立當中。

很多人都會說,我們怎麼能不去想是不是該做些什麼事兒?但是認真想一想,你過去所做的絕大部分事兒,有多少是真正有意義的?不管你是被迫做的還是自發努力做的,現在看來可能都沒什麼意思。

些類似的事情的話,我覺得也許80%的事情我不是不做,我可能連想都不會去想。

過去二十年,如果你只做了10%的事,可能大部分時間完全可以讓自己處在更逍遙、更舒服的狀態,也不會產生結局性的影響,難道不是這樣嗎?哪些事情是因為你為了要做個事而做的,哪些事情是因為多餘的想法、多餘的錢而做的多餘的事兒,你自己能分得清嗎?

認真看看高階的人是怎麼做事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高階的人是怎麼做事的

聖人「不就利,不違害」,就是指他們不趨利,也不避害。

好事不是追求來的結果。你認真想想,多少好事真的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呢?最大的好事——你成為一個人,這件事是你追求的結果嗎?這是你爸追求你媽的結果。對於一個人來說,還有什麼事情是比讓他成為一個人更大的好事?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不避開那些壞事,倒不是說不應該去避,而是說有些事情你根本就避不了。如果你出生在敘利亞、伊拉克……有些事情即使你全力以赴也是避不過的。

還有很多人,他們想要避開所謂的「樓市泡沫」。但我們已經活在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後就可能會被描寫到的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中了,你能避得開嗎?既然避不開,我們還避什麼呢?所以,聖人知道避不開,於是他就不避了。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避免那些沒意義的內心訴求

「不喜求」,就是不隨便在內心裡面起心動念。心的能量是有限的,無論什麼事情你都要追求心想事成,這是很危險的。

起心動念很重要。你看一個女孩兒挺好,結果她最後成為你的老婆,「折磨」你足足一輩子,這是你起心動念、物隨心轉的結果。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不要輕易被好處所誘惑,被壞處所裹挾

「不緣道」這句話有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解釋是不攀緣。坦白說,我個人認為這輩子重要的事情,都不是去努力結交某些朋友而得來的。很多人喜歡參加各種派對,總以為可以在那裡認識一些有價值的人,能夠鯉魚跳龍門。

其實,如果一個人因為偶然的機會改變了命運,而自己本身卻不具備這樣的資質,是很危險的。

舉一個例子,假如讓你成為一個網紅,你就真的能夠承擔得起嗎?你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去面對紅了之後所帶來的種種困難和危險?

聖人是可以站在宏觀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正是因為他知道每一件事情的付出和回報之間總有一種隱隱的盈虧平衡,就像財務報表一樣,借方和貸方最終是要平衡的,總有一個數字在平衡這一切。所以他們不會輕易被好處所誘惑,被壞處所裹挾。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我們除了在口頭上說得好一點兒之外,是否真的能做到呢?顯然不能。

我們明明知道有這種高階的狀態而自己就是做不到,該怎麼辦?沒有辦法。只不過當你知道你這樣做了以後會有那樣的結果,你就不會那麼容易心生怨恨而已。

莊子怎麼成為一個可以把差不多的道理反覆說的人呢?我想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世界上重要的道理原來就那麼一兩個,不反覆說,還能說什麼?

互 動

花一點點時間,回顧一下你的過去,

哪些是因為你多餘的想法而做出的多餘的事?

歡迎大家點選右下方給我們留言哦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