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一文理清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含練習與參考答案)

作者:由 閱讀與表達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27

裹足不入秦是什麼意思

第五章 議論與議論文

01

四、論證方法

論證是用論據(各種材料)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議論文閱讀中最難的部分。

同樣的論據材料在不同的組合中會產生不同的論述效果,所以議論文作者在有了某個論點之後,不但要考慮用哪些材料能證明自己的論點,還要考慮如何安排這些材料的順序,尤其要斟酌運用這些材料(論據)的方法,以求得最佳的論證效果,令讀者信服。

相應地,我們理解議論文時,就要能讀懂文中的論證順序和論證方法,理解作者的用意。在考場上面對議論文閱讀理解時,我們要面對的就是對論證順序和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

先說簡單的,論證順序。

前面我們討論說明文時,講過行文的三類順序:時間、空間和邏輯。在說明文中,作者會根據說明的需要,用任意一種或綜合運用。那在議論文中,會按照時間或空間順序來安排論據,證明論點嗎?顯然不行,因為論證本質上是擺事實、講道理以說服讀者的過程,這就決定了論證必須符合邏輯,有邏輯性,才合理,才能被人們理解與認可。

故而,議論文通常按照

邏輯順序

來安排內容,即按照事物(理)的內部聯絡及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順序。事物的內部聯絡是指哪些關係?認識事物或事理的過程又具體有哪些型別?如果你忘了,請回頭溫習一下第四章中“說明順序”一節的內容。

理解論證的邏輯順序之後,我們再來攻克難點:

論證方法

論證方法是論述技巧的集中體現。為了便於大家掌握,這裡直接羅列常見的論證方法。

一文理清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含練習與參考答案)

常見的論證方法

如上表所示,論證方法可以按所用的材料分為

事實論證和道理論證

事實論證是用事例、歷史、數字這樣信實無誤的材料為自己的觀點作證。最典型的事實論證便是

舉例論證

(亦稱例證法),舉出與論點相應的事例證實論點的正確性。而道理論證就直接由邏輯著眼,從人們公認的道理出發,推導證明自己的觀點。典型的道理論證如

引用論證

(引證法),透過引用與支援自己論點的科學原理或名人名言等來為自己的觀點作證。

舉例論證相信事實勝於雄辯,能令論證更具說服力和可信性;引用論證則可借名言公理來增強說服力也可借佚事趣語來增添趣味性和吸引力。

從技巧的角度來,論證方法可分為

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等不同的型別。如經典的正反對比論證是透過具有鮮明對立性的雙方作比較,使是非對錯在對比之下變得分明瞭然,給人深刻印象,能有力地突出作者的觀點。而比喻論證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將複雜、深刻、陌生的事物事理比作具有相似性的生動通俗的事物、事理,使論證更加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更易於讀者接受和理解。

顯然,各種常見論證方法有共同作用又各有好處:所有的論證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論證論點,論證方法總有增強說服力的作用;而不同論證方法的特點也賦予它們不同的作用(好處),比如對比論證的強調突出,比喻論證的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等。

現在請回到上面的“論證方法”配圖。圖中只是簡單羅列了常見的論證方法,並沒有整理論證方法的相應作用(好處)。請你根據本節所學,在圖上補充註解各種論證方法的共同作用與各自的好處。

註釋本節配圖,對論證方法有了初步理解後,我們就可以學以致用,實戰一下了。

初二推薦這本閱讀理解綜合突破資料,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專題突破。

一文理清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含練習與參考答案)

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閱讀集訓 八年級閱讀理解訓練 鼎尖閱讀八年級組合訓練

¥

16。8

領券

減3

淘寶

購買

02

五、論證方法·正式練習

1。節選自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

請閱讀選文,結合具體內容分析選段運用的主要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參考答案與解析:

選段中主要運用比喻論證,將統治者適時變法以適應社會變化比作醫生根據病情變化而適當改變用藥以救治病人,形象生動地論證了“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論點。在增強說服力的同時,使論證變得更加通俗易懂,易於讀者理解和接受。

本題要求“

結合具體內容

”分析“

主要論證方法

”和論證方法在文段中所起的

作用

,三者缺一不可。“譬之”一句是論證的主體,所以答題時“結合具體內容”和“主要論證方法”都要著落在這一句上。

分析句段中論證方法的基本思路可以歸結為:明確論證方法+(結合具體內容)解釋論證方法+指明論證方法的作用。

慣用套路如:句中運用…(論證方法),透過……(結合具體內容)論證了…(論點),使論證更加…(有說服力、生動有趣、形象具體、通俗易懂等)。

2。節選自李斯《諫逐客書》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請閱讀選文,結合具體內容分析選段運用的一種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首句“藉寇兵而齎盜糧”運用引用論證(引證法),透過引用警句有力地突出了“逐客”自損而資敵的危害性,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選段中運用了多種論證技巧,這裡只需要選擇一種分析清楚,表述明白即可。如“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句中的舉例論證和整段中的正反對比論證,都可以展開分析。言之有理有據有序即可得分。具體思路參見練習一的解析。

