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邰麗華再為殘障兒童發聲:拒絕一切形式的教育歧視!

作者:由 光明網社會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3-08

載的怎麼讀

多年來,如何讓符合條件的殘障兒童無障礙地進入普通學校學習,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是邰麗華一直關注的話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連續履職十餘年的全國政協委員邰麗華提交了《關於推動落實,保障特殊需要兒童平等獲得學前融合教育機會的建議》。

“拒絕一切形式的教育歧視。”她建議,所有幼兒園應當承擔接收本社群內特殊需要兒童入園的主體責任,保障適齡特殊需要兒童就近入園、應隨盡隨。

邰麗華再為殘障兒童發聲:拒絕一切形式的教育歧視!

資料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央廣網記者 王晶 攝)

特殊需要兒童3-6歲階段

接受學前教育狀況不容樂觀

融合教育,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陌生詞彙,並不瞭解。“一個殘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健全孩子一起學習、生活,得到這樣的教育,在未來就業、人生中就會很好地融合進主流社會中。”此前,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說。

邰麗華經過調研發現,特殊需要兒童(各類殘疾兒童以及許多未明確歸入現有殘疾類別的障礙兒童,如多動症、注意力障礙、社交障礙、其他先天發展障礙)數量在不斷增加。“特殊需要兒童在3-6歲階段接受學前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她說。

根據教育部網站公開資料(《學前教育分年齡幼兒數(總計)》),2020-2021學年初全國在園殘疾幼兒共計36832人,當年入園殘疾兒童13361人,在園及入園殘疾幼兒佔同口徑所有兒童總數量的比例僅為0。07%。

邰麗華認為,造成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入園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實施學前融合教育的責任主體不夠明確,普通幼兒園接納特殊需要兒童的意願及能力普遍不足;相關部門及相關社會主體(殘聯及教育部門,家庭、醫療及婦幼保健系統)對特殊需要兒童發展規律關注不足,相比康復需求對學前保育教育需求重視不足;學前融合教育發展的保障支援體系薄弱。

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

應當包含融合教育

“不像過去80年代,印象中只要你是殘疾人就安排到福利院,做一份簡簡單單的工作。透過更多的融合教育,未來殘疾孩子也可以在職場做設計師、程式設計師,也可以和健全人一樣,透過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2020年兩會期間,邰麗華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就曾經談到這個問題。

因此,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建議,實施特殊需要兒童學前教育應當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兒童發展的多樣性,拒絕一切形式的教育歧視。同時,參照針對殘疾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零拒絕”政策,所有幼兒園應當承擔接收本社群內特殊需要兒童入園的主體責任,保障適齡特殊需要兒童就近入園、應隨盡隨。

不僅如此,搭建有效的“醫教康”協同機制也十分必要,她強調,要多部門協同,做好家庭端、婦幼保健以及醫療體系及學前教育體系專業人士的科普教育及培訓,引導各方認識學前教育與康復干預的不同作用。另外,還要關注特殊需要兒童的幼小銜接需求,為學前融合教育到義務教育階段的融合教育銜接過渡提供支援。

邰麗華還在提案中提出,教育、殘聯、財政等部門應當提供具體措施保障特殊兒童就近接受免費學前教育,併為幼兒園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提供公用生均經費及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所需的其他經費。

師資隊伍的培養同樣重要,邰麗華表示,教育部門主導建設能夠系統促進學前融合教育發展的專業支援體系。培養學前融合教育師資隊伍,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應當包含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相關必修課程。重視幼師專業中的學前融合教育學科建設,幼師資格考試和認證應當包含學前融合教育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