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朋友圈的匿名提問箱,能治好“社恐”嗎?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03

怎樣能治好

“歡迎向我匿名提問!”在社交平臺上,你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連結?釋出連結的開箱人釋出提問箱,便會收到五花八門的匿名問題。“有沒有喜歡的人”“推薦一本書”“你如何看待友誼”……關於生活、愛好,關於感情、思想,各個領域都可能涵蓋其中。

小小一箱,匿名來往,有人直呼,“社恐”友好。匿名提問箱可謂打開了當下網路社交、熟人社交的新型互動方式。匿名提問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投放提問箱的人群、時間和公開回答的問題,使釋出者佔據交流上的主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網路社交的舒適度。與此同時,參與提問的朋友可以在信箱中隱去身份,開闢了熟人平時礙於面子而不會談及的“隱秘角落”,製造出“熟悉陌生人”的反差感。這樣的“提問—回答”增添著戲劇性和滿足感,讓人感覺到總有人相伴左右、可以抱團取暖。

客觀來說,匿名提問箱在朋友圈走紅,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匿名”特徵拉開的社交“安全距離”。在提問箱中,開箱人只會看見一個個沒有來源的問題,那些平日裡因怕被拒絕或礙於身份而“不敢說出口”的話便得到了釋放。可以說,提問箱的匿名性降低了對話難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恐”。除此之外,有網友表示,自己跟好友發生矛盾後,會主動去對方的提問箱中尋求和解,雙方也都“看破不說破”,反而能收穫更多理解。匿名提問箱構建的安全社交距離充當著給彼此下的“臺階”,淤積的矛盾得以疏通衝散。正因如此,匿名提問箱在促進理解和維繫情感中發揮出了積極作用,一種社交安全感也油然而生。

然而,這種安全感可能並不周全。一個個“赤裸”的問題、一句句坦誠的想法,反饋出提問者在友人心中的形象。開箱人從這種反饋中明晰對自身形象的認識,勾勒更為完整的自我畫像。其實,透過匿名提問箱確定自身形象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是要從中確定自己是否被接納。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在開箱子的時候心中多有忐忑,擔心自己的箱子無人問津。將提問箱是否熱鬧與他人是否喜愛掛鉤,恰恰揭示出了一部分年輕人對自身的不確定感、社交上的不安全感。某種意義上說,匿名提問箱在試探他人對自己真實看法的同時,也是自身對社交關係的一次重新審視。

從根源講,匿名提問箱帶來的安全感並不牢固。雖然具體的身份和名字被隱去了,但那些對自身形象的不確定、那些對他人評判的不自信,其實是揮之不去的,反而因為匿名而更加凸顯。此外,匿名提問箱還容易讓人產生對“匿名社交”的依賴,從而削弱現實生活中“面對面”的交往。有專家表示,透過匿名提問箱這種方式,雙方之間並沒有構建起完全的信任,反倒有加劇不理解的可能性。因此,若想真的治癒“社恐”,相比於在虛擬世界戴上各種面具然後無話不說,在現實生活中勇敢邁出坦誠相待第一步可能更管用些。

有人調侃,“匿名的保護罩本想給每個‘社恐’一個家,但真‘社恐’其實連蓋房子的磚都沒有。”可見,匿名提問箱並不能為一些年輕人提供戰勝“社恐”的技巧和勇氣。社交是一種能力,需要“熟能生巧”。對自身安全感的構建,歸根結底還得靠自己努力添磚加瓦。只有開啟心扉、敞開懷抱,我們才能真正在以心換心的社交上收穫信任、收穫真誠、收穫友誼,給自己夯實穩固而有力的安全感。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