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作者:由 飄零鄉間行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5

章丘普集鎮有多少人口

圖文/王汝生

《金史》記:章丘設四鎮(普濟、延安、臨濟、明水),普濟者,而今普集也。因鎮區處南部泰沂山脈和北部山東境內的長白山脈的夾縫,形成扼制東西道路的咽喉,故而從金代起,普集就被認為是“普濟鎮,金元屯兵之地”,同時又是一個商貿彙集之地。

很早之前,普集還不是一個整體村鎮,是由普濟、程家灣、范家辛莊、孟家、竇家莊等九個小村居組成。隨著人口聚集和集市的作用,幾個小村居延連成了一個大的街區,形成了普集鎮區的早期框架。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主要佈局:大致三橫三縱,依街道走向蜿蜒通達。

1、東西方向:中路—東起普濟橋(七中擴建已經埋在院中,大佛寺北),西至三岔廟(普西的三官廟)的主要街道,從三官廟分叉西南方向一條路通明水,西北方向一條路通繡惠(章丘城)。南路—從東南門(現在七中南側辦公樓)經朝陽街,北轉樹攏子向西,經石頭街(現在普中村委門前)到山貨市。北路—從北門(原來西河北石橋往南)向西經后街到三官廟路口。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2、南北方向:中路—南起普集南門(現普集辦事處南)經范家灣,過樹攏子,穿過估衣市、糠市、下河街到北門。東路 — 南起普集東南門往北,到普濟橋西側原來一座關帝廟;西路—從普集西南門(山貨市南段即原中心小學西北角)起,沿山貨市往北,到東西大街轉東到大槐樹往北,經魚市街到西北門。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這樣原來的村落就變成街道、衚衕,例如竇家莊就成了竇家衚衕(普東部分稱劉家衚衕)。竇家衚衕,據老人們回憶和部分家譜記載,竇姓人家早已無處查詢,大多數元末明初以後遷移而來的家族,填充了竇家衚衕。現在其中劉姓佔七成,李姓佔二成,其他姓氏一成,所以現在也稱劉家衚衕。今天,咱們就談談劉家的故事,先說說劉家衚衕的三座樓。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據劉姓老人回憶原來的家譜,劉姓家族在清初期從章丘棗園辛王莊遷移到普集侯家村,居住多年,近代編制的家譜記憶,祖塋在普集侯家村一十八座。幾代下來,劉家兄弟兩支,長支弟兄一人,次支弟兄三人。弟兄三人的這家合計搬到普集來謀生,長支家堅持留在侯家。因為當時普集街上的劉姓家庭不少,此支劉姓因弟兄三個就被普集街上人稱為“三劉家”。再後來,看看搬到普集的兄弟家混得不孬,住在侯家的老大家也搬來普集合住在一起,以後普集街上也有人稱他們為“四劉家”。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普集劉家衚衕

劉姓家族在集市上謀生多年,經商的素質和意識越發強勁起來,從租賃房屋,到買房、買地,劉姓家族進入了發展快車道,經商為主業,家族房產、土地越聚越多,經濟實力強大了,傳承家譜修撰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上。清道光乙亥年,家族已無記錄傳承的軸傳資料,以劉廷勳、廷棟為首遍訪各支各脈,開始編續家譜。一直訪到遷址河窪莊的同族劉興長,才得知劉家遷來普集已經12代了。因為資訊不全,只能將蒐集到的,編錄在冊,以便後代呈續。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普集劉家衚衕

此時的劉姓家族因為商農結合,家族人員發展迅速,竇家衚衕東部已經全被劉家買下,家庭住宅的建設和修繕已經提高了檔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劉家三座樓。

竇家衚衕很長,中部有一個直角轉彎。從轉彎處往東,衚衕北側,依次豎立起三棟青磚樓房。東西兩座樓為三層,中間一棟是四層樓。現在詢問劉姓家人,已經無人能說出何年所建。但是結構和高度,老人們還能知道。樓房的位置建在普集東西大街和竇家衚衕之間,臨大街是商鋪,靠衚衕是住家,中間是樓房,典型的前鋪、中樓、後家三院相通的結構。後來出租商鋪時候,就砌牆將臨街的商鋪和院子隔開,分開為獨立的商鋪和家園。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普集東西大街老房子

