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九 怎樣分辨虛詞“乃”的用法

作者:由 幫你學語文的張老師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2-27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是什麼意思

提示:

“乃” 的常見用法有三種

其中副詞為考查重點:

(一)代詞

譯為“你(的),你們(的);如此,這樣”。

(二)副詞,表承接,譯為“於是、就,便;表結果,譯為“才、這才”

表肯定,譯為“是,就是,原來是”;

表示事情出乎意外,譯為“竟,竟然,居然,反而”;

表判斷,譯為“是、就是、只是”;表重複,譯為“再”;表並列,譯為“而,又”。

(三)連詞,常用在後一個分句的開頭,連線前一個分句,這是和副詞的最大區別。

表順接,譯為“於是,就,便”;表他轉,譯為“至於”;表假設,譯為“假如,如果”

複音虛詞:

乃今,乃爾,無乃

“乃”雖然在中學課本里出現的頻率不高,但是近五年(2004-2008)高考就考查了十七次,考查的頻率僅次於“以、之、而、其”。

(一)代 詞

1·第二人稱代詞,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你們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你們”,不能作賓語。

例如:

(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朝廷軍隊向北收復中原那一天,家祭時不要告訴

你的

父親。

(2)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歐陽修<<伶官傳序>>)――給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了

父親的心願。(其:祈使副詞,相當於“應當”“一定”。爾,你)

(3)朕心朕德,惟(只,只有)

知。(《莊子·周書·康誥》)——我的心意,只有

知道。

(4)古我先後,既(已經)勞

父。(《尚書·盤庚中》)——從前我門的先王,已經煩勞

你們的

祖先和父輩。(先後:前代君主)

2·指示代詞,譯為“這樣,如此”。

例如:

(1)夫我

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我

這樣

做了,可是反過來問問自己,卻不瞭解自己的想法。(夫,句首語助詞,無義)

(2)何

太區區!(《孔雀東南飛》)――(你的見識)為什麼

這樣

短小!

(3)子無

稱!(《莊子·德充符》)——請你不要

這樣

說!

(二) 副 詞

“乃”作副詞,多用在動詞前邊作狀語,表承接、結果、肯定、意外、判斷、重複、並列、範圍、數量、範圍等。

1·表示前後兩件事在情理或時間上相承時,譯為“於是、就,便”等。

例如:

(1)蒙

始就學(《資治通鑑·孫權勸學》)——呂蒙

於是

開始學習。(就學,學習

(2)百廢具興(興辦),

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於是

重新修建岳陽樓。(具,同“俱”,全、皆)

(3)太子丹恐懼,

請(於)荊卿曰。(《荊軻刺秦王》)――太子丹驚慌害怕,

向荊卿請求說。

(4)三年,

流王於彘(zhì)。(《召公諫厲王弭謗》)――三年以後,

便

將厲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5)尋其方(方位)面(朝向),

知震之所在。(《張衡傳》)――尋查振動的龍頭的方向,

便

知道地震的方位。(方面:方位,方向)。

(6)秦王齋五日後,

設(設定)九賓(bìn)禮於廷,引(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齋戒五天之後,就在朝廷上設定“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

2·表示結果,即在某種條件下,然後怎樣,譯為“才、這才”等。

例如:

(1)去後

至。(《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離開後,(朋友)

到。

(2)守丞死,

入據陳。(《陳涉世家》)——守丞被殺死,(起義軍)

攻入並佔領了陳縣。

(3)以衾(qīn,被子)擁(蓋著)覆,久而

和(暖)。(《送東陽馬生序》)――用被子裹著(我),很久

暖和過來。

(4)精思傅會,十年

成。(《張衡傳》)――(他)精心構思結構文辭,(經過)十年

寫成。(傅會:文章的組織、佈局、命意、修辭。也寫作“附會”)

(5)屈原放逐,

賦《離騷》。(《報任安書》)――屈原被放逐,

寫成《離騷》。

(6)使牧羝(dī,公羊),羝乳

得歸。(《蘇武傳》)——讓(蘇武)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

能歸漢。(乳:名詞作動詞,生育,生子)

(7)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

五。(《呂氏春秋·義賞》)——天下得勝的人多了,而霸主

五個。

表示肯定,譯為“是,就是,原來是”

。例如:

(1)事所以不成功,

欲以生(活捉)劫(強迫,威逼)之。(《荊軻刺秦王》)——事情沒有成功的原因,就

想活捉、威逼你。

(2)臣

今日請處囊中耳。(《毛遂自薦》)——我

今天才請求放在布袋裡罷了。

(3)吾

與而君言。(《毛遂自薦》)——我

在和你的君侯說話。(而,通“爾”,你的)

4·表示事情出乎意外,有轉折的意思,譯為“竟,竟然,居然,反而”等。

例如:

(1)見漁人,

大驚。(《桃花源記》)――(他們)見了漁人,

大吃一驚。(課文註釋為“於是,就”)

(2)問今是(判斷詞)何世,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桃花源裡的人)問現在是什麼朝代,

竟然

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3)今其智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如今士大夫的才智

反而趕不上(這些人),這真是奇怪啊!

(4)今君

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廉頗藺相如列傳》)――現在您

(或“

”)從趙國逃跑,投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

(5)至拜大將軍,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史記·淮陰侯列傳》)——等到任命大將軍時,(被任命的)居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奇。(拜,授予官職)

5·表示判斷,用於判斷句中的名詞謂語之前,兼有動詞的作用,句末常有語氣助詞“也”。可譯為“是、就是、只是”等。

例如:例如:

(1)當立者

公子扶蘇。(《陳涉世家》)――應當立為國君的人

公子扶蘇。

(2)若事之不濟,此

天也。(《赤壁之戰》)――如果大事不能成功,這

天意啊。

(3)無傷也,是

仁術也。(《齊桓晉文之事》)――沒有關係,這

就是

仁道呀。

(4)今公子有急,此

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竊符救趙》)――現在公子有急事,這

正是

我出死力報效您的時候。

(五)表示重複,譯為“再”。

例如:

(1)度(duó)我至軍中,公

入。(《鴻門宴》)――估計我回到軍營時,你

進去。

(2)吾能弭(mí)謗矣,

不敢言。(《召公諫厲王弭謗》)――我能制止百姓的指責議論了,人們

也不敢說什麼了。

(六)表示並列,譯為“而,又”。

例如:

(1)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

中(zhòng)《經首》之會。(《庖丁解牛》)――進刀解牛發出的騞騞響聲,沒有不合於音律的:(他的動作)既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

符合《經首》樂曲的節奏。

(七)表示範圍、數量、程度,譯為“僅,僅僅,只”等。

例如:

(1)項王乃復引(率領)兵而東,至東城,

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項王就又率軍東進,到達東城,身邊

有二十八個騎兵。

(2)而

以手共(共同,一起)搏之。(《荊軻刺秦王》)——(群臣)

僅僅

用手一起和荊軻搏鬥。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自強(qiǎng)步。(《觸龍說趙太后》)――我近來特別不想吃飯,自己

勉強散散步。

(二)連 詞

“乃”作連詞,常用在後一個分句的開頭,連線前一個分句,這是和副詞的最大區別。

1·表示承(順)接,譯為“於是,就,便”

。例如:

(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

記之而去,(《小石潭記》)――因為那種環境太悽清了,不能呆得太久,

於是

記下這番景緻就離開了。

(2)(秦伯)使杞子、逢(páng)孫、楊孫戍(戍守)之,

還。(《燭之武退秦師》)――(秦伯)派杞子,逢孫、楊孫留守鄭國,

率軍回國了。

2·表示他轉,譯為“至於”

。例如:

(1)

所願,則學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至於我所希望的,是學習孔子。

3·表示假設,譯為“假如,如果”

。例如:

(1)乃汝盡遜(順從)曰時敘(承順),惟(宜,應當)曰未有遜事。(《莊子·周書·康誥》)——假如完全順從你的意志斷案才叫承順,應當說不會有承順的事。(汝盡遜:盡遜汝)

(2)思

精,志之榮。(《荀子·成相》)——思慮

如果

周密,志向就廣大。

(四)複音虛詞

1·乃今:才開始,現在(今天)才,如今,這才

。例如:

(1)

乃今

得聞教。(《荊軻刺秦王》)——

現在才

聽到您的指教。

(2)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è)者,而後

乃今

將圖南。(《逍遙遊》)――揹負著青天,沒什麼阻礙它,然後

才開始

打算往南飛。(圖南:計劃向南飛)

(3)而彭祖

乃今

以久(長壽)特(獨)聞。(《逍遙遊》)——可是彭祖

如今

獨以長壽著名。(聞,為人所知)

2·無乃:表示推測,相當於“恐怕,只怕”

。例如:

(1)今君王既(已經)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

無乃

後乎?(《勾踐滅吳》)——現在君王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了,然後才尋求有計謀的大臣,

只怕

太晚了吧?

(2)遠主備之,

無乃

不可乎?(《崤之戰》)——遠方的主人已做好了戰鬥的準備,(這樣)

恐怕

不行吧?(遠主,指鄭國國君)

3·乃爾:如此,就這樣,竟然這樣

。例如:

(1)長嘆空房中,作計

乃爾

立。(《孔雀東南飛》)——回到空房中不斷長嘆,(殉情)的主意

就這樣

決定了。(立:定,定下來)

(1)諸劉嘆曰:“不意

乃爾(如此)

!”(《顏氏家訓·勉學》)——劉靈的幾個孩子說:“想不到有

這樣

多!”

九 怎樣分辨虛詞“乃”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