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為什麼《三國志》有關“赤壁之戰”的各種記載存在很大差異?

作者:由 鬼說天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4-26

赤壁之戰存在嗎

“赤壁之戰”可以說是漢末三國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戰爭之一,更是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最精彩的章節。但奇怪的是,《三國志》中卻有好幾種有關“赤壁之戰”的記載,而且各種記載之間的區別極大,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三國志》有關“赤壁之戰”的各種記載存在很大差異?

《三國志》有關“赤壁之戰”的記載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的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按照這個記載,赤壁似乎並沒有發生什麼大戰,曹操是因為軍隊遭遇了大規模疾病而主動撤退的。

為什麼《三國志》有關“赤壁之戰”的各種記載存在很大差異?

第二種記載是《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的記載:“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按照這個記載,赤壁之戰好像是劉備指揮的。

為什麼《三國志》有關“赤壁之戰”的各種記載存在很大差異?

第三種記載是《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的記載,這也是如今大家最熟悉有關“赤壁之戰”的歷史記載: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為什麼《三國志》有關“赤壁之戰”的各種記載存在很大差異?

中國古代紀傳體史書有個習慣:將最真實或者最詳細的記載寫在歷史事件的核心主導者的傳記中。“赤壁之戰”的主導者是周瑜,所以《三國志》把此戰的詳細經過記載在周瑜的傳記中,其他參與者的傳記則是大略記載,導致不同人傳記中的記載不一樣。

為什麼《三國志》有關“赤壁之戰”的各種記載存在很大差異?

另外,陳壽當時是分別編撰了《魏書》、《蜀書》、《吳書》三部史書,直到北宋年間才將這三部獨立的史書合在一起變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三國志》。正因為原本是三部獨立的史書,所以《魏書》、《蜀書》、《吳書》有關同一歷史事件的記載側重點不一樣。

赤壁之戰是周瑜指揮並打贏的,所以《吳書》的記載不僅詳細而且是以周瑜為主。《蜀書》記載的赤壁之戰自然是以劉備為主,但過程只能簡略。而《魏書》要“為尊者諱”,不能詳細記載曹操丟大人的慘敗,所以在《魏書》的記載中,赤壁之戰好像沒有發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