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雖只是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

作者:由 等我變得足夠好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15

兵字怎麼寫好看圖片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雖只是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相信許多人都看過有關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吧,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清朝的軍服,也就是士兵們身上穿的服裝,上邊的字有的時候還是不一樣的,有的上面寫著兵字,而有的卻寫著勇字,是什麼意思?差別很大,你知道嗎?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雖只是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

所謂“兵”是清朝時期國家的常備武裝力量,屬正規部隊。包括八旗和綠營。

八旗軍包括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他們駐營時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清兵入關的時候,這些“八旗”,都是能騎善射,勇於征戰的強悍男丁。入關以後,由於和皇室血緣親近,地位崇隆,受到了特殊優待,逐漸變的腐朽不堪,完全失去了作戰能力,非但不能完成應負的使命,還成了國家的負擔。

綠營類似於現在的野戰部隊,分佈在全國各地,駐守邊關,擔負著抵禦外侵、保家衛國的使命。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雖只是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

“勇”是兵的一種。清朝在雍、乾後若遇戰爭,在滿八旗兵和漢綠營兵不夠用,就會就地臨時招募軍隊,稱作“鄉勇”,戰事一結束就立即解散,並非國家常備軍隊。例如,乾隆年間平臺海,嘉慶年間平四川和陝西之亂,都曾經大量招募勇兵。

及至滿清後期,八旗兵和綠營兵全面衰落,戰鬥力大大下降。例如,面對太平軍時,八旗兵和綠營兵都不堪一擊。劊子手曾國藩以團練起家,組建“湘勇”,李鴻章組建“淮勇”,勇營的官兵只是忠於自己的長官,並不直接效忠於皇上和朝廷,實在是私人武裝,但是卻由國家統發糧餉。

在血腥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湘勇和淮勇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因此 ,當 到了清朝末年,“勇”就日漸代替“兵”,變成清朝主要的軍事力量。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雖只是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

所以在待遇方面,兵跟勇是天壤之別,即使是綠營兵,雖然是漢人,但是也是常被武裝,所以待遇肯定好多了,勇說白了,只是打仗需要,沒有任何的福利等等。

所謂“勇”,又叫“鄉勇”,類似於現在的民兵,不是國家的正式軍隊,而是由於軍事需要臨時招募的軍隊,以補正規部隊的不足,當戰事結束後即解散。

一直到了後來,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八旗子弟更加不能用了,因為荒廢的太厲害了,所以皇帝不得不重用漢臣,比如曾國藩,李鴻章等等,曾國藩也開始練湘軍,也就是勇的一種,這個時候勇才是國家的常備力量。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雖只是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

不過跟之前兵不一樣的地方是在,兵當時聽令於朝廷,但是勇呢,到後來只是忠於自己的將軍,不是直接忠於皇帝,這是最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