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從《管子》讀治平之術:霸道思想和王道思想的區別

作者:由 陽明悟行學宮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1-30

孟子為什麼貴王賤霸

從《管子》讀治平之術:霸道思想和王道思想的區別

經世致用

在我國古代,有一種源遠流長的思想學說,它一直活躍於民間,被許許多多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所推崇,卻又長期受到主流思想界的忽視,它就是實學派。“實學派”本是儒家學派的支脈,主張“經世致用”,認為學問的終極目標必須有益於國事,以至於後來的實學派儒者們反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認為這些學術空泛而且無用。實學源於中國,流傳於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是一門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國際性學問。中國實學傳入朝鮮、日本後,與朝鮮、日本本土文化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朝鮮實學和日本實學。

從《管子》讀治平之術:霸道思想和王道思想的區別

在這裡我們主要分享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時期一位實學派的傑出代表,他不僅是實學派的擁躉,更以一生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實學派的思想,建立了令無數後人景仰的豐功偉績。管仲留給後人的最大思想遺產就是他開創了“霸道”思想,與孟子提倡的“王道”相對,其主要體現在《管子》一書中,它是稷下學宮中推崇管仲的道家學人輯錄管仲一生的言行事蹟而成的。“王道”與“霸道”的區別,孟子有一句評語很準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從《管子》讀治平之術:霸道思想和王道思想的區別

以力服人是霸者的共性,但是在春秋時代,即使霸道也須假仁義而行,五霸在以力服人的同時,尚能以尊王攘夷相號召;但行王道者有理也必須有力,不然天理或正義仍難得以伸張。霸道崇尚權術和武力,推行快速地“強國之術”(《史記·商君列傳》),其所標榜的原則宗旨(如尊王攘夷、富國強兵)並非不美,但往往只是對內盤剝對外掠奪的旗號,惑人耳目的幌子而已,目的全不在此。

從《管子》讀治平之術:霸道思想和王道思想的區別

春秋五霸的興兵約盟,尚能以信義矯世,至戰國法家,則全變成以智術欺騙,武力征服的方式,幫助贏秦達到“囊括四海”“君臨天下”的目的。中國向有崇尚“大一統”的思想觀念,但是怎樣實現大一統和實現怎樣的大一統,卻是更為原則的問題。因此歷史上對此一結局的評價始終是毀大於譽的。

王道崇尚仁義和禮制(仁愛之心正義之行見於修養的謂之道德,見之於行政的謂之德政;見於法律定為制度的謂之禮制),道德的標準高於事功的追求(王者先德而後事),重在透過爭取人心歸附的途徑謀求社會的長治久安。

從《管子》讀治平之術:霸道思想和王道思想的區別

王道思想是由儒家針對霸道的政治理念和行為而提出的政治主張。“尊王攘夷”的霸道雖然功不可沒,但其間攙、雜了太多的私、利,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因而被孔子譏為“不知禮”,還批評管仲“小器”。孟子見齊宣王,不言“齊桓、晉文之事”,以示其“貴王賤霸”的立場。實則是認識到霸道不足以從根本上救治春秋戰國時代禮壞樂崩,戰亂頻仍的衰亂局面。而奉行王道主張,並非就不計利害,輕忽功利,而是將功利建立在更加符合人道更為深遠合理的堅實基礎之上,最終目標,仍然是要“一天下”,在更大的範圍內建立適合人類生活的理想政治環境。

王道雖然難行,但其學理已經深入人心。致使是兵家也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和“懷敵附遠”為戰爭的最高境界。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