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作者:由 大道知行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01

何為蓬戶柴門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宅院大門

被漆成了矜重的硃紅

園林洞門

與明月清風同坐成景

寺廟山門

送鐘磬之音朗朗入耳

出入必由之的門

連通著內外

也承載了豐富的文化

門是遮蔽風雨的庇佑

是屋主獨具匠心的臉面

是世情盛衰炎涼的表情

家裡的人在等

門外的人在看

歲月與情感

就這樣在門扉越積越厚

推開那扇中國門

一同細數

門上的情愫細膩

與獨屬中國人的記憶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傳說上古有巢氏“構木為巢,以避群害”,從那時起“門”就出現在了生活中,為我們遮蔽風雨,提供

庇佑

隨著時間的流逝,門早已不僅僅是出入通行的關卡,而且承載起了更多的祝願與

期盼

。獸首銜環或是清淨蓮花模樣的鋪首、門頭高懸的匾額文字、門上用彩漆繪就的吉祥花紋,都寄託著鎮宅護院、辟邪求福的願望。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外出時,回首揮別,將牽掛的話語綴了滿身,歸來時,帶著一身倦意,蜷進家的港灣。門是一道護身符,出必由之,入必由之,

傳遞著護佑的心願,將最簡單的動作變得儀式化。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門是建築的臉面,來往的人還不等進門,便將對門內的印象刻在了心裡,於是除了這殷切的期盼,主人們不免將各自的門都用心裝扮一番。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尤其是到了傳統節日與節氣時。

春節火紅的燈籠早就掛在了門的兩旁,新貼的對聯福字將門裝飾得熱熱鬧鬧,看誰家的門神是秦瓊、尉遲恭,誰家貼的又是手持“香、花、燈、果”四吉祥的天女,就能一目瞭然這家心底的祈願。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清明時節,柳枝被系在門環上,被插在門縫間,起風時細葉摩挲出的沙沙聲響,彷彿是它低聲吟誦著“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歌謠。

端午門懸的艾草與菖蒲,重陽門灑下的茱萸酒,冬至家家門上粘著糯米粉做的“冬至圓”,整個街巷都漫著香甜團圓的氣氛……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遼遠土地上,各異的環境,悠久的年歲,塑造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門。四合院中隔開前院與後宅的垂花門,簷柱不落地,垂珠雕成花苞模樣。徽州的“千金門樓四兩屋”,粉牆黛瓦間,門樓揚起的簷角欲作雨燕振翅而起。西北高原的窯洞,將多少拂過黃土的烈烈原上風,從拱形洞門中千萬次呼吸吐納。

是厚朴有致,還是靈秀雋永,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又造一方物。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一家人,兩扇門,年年歲歲。

家裡的人在等,門外的人在看,這門多像是記錄年光的絹紙,一筆筆記下瑣細的日常,正如林清玄所說,“人生修行的深意是無限的感恩、慈悲與承擔,落到實處就是輕輕走路,用心生活”。

不只是建築的臉面,透過門上的細碎溫暖,看得到那些門後的人,正珍視光陰,正用心地活。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宮城的門不怒自威,貴族的門神采奕奕,園林的門閒逸秀雅,街頭巷尾的門最是活氣,山間村野的柴門自有一股超然物外的神情。

透過那些表情,看得到門第等級,看得到人情冷暖,窺一門能見大世界。

“宅以門戶為冠帶”,於是帝王宮殿的門講究威嚴神聖,紫禁城中最大的太和門,面闊九間,上覆重簷歇山頂,下為漢白玉高臺,梁枋等構件施以和璽彩畫,門前鎮守著銅獅一對。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權貴人家講究門的高大華麗,無論是廣梁大門或是金柱大門,門前空間也精心佈置,嚴格的等級和精緻的裝飾使其和普通百姓的房屋區別開來。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最風雅的一定是園林的門,文人將腹中的詩書畫意,盡然賦予了這裡,思緒飛入月洞門裡,閒看一片雲,思忖一拳石,在似隱非隱之間,閒居養氣。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村徑繞山松葉暗,柴門臨水稻花香”,柴門犬吠,靜待歸人,村野的柴門是白鬚的老者,雖在紅塵中,已不問紅塵事。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門的文化在漫長時間裡被凝固成了短小精煉的成語,於是喜怒哀樂中,有的門前“門庭若市”,有的門前“門可羅雀”,昭示著無言的炎涼。充溢著希望的“魚躍龍門”、“光耀門楣”,彰顯世家因襲的“書香門第”、“將門虎子”,還有“蓬室柴門”、“掃地出門”的茫然無奈。

永珍中,都與“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透過“門”訴說著人心冷暖,世情萬般。

中國門: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

如今的門,更換了千篇一律的面目,簡化為了門牌上的一個個數字。門中的“門道”、鮮活的過往,彷彿也隨著那千姿百態中國門的遠去而漸漸消逝。

一扣一推一掩,歲月往來悄然無聲,還有多少人能記得,那舊時韻味呢?

◎本文轉載自“誰最中國”,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