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清朝歷史上那些美麗的秀女是如何選出來的?

作者:由 萌小冪說名著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7-12

秀女怎麼考

秀女,清制,於旗屬女子年十四而合條件者,由八旗都統造冊,送戶部奏請引閱,以備妃嬪之選,或指配近支宗室,謂之“秀女”。

清朝選秀女是從順治皇帝開始的,從八旗女子中挑選出中意的少女作為內廷的后妃,順治皇帝的這一作法從此代代相傳,成為清宮的一個制度。

秀女選拔分為八旗秀女和包衣三旗秀女,前者每三年挑選一次,後者每年挑選一次,分別由戶部和內務府主持。

清朝歷史上那些美麗的秀女是如何選出來的?

清皇室公開的兩條選秀的標準,一是品行,二是門第。

八旗秀女閱看時,必須著旗裝,嚴禁時裝。而且,“美女禍國”從來都是帝王和他們的大臣們翻雲覆雨的護身符,因而“好色”也是極不名譽的。清代冊封皇后、妃、嬪的冊文中常常見到的是寬仁、孝慈、溫恭、淑慎,“誕育名門”、“祥鍾華閥”等等。而這其中,門第又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相貌奇醜,但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因此,她成了皇后。被光緒皇帝視為紅顏知己的珍妃入選時,她的父親是侍郎長敘,祖父是曾任總督的裕泰,伯父是廣州將軍長善,長善又是大學士桂良的女婿,是恭親王奕的連襟,因此姐妹雙雙入選為珍、瑾二嬪。在清宮檔案中我們看到這樣的記載,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敬事房傳旨:原任公爵之女著封為妃,將軍之女著封為妃,知府之女著封為嬪,員外郎之女著封為嬪。細心之下就會發現,記載中並沒有入選女子自身的姓名,而只有說明其門第的稱號,這就更加說明了秀女的門第,不僅關係到秀女本人是否入選,而且將來還關係到其入選後在宮中的地位。

清朝歷史上那些美麗的秀女是如何選出來的?

參選的秀女要成為清宮后妃,要想住進這金碧輝煌的宮殿,必須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考察和挑選。

首先,各旗一般要嚴格審查秀女屬於哪個旗,年齡有多大。因殘疾而不能入選的,由族長層層上報到都統,也就是這個旗的旗長,說明原因,報戶部上奏皇帝后,才可以免除應選,自行婚嫁。如果違犯了這一規矩,就要被追查治罪。在選秀女之前,先由戶部奏報皇帝,獲得批准後,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級將本旗13至17歲的女子的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彙總。最後戶部上報皇帝,由皇帝決定選閱日期。據介紹,在清朝初期,清宮“選秀”制度還比較混亂,往往出現姑姑、侄女同嫁一個皇帝的情況,後來為了避免亂倫情況的發生,規定太后、皇后的姐妹,兄弟姐妹之女,乳母之女可免予參選,而除此之外,其他凡符合條件的女子如果在17歲之前未參加“選秀”,或選中留牌子的秀女久未複選,那麼這個女子就只能終身不嫁了。

清朝歷史上那些美麗的秀女是如何選出來的?

各旗選送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由於眾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車輛,而兵丁之家只能僱車乘坐。在選秀女的前一天,她們乘坐的騾車由本旗的基層長官參領和領催排定次序。日落時騾車開始出發,入夜時分進入地安門,停在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的外面,等待宮門開啟以後,選送的秀女,仍然按照上車前排好的次序下車,然後由宮中的太監領著她們進入順貞門。皇宮的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選秀女的場所。

清朝歷史上那些美麗的秀女是如何選出來的?

選秀女時,通常是五六個秀女站成一排,由皇帝、太后親臨現場挑選。如果看中了誰,就留下她的名牌,叫做留牌子,沒選上的將名牌丟棄,就叫撂牌子。然後,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複選,複選而未留者,也稱為撂牌子。經複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還有兩種命運:一是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后妃的候選人。如果成為后妃的候選人,手續會更為複雜,初次“引閱”之後,屢屢“復看”,有“記名”的,這是被選中留牌子的;有“上記名”的,這是皇帝親自選中留牌子的。最後,還要經過“留宮住宿”進行考察,在留宮住宿的秀女中選定數人,其餘的都撂牌子。

清朝歷史上那些美麗的秀女是如何選出來的?

這是因為,清朝明確規定,八旗秀女接受選閱時,必須穿旗人服裝,嚴禁穿時裝。並且,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萬惡淫為首,“好色”是極不名譽也不道德的。所以,清朝統治者公開的兩條選秀標準,一是品德,二是門第。 初選中的裡邊還有絕大部分人要被淘汰,也就是所謂的撂牌子。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選一次,由戶部主持,入選的都是八旗女子,首先是滿旗女子,蒙旗其次,有一定功勳的漢旗則排在最後。可備皇后妃嬪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即三代以內、血緣關係比較密切的)宗室。

清朝歷史上那些美麗的秀女是如何選出來的?

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選秀範圍則來源於官職比較普通家庭的女子,中選女子並不作為嬪妃之備,而是留在宮中作為宮女和侍女,在宮中年齡達到25歲方可出宮嫁人。其中雖然也有一些人最終被逐漸升為妃嬪,但承擔後宮雜役的,都是內務府包衣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