3。節選自荀卿《勸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請閱讀選文,通其大意後,試分析選段的論證思路。

文段先透過連續的比喻論證論述學習需要積累,進而透過反覆的正反對比論證,強調學習需要鍥而不捨、踏實專注的精神。

“論證思路”即要求我們逐層地分析、表述文段中運用的論證方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如用什麼方法論證了怎樣的論點等,逐層解析即可。

4。材料分析。

王先生路遇一位老人摔倒。他並沒有馬上趕去檢視,而是找過路的幾位行人幫自己做證,證明老人不是自己碰倒的。在有過路人願意幫他做證,又意外發現路邊有監控攝像之後,他才過去檢查老人狀況,並實施了求助。

對王先生的做法,有同學覺得他做得對,也有的同學認為王先生做得不夠好。你怎麼看?請先寫出你的看法,作簡要論述。(不超過50字)

他做得對,救人應該先保證自己不受非法侵害。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訛詐碰瓷現象,不能不防。

王先生做得不夠好,俗話說“救人如救火”,而他在救人前猶豫不決,在緊急情況下很可能錯失救人的時機。

這是一個主觀題,王先生是在救人與護己之間尋求平衡。從個人角度看,他沒有錯;從社會角度看,他做得不夠好。所以兩種看法各有道理。本題的關鍵在於“作簡要論述”,也就是說我們當然先要明確觀點,但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觀點作出論證——找出合適的材料運用恰當地論證方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解答這類問題相當於作一篇微型議論文。

初三推薦這本閱讀理解綜合突破資料,同樣是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專題突破。

一文理清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含練習與參考答案)

九年級閱讀理解訓練鼎尖閱讀 九年級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閱讀集訓組合訓練

¥

16。8

領券

減3

淘寶

購買

03

六、議論與議論文·小結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的本質:合理地運用論據來論證論點。

常見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等。

議論文的目標:讓讀者認可和接受論點,故而追求說服力和感染力。

最後這一點,有關於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有必要特別多說幾句。如果我們講議論文和說明文的語言加以對照,可能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差異:說明文重科學而議論文重思想,導致說明文語言強調科學準確,而議論文語言實則更追求說服力和感染力,而非絕對的真實客觀。

因為事實上,作者產生一個觀點,雖然在當時他對自己的看法有充分的信心,訴諸於文字時,自然會用盡心思地搜尋論據為自己的觀點作證。但這樣的觀點真的經得起事實和時間的考驗嗎?未必!想想過去的時光中,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曾經的想法很幼稚或片面,自己悄然加以修正完善?如果有過,你就可以結合這樣的經歷,理解有些偉大的文學家曾創作出偉大的、足以流傳千古的議論文——雖然文中的觀點是錯誤的,或不完善的。

論點就出錯的議論文為什麼還能流芳後世?因為它極富說服力和感染力,至少當時如此。

所以,請你理解:在議論文中,語言追求說服力和感染力,因為寫議論文就是為了讓讀者接受作者的觀點。

以修辭的運用為例。說明文中常用比喻(打比方)、對比(作比較)、引用(作引用)等修辭手法,但很少運用用排比這類以增加氣勢為主要功能的手法,更不會出現說誇張修辭——因為對事實的誇大或縮小都違背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準確性、嚴謹性。然而,議論文語言雖然也強調準確、周密,但卻常常會運用排比來增強語勢,也允許使用誇張手法來強化觀點,增強氣勢和情感色彩。議論文語言為什麼可以如此“不客觀”,因為作者首先追求的其實並非客觀真實,而是打動讀者,令讀者信服。

一文理清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含練習與參考答案)

以下範文推薦閱讀

作為例文和拓展閱讀材料,本章最後為你推薦兩篇名作:《拿來主義》《六國論》。

魯迅先生著名的《拿來主義》。這篇作於1934年的雜文感時而發,語言生動犀利,議論精闢,思想深刻,既是形象化說理的典範,又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對外思想史,強烈推薦精讀細品。請注意其中靈活豐富的論證方法、情感色彩鮮明的語言和深刻的哲思。

蘇洵蘇爸爸的《六國論》是將歪理講得聲情並茂、流芳千古的典型。閱讀這篇時要注意其錯謬點與閃光處並存。《六國論》將六國滅亡的原因歸結為“賂秦”,並不符合歷史實情(六國相繼淪亡,秦終一統天下的原因,中學歷史中有答案,這裡不贅述)。這樣一篇中心論點都有問題的作品怎麼能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一是因為其立論的出發點沒有問題。當時,宋對遼、西夏皆處弱勢,以“歲幣”買平安,蘇洵對此痛心疾首,借六國淪亡事來勸諫統治者汲取歷史教訓,不能一味妥協求苟安。

二是因為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坡仙蘇軾的父親,文學造詣高超。其文筆有縱橫家的氣韻,鏗鏘激切,極富感染力和說服力。雖然文中引用史實多有誇張甚至有歪曲歷史之嫌,但有充沛的情感力量和嚴謹的論證邏輯支撐,便達到了借古論今、警醒人心的效果。

最後一張圖小結:

一文理清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含練習與參考答案)

議論文不可不知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