中院的樓房,因為開門向北,該算是南樓。樓房一層實際是地下室,四周由條形砂石壘砌,石牆足足有一米半厚,四周無門窗,主要承重樓體和存放貴重物品,依牆只留有用於上下的梯口。二樓地板稍高於地面,南牆留有窗戶,視窗外側是用方形砂石鏤成圓形視窗,圓形視窗鏤空成橫豎石欄,既有天圓地方的含義,又用於防盜、通風。內側設活動木質擋板,需要通風可以掀起來,需要保暖就關上插住。二樓朝北開門,選厚重硬木製作門板,門板外皮封上厚鐵板,用數排大蓋鐵釘卯住。內有橫槓、頂槓。出門有一平臺,平臺高於院落地面三尺,平臺東側留有臺階出入。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二層及以上牆體由青磚為皮、脫坯為裡,磚坯之間用長條沙石牽拉,起到牽連合體作用。一層和二層之間用框架撐起來,鋪上大方磚,作為常用地面。三層、四層則用木地板隔開,留上下通道口,依內牆設木質樓梯。三層四層無門,四面留窗,因牆體厚,視窗外設流水翹簷,窗洞靠裡在磚坯之間砌擋水磚,再靠裡設木質、門狀雙開窗扇,裡面可銷住。樓頂青瓦翹脊,重梁託舉。在一片平房街巷之中,矗立的樓房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特別是在最高的四樓憑窗遠望,無一遮擋,遠山他村,一目瞭然。據說,抗戰時期在火車站日本炮樓上的大探照燈,夜間晃過普集,這三座樓格外顯眼。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其實,這種樓房實際居住的意義不大,除了顯示家族實力,更重要的是防盜搶。當年天下不太平,兵匪猖獗,如遇強盜,即使破了商鋪門板進了家園,家人可以躲入樓房,因為牆體結實厚重,二樓門板堅硬,用上橫槓頂槓,難以破門。三、四樓視窗高,關好多數視窗,留一觀察口,及時瞭解外面情況。樓內常年備好防護梭鏢大刀類的武器、用於呼救的銅鑼。遇到緊急關頭,家人可將貴重物品隨身帶入樓內,儘量減少損失。同時鳴鑼呼救,本家族鄰近家庭成員或吶喊嚇退賊人,或結夥營救。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家族的產業總是隨著國家局勢安危不斷變化著,時局安定時候,劉家的買賣已經在外地不斷擴充套件,普集東社劉氏家族進入了第一個發展高峰。在外邊做買賣的越來越多,其中劉姓一家人,就在新泰樓德開了酒店,還不是一家酒店。當年交通工具還是木輪馬車,道路又不平整,沿途治安不好,一年一年的在樓德經營,每年過年和老人生日才趕回來。也許劉姓家族的經商基因和頭腦靈活的緣故,效益一直很好,若干年下來,多年合作的夥計們頂了大梁,東家就聘用精明能幹的當掌櫃,自己回了章丘,和家人一起居住生活。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開始,還三年兩年的回去看看,後來就直接不去了,一切交由掌櫃經營,按時往回寄錢了。除了合作雙方信任外,還有一個客觀原因,這位劉姓東家不願來回跑,就是因為太胖了,雖然坐在帶篷子的轎車(木輪馬車)裡,卻像塞在箱子裡一樣動彈不得,一路幾天的顛簸,越發受不了。據說這位開酒店的東家,在家裡就只坐那把和方桌一樣大小的圈椅,別的坐不下。天一暖和,就讓人把圈椅搬到院子裡,一個小茶几,一壺茶水,一把蒲扇,在天井裡乘涼。夏天怕熱,更是白天大門過道,夜裡也不回屋睡覺,點一支蚊香,在院子裡躺圈椅上迷糊一夜。一直到太平天國起義,泰安、新泰各路暴動勢力開始洗劫商鋪,有時候一年的收入不如一次被搶,劉家趕快減價處理了酒店,不再外出,以躲避亂世。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劉家衚衕僅存的二層xiaolou

探訪濟南章丘普集劉家衚衕的三座青磚小樓

可惜的是這三棟樓,一棟也沒有留下來。解放後土改,改出去不久,東邊的三層樓就被那戶人家拆樓賣了磚、梁。另外兩棟在大鍊鋼鐵時候,被縣鎮集體強行拆磚石造了鍊鋼高爐。目前衚衕裡尚有一棟兩層小樓,建於民國時代的單間小樓,坐落在一位劉姓人家庭院。因為近年及時修理,樓體完整,磚雕鮮明,也算難得。