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兒童教育的開始,首先讓成年人成為兒童

作者:由 生生不息lc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3-12

蘧伯玉是哪裡人

1、儘量讓孩子體驗電腦、手機以外的真實世界

兒童教育的開始,首先讓成年人成為兒童

我們如何培養一個在十五年乃至二十年之後對社會還有價值的人?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回答是

瞭解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讓他去成長為他自己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強調的是

瞭解孩子內在的心性和因緣——他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人

同時,在未來他是不是有更多除了虛擬世界以外的經歷可以與他人分享

你如果去一所幼兒園或者小學,

就會發現現在的孩子們交流的話題大部分是《幻影忍者》《王者榮耀》等他們最熟悉的東西

少有孩子給朋友們分享蜻蜓、青苔、蝌蚪

甚至是不同顏色的樹葉做成的標本,

還有回到家鄉祭祖的時候給祖先磕頭的情形

雖然這些東西不是高科技,

但它們將來必定會讓那些有這類經歷與他人分享的孩子成為有魅力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還是應該多花一點兒時間

讓兒女在童年的時候,

儘可能地體會這個真實的世界。

我相信這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他們究竟對什麼事情真正感興趣。

2、啟動自我覺察計劃,對自己採取行動,提升自我靈魂的高度,讓自己成為解脫的人。

兒童教育的開始,首先讓成年人成為兒童

孔子清晰地意識到——

每個人都是不同頻段的“收音機”,

可以在宇宙中接收不同頻率的聲音。

當然,這是一個比喻。

那麼,

你曾經為什麼事情感到過激動呢?

最近一次你飽含熱淚,

甚至渾身發抖是什麼時候,

是為什麼呢?

發現它、瞭解它、把握它、發展它,你就會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

每個人的淚點都不一樣,

其實,藉由我們的笑點和淚點,

就可以大致看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還有一種很隱秘卻是自我覺察的好方法,

那就是我們討厭什麼樣的人。

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的覺察,

是對自己很重要的發現。

只要能夠引發你情緒的東西,

不管是高興、悲傷、厭惡,還是憤怒,

其實都是那個幫助你看見自己意識底層程式碼的真相乍現的時刻(the moment of truth)。

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快樂

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解脫,

需要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會為某些事情而顫抖、為某些事情而渾身發麻、為某些事情而悲傷,以及一看到某些人就厭惡。

你要知道這些時刻都是極其寶貴的人生禮物。

如果開始啟動自我覺察這個計劃的話,

你就會開始對自己採取行動,

提升自我靈魂的高度,

讓自己成為解脫的人。

想要了解自己、孩子或者身邊的人,

最好的方法就是發現此人情緒出現巨大波動的時刻,

去觀察它、瞭解它、呈現它並反轉它。

不過,為這些事情感到厭惡、憤怒,是在情緒而不是知識上。

當這種情緒出現的時刻,

一定要保持觀察,

甚至是隱隱地高興,

因為這距離你解脫——從週而復始的慣性情緒當中解脫出來不遠了。

3、一切交流的本質,都來自六字箴言:先迎合,後引導。

兒童教育的開始,首先讓成年人成為兒童

如何與看不見自己過失的人相處

從本質上來說,兒童的教育問題,

就是如何去處理其天性的問題,

就是一個已經被社會化改造過的人,

如何與一個還有天性的“小野獸”之間交流的過程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那麼兒童教育對你來說將會非常困難。

螳臂當車,很多父母就像螳螂一樣,誤以為可以透過自己對孩子的呵斥或要求,

擋住他們累生累世的習氣,以及天性當中的野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對待孩子的天性

就像螳螂對待大的車輪、喂老虎的人面對老虎。

90後已經是沒有匱乏感的一代了,

而我們以前是有匱乏感的。

本質在哪裡?

蘧伯玉開出的方子很有意思,

他說:

“如果他天真爛漫,你就跟他一起天真爛漫;

如果他愚鈍無理,你就跟他一起愚鈍無理

如果他放蕩不羈,你也跟他一樣放蕩不羈

然後,再慢慢地把他引到正途。”

此話怎講?一言以蔽之,一切交流的本質,都來自六字箴言“先迎合,後引導”。

兒童教育的開始並不是去教育,而是首先成年人成